本周全国好展汇集,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可以艺术公司整理出(10月28日-11月3日)新开幕的66场当代艺术展览信息。
下周关注:(11月7日-10日)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来看:北京(01-20) 上海(21-51) 杭州(52-59) 广州(60-62) 深圳(63) 成都(64) 青岛(65) 香港(66)展期:2024.11.01 - 2025.02.14展览将涵盖美术馆展厅一至展厅三,共汇集了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20余幅作品,包括为此次展览全新创作的5幅作品以及8幅独立素描。居住于波兰克拉科夫郊区的克里什托夫·格日巴茨,从小受到作为业余画家的父亲的影响,很早就开始了对于绘画的探索。他的作品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既世俗也充满了惊喜的巧合。展期:2024.11.01 - 2025.02.14本次展览涵盖二层空间的展厅五、展厅六及三个展示平台,囊括了贡坎于近期创作的近二十件作品,包含十余件绘画旧作、四件绘画新作和三件雕塑装置。展览标题“心之全蚀”取自于威尔士女歌手邦妮·泰勒(Bonnie Tyler)1983年的同名摇滚歌曲。歌词从对爱与人际关系的反思切入,以失落和无力等内趋式的细腻情感出发,描绘出一幅心灵似日全食般空洞的画面,刻画出对自我的思辨探求和广义下爱的渴望。展期:2024.11.01 - 2025.02.14X虚拟聚集:蜜”项目关注以蜜蜂为中心所拓展出来的自然生态网络、人类文明和资本文明,探索自然与文明之间的断裂地带。展期:2024.10.29 - 2025.03.02本次展览由张尕策划,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人物张培力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展,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从大型作品到单体物件的机械、录像与互动装置作品。展期:2024.11.03 - 2025.02.23本次展览的题目正援引自这首词作中的一句。“神女应无恙”中的“神女”指向了三峡中巫峡的神女峰,与此同时,我们亦能察觉到这个意象的另外一重含义:其呼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基础设施神话。神女峰作为自然的纪念碑,成为了这个神话的重要参照物,令征服自然、改造地貌,以及创生新世界的激情溢于言表,同时非人类存在的能动性似乎亦被激活并卷入到这一进程当中。此次展览是瑞秋·夏普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作为一名拥有日美混血背景的前芭蕾舞演员,她现居加州,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此次展览将展出10余幅与宗教信仰和艺术家自身舞蹈经历相关的全新绘画作品。作品基于对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屏幕」和「反射现象」的研究,尝试探讨虚拟与现实、模糊与清晰、内部与外部等不同界面间的关系。展览灵感来源于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忆似水年华》,小说的法文名为“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直译的意思是“寻找失去的时间”。“物理时间”即一般理解的现实生活中单向线性、匀速流动的时间,人们为了使生活事件显得简洁、易于计量,将时间设想成均衡的、机械的、绝对遵循先后顺序单向流动的状态。但这样的理解与人的心灵感受是不相符合的,意识是由心理时间的长短决定,如此,人的审美感受则不必再遵循事件顺序而可以变为“状态感知”,不需按物理时序去认知事件的起始与结局,只需体味事物在意识中呈现的种种状态。《元无有》这篇故事不仅具有奇异的情节,还通过虚构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故事中的精怪分别是日常用品所化,暗示了物品因被冷落而产生的怨念。这种设定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奇幻色彩,还通过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展览由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女士担任出品人,著名策展人鲍栋担纲策划,诚挚邀请卞青、蔡磊、陈琦、陈彧君、蒋志、梁绍基、骆丹、彭薇、王燮达、徐累、许静、杨凯、于海龙、余友涵共14位重磅艺术家,力图呈现出崭新的东方当代艺术线索,共筑东方美学殿堂。将此次个展主题定为“君子”,即是体现艺术家对东方主义的追寻,亦是对现代人焦虑迷茫精神世界的一种慰籍。龙炎1994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乌鲁木齐。石川真奎,是一位视觉艺术家,199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他于2019年毕业于东京武蔵野美術大学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并于2021年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纯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目前工作与生活在格拉斯哥。刘东塬的实践着力于绘画本体论的再生成。艺术家介入符号的象征性意谓,并在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还未溶解之前对画面中形象的结构提前注入快感的痕迹。他对绘画对象的物理随机性的消解保持着长久的怀疑,拒斥过度扁平的模拟等一系列小布尔乔亚臆想。画面中的叙事和观念指向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确凿模糊性:以过于招摇的姿势留下明显的圈套;只有狡猾的智人才会上钩。此次个展以雕塑装置作品为核心,展现了兰昭形多年来在雕塑与绘画之间深度探索的成果。此次展览的作品将浅浮雕技法与绘画相结合,赋予每件作品独特的空间层次与质感。兰昭形运用木板浮雕,并通过丙烯颜料的上色与多层次打磨,为作品带来柔和而细腻的光影变化。在这些雕塑装置中,兰昭形不仅表现了自然与形式间的绘画语言,还流露出她对人类普遍处境的哲学思考,作品在稳固的结构与律动的色彩间达成一种诗意的平衡。艺术家通过层层叠加构建了色彩与材料之间的深度对话。这种表面处理不仅拓宽了绘画的空间维度,也深化了她对现代主义平面性与立体表现的探讨,使作品在形而上与精神性领域上充满张力与思考。展览由三位艺术家——郭笋、汪子博、杨一凡共同呈现,在面对时间与记忆对自身生命经验的发问时,他们用各自所处阶段的语言、情感与理性线索,乃至身体逻辑给出了个中不同却彼此连绵的回应。2014以后生活节奏的改变使工作方式有所转变,从开始的抗拒到慢慢的接受到后来的习惯。现在我喜欢这种要不然定量,要不然定时的工作方式。我不在乎画面呈现结果是否有意义。但绘画的对象必须要和我或我的生活相关。在绘画过程中我选择一厘米一厘米的方格去画。从一个局部开始慢慢的完成。这无疑使画面的完成速度变慢,并且消解了绘画技法带来的手工快感。面对单个格子忽略掉整体描绘的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格子完成数量的增多又会不断出现个结果。本次展览由王垚力担任策展人,将呈现艺术家最新创作的十余幅布面综合绘画,同时展出其长期以“马的姿态”进行研究而创作的部分纸本绘画作品。本次展览设有的文献区,将展出策展人与艺术家就本次展览进行深入探讨的对话记录,其中包含艺术家提供的参考文献,并配合展出艺术家栾晓晨的重要手稿。各式的螺壳不仅是艺术家自童年时期便开始收集的自然物,更承载着她不同时期的个人记忆,成为时间流逝着落于生命中的注脚。通过对自身与外物生长痕迹的观照,她的创作实践也直觉性地逡巡于自我存在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认知边界:从对生命容器的凝视,到时空与记忆间意象的渗透,再到生命个体的自我构建,最终在无限接近又永恒疏离的漩涡中,指向近乎冥想般的本体觉知。陈衍丞和陈彦曦兄弟二人来自香港,严密的社会规则,加之在包豪斯设计的影响下,全球的都市面貌都趋于一致,越发达便越透出一种错综复杂令人目眩的几何光斑世界。而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也透出强烈的秩序感,形成了三种秩序的交叠,即现实秩序、虚拟秩序、基于艺术家本体的内心秩序。两位艺术家共同选择了用纯手工绘制的方式,构建计算机式的图像范式,这种选择像是在城市里的修行者,仿若入世,实则出世。本次展览由诚品画廊北京邀请辛云鹏担任策展人,集合6位杰出青年艺术家曹澍、贺子珂、李亦凡、李晓琳、郑源、赵梦的影像作品,以崭新的媒介与技术保存当下珍贵的个体经验,在碎片与泛滥的信息洪流中构建、记叙生命并抵抗加速遗忘。展期:2024.11.02 - 2025.02.23此次展览将运用美术馆的1&3号展厅展出超过三百件作品,涉及艺术家十余年来在绘画、装置、雕塑、摄影、拼贴等多重媒介的全面探索。这也将是宝龙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艺术家个人展,同时1号圆形展厅首次被用于呈现单个艺术家的作品。本次展览《x人类的遗迹》将从“精神性”这一主题切入,假设人类与AI的“战争”以人类灭亡为结局,模拟了一个未来的人类遗迹考古现场。展览名中的x则代表着“未知”或“某种”,因为在战败之后,给人类命名的权利则移交给了新世界的主宰者。在现场放置的镜子代表着自我审视,企图从后人类时代的视角中反思当下的生命症结,并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找到新的启示。展期:2024.11.02 - 2025.01.05此次展览以创作时间为线索分为4个板块,展出沈敬东自2003年至今的80余件作品,包括《英雄系列》《包扎系列》《小王子系列》《国际玩笑系列》《孩童系列》《聚会系列》《百家姓系列》等,作品类型涵盖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包锐、曹丹丹、丁绿洲、何海昱、何雨鑫、伽让、柯家俊、李小刚、李扬、梁星昊、林彬、林凯旋、刘璐、刘宇宁、彭金龙、青云山、苏航、王芊懿、吴明华、谢佳航、徐雅涵、亚森、杨熙、杨以、姚斯文、尹子昂、余曾巧、张仁杰、周皞、周宇越 卡普尔以其对材料的严谨实验,和唤起不可思议的感官体验的能力而闻名全球,他的作品将雕塑和绘画实践巧妙融合,打破了风格流派的界域。作为奠定英国和全球当代艺术史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扭曲物理空间,探寻形成视觉感知的神秘过程。本次展出的这组新作色彩丰富——从深沉的紫色和蓝色,到如火焰般绚烂的黄橙红三色,未知的力量仿佛从莫名的黑暗之中浮现。樫木知子描绘的位于房间和水族馆等空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奇特的超视觉结构。她在创作时主要使用丙烯颜料,通过在已绘制的画布上打磨和重新上色,形成光滑的表面和多层次的背景色彩。这些作品以其光滑的纹理和流畅的线条而被注目,乍一看或被误认为是日本画。在樫木的世界观中,恐惧与美是密不可分的,这在她的最新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此次展览探讨了氧化物、绘画和工业衰退之间的诸多关联。氧化物是众多天然与合成颜料的主要成分,它催生了现代主义先锋派,同时也在本世纪的许多尖锐环境问题中充当着狡猾主角。本次天线的线所展出的作品在这些问题之间展开了对话。展期:2024.11.02 - 2025.01.25展览标题中的北纬二十三度,泛指着蔡泽滨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汕头所在的区域方位,他以十二件作品记录了由黄昏到黑夜的多个瞬间。此前持续三年的“画板人”系列暂告一段落,但围绕着蔡泽滨近两年以居住地为中心的生活经验,他基于自我主体意识——一个画家的身份定位,作为画面的见证者与创作者,带来一个万物皆具生命的神秘世界。29 陈开 & 妮可·蓬格拉萨米·费恩双个展《太阳雨》
展期:2024.11.03 - 2025.01.05本次展览将汇集妮可·蓬格拉萨姆·费恩创作生涯中具代表性的多个系列作品与陈开由2020年起持续至今的数件新作。展期:2024.11.02 - 2025.01.04展览的英文标题“100 Rabbits Minus 1”俏皮地审视了追求完美这一永无止境的复杂过程。100这个代表完整性的数字被分配给了一群兔子,兔子被大量饲养,它们通常与纯洁和童年联系在一起——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往往成型于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之下。100减去1意味着残缺和低劣。“出类拔萃、实现完美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拉米雷斯说,“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步之遥,令你感觉100永远无法真正实现。我想在展览中讨论的正是这种感受的差距——尽管无限趋近完美,却依然感到遥不可及。”展期:2024.11.02 - 2025.01.04BANK金库项目空间欣然呈现陈若璠个人项目“风的敏感”,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自2023 年在挪威驻留期间构思的作品,合并探讨了环境危机与情感庇护的议题。如果说“永无岛”中的作品以人物剪影直接面对大海的方式,呈现了艺术家过往记忆中朝向海边迁徙的历程,“回归线”则将曾经的去处化为背景。冉凯在画面中仍然以水平线分割出上下两部分明显的底色,虚实相间的线模拟着地图上的路途,前景则由更多的线构成叠加的身体、空间等。曾经的理想与情愫,不再是冉凯的所想之地,却以记忆般的底色留存于画面,成为新的探索方向的起点。邢灏的的⼤部分作品涉及民俗,鬼故事,⽂学及个⼈回忆。艺术家将碎⽚式的符号拼接与解构,构成⼀个个质疑真相与体验的独⽴谜语。画作中的场景⼤多像是舞台设置或布景模型。视觉符号与场景以⼀种怪异与童稚的⽅式组合在⼀起。不明确的情绪与模糊的场景构成了他的画作。艺术家倾向于通过在作品中杂糅与集合不同可能性或元素,来探索因果、命运和不确定性的概念。画作中没有现实空间,只有如算命般的模糊的推测空间,⽽谜语则诞⽣于此。本次展览中的大部分纸本作品所画的即是一些看似平常,难以引人注意,却往往有着深远内涵与趣味的物件:带有年代感的《世界美术》杂志曾经是他那一代人在求学期间了解世界艺术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翻译小说、揉皱的骆驼牌香烟盒、德国啤酒瓶曾经是人人向往的舶来品,连环画、铁制的铅笔盒、塑料垫板等等也是青少年时代的记忆底片。参与本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都出生于1993年之后,工作室分布在上海、杭州和重庆。近两年,笔者先后探访了他们的工作室,其中不乏有多次的到访,并都进行了持续的交流。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出发,几位创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在作品面貌上进行了程度不等的变革,甚至探索了新的路径。从目前来看,结果是正向的,也是对他们不懈思考和创作,努力提升竞争力的最好回报。曾经,有不止一位的艺术家跟我讨论过这样的话题,“画画的人最清楚自己的画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在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就见出了高低。其实,这就是要有“选择”的勇气和要有“求生”的能力,对于这些艺术家而言,挑战才刚刚开始。Albie Romero、Camilla Giannotti、Ollie White、夕背、颜秉卿这次展出的都是他的水彩作品,通过轻松的水彩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在这些水彩作品中,有许多作品中出现大海,实际是对于大海的赞美。生活本身就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既充满众多混杂的漂流物,又总是充满着一派澄明和蔚蓝。对于城市的人来说,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家长里短,一半是山川湖海,出发永远比向往更有意义。艺术家想通过他绘画的山川大海,城市风景带给大家当下的美好和心灵的互动碰撞。熊言钧、詹蕤、黄赛峰、尹昌志、郑菁、楚思贤、崔志鹏39 GRIN BEAR · 有bear(备)而来
一名独立漫画师,纹身师,街头艺术家。2006 年开始街头涂鸦创作,通过“涂鸦”绘画出内心的世界,也因为“涂鸦”认识了许多朋友。2008 年他开始创作 IP“GRIN BEAR”,从此他的涂鸦形象开始出现在街头各个角落。杨淞,是不断求变的艺术家,也是为数不多的,将速度作为形式视觉元素来探索的艺术家,他致力于演变、实验、不断探究新艺术领域以构建新视觉世界。他的愿景明确,不囿于特定形式语言或美学理论,而是志在探索他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杨淞把形式和材料结合在概念和视觉作品中,拒绝或接受自己的发现,根据自己的感性目标和视觉研究结果,改变视角和过程。德布雷在《图像的生与死》(Vie et mort de l’image)一书中提出,凝视是精神图像(mental image)和物质图片(material picture)之间彼此传送的载体。他认为凝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使得身体成为一种整体的力量。展览标题“凝视”意指受邀请艺术家在现实与想象、显现与隐匿、在场与缺席之间的连接动作。他们的作品从个体经验、社会结构和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探索凝视如何作为一种动作,连接那些看似不连贯的存在和经验。胡昤作品中不同材质所带来的丰富触感与温度,在空间中交织成了全新的艺术形式,突破了平面的限制,作品与外部空间融为一体,仿佛在空间中蔓延开来。观众置身其中,被邀请体验前所未有的视觉与感官之旅,感受到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脉动共鸣。43 「浮游一线 SUR UN FIL」弗朗索瓦兹·佩特罗维奇个展
展期:2024.11.03 - 2025.02.28作为法国当代艺术舞台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弗朗索瓦兹·佩特罗维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作品迷人而独具震撼力。她在陶瓷、玻璃、水墨、素描、油画、版画、雕塑和影像等诸多创造媒介和技艺间游刃有余,其中素描与水墨尤为关键。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孔毅近两年创作的作品。在艺术家孔毅的作品里,似乎一直有一个关于生命的永恒循环与延续的命题。她创作中的色彩和线条层层叠加,如无尽流动的生命在大地蔓延。蓝色、绿色、紫色等等色调传递着自然生命的宁静与力量。通过重复性的符号表达,艺术家孔毅的作品展现出了她对生命韧性与时间交错的深刻解读。展览呈现艺术家为此次展览创作的一系列新作。莱斯特深入探索人类对命运的长久迷恋,通过象征性图像和沉浸式环境,质疑并反思我们与偶然性和控制力之间的关系。在挪威,许多艺术家将手工工艺元素融入作品创作中,利用传统材料和技术进行创新。这种融合使得挪威的当代艺术作品既具备了视觉艺术的表达力,又保留了手工与传统的精致。展期:2024.11.02 - 2025.01.11展览借雾之意象,将五位艺术家分别关注的主题——魔法与园艺技术、控制与免疫系统、聆听与生态循环、防御与夜间潜行、日常与文化烹饪——提炼为紧扣当代社会病理化(pathologised)特性的多个暧昧叙事,它们试图逃出某种崇高文字(sacred text)的语言逻辑(如,科学技术、辞典、规则、措施、食谱、药方),在雾中摸索已成病状的视觉符号。不洁与脱序是病吗?病理化(pathologisation)的一面是肉眼可见的病理与症状的滥用,而它的背面藏着是多少不受关注和照料之人的声音。其宰制犹如薄雾,人无法辨清是因环境浑浊或自身视力缺陷而无法打开视野,只是摸着旁人编写好的盲文凸点确定行进方向。展期:2024.11.02 - 2025.01.25考夫曼Kaufmann 以其一贯超现实敍事风格手法,将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全新的视觉面貌呈现,重新思考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大自然力量的探索与敬畏,探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孤独与疏离等面向。展期:2024.11.02 - 2025.02.22此次展览将呈现何曦近年来在理性思辨之外,贴近情绪与感受,自由生发的多系列作品。与暗夜对话,和墨色相处,实现一种寂静有声,笔笔生动的通感。刘明波教授笔下的繁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让我们在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受中思考处世的立场和存在的意义。在这虚实相生的笔触中,繁花展露出优柔雅致的韵味,揭示了现实生活和心理的表象,引领我们探寻体物观世的边界,感知心与物交织的古典意味。走进《繁花》刘明波艺术展,在刘明波笔下生动摇曳着的牡丹中,体悟这份微茫渺远而又神妙超然之感。艺术家高树杰更关注自然物生命表征的客体,和之前不同的是,视觉化的图像景观被其具体化。同样,之于形象的情感媒介,在此刻的绘画切片中也变得更加具有重量感和身心体感。象征性的具有指向性的“阡陌”的链接,构建起一道道高树杰在现实语义下想要表达的“理想屏障”。展期:2024.11.02 - 2025.03.30彼得·费茨利,1952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目前工作生活于瑞士苏黎世。在其涉猎广泛的创作中,他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寻常之处,擅长通过戏剧性、实验性地放大、包裹、错置来塑造和重构戏剧化的场景。他的作品常常使用简单或传统的材料﹐通过改变事物的意义和解读方式﹐对艺术的本质和我们在世界上的存在提出质疑。展期:2024.11.02 - 2025.03.30阿洛拉&卡尔萨迪亚、奥利弗·比尔、娜塔莉·布钦、常羽辰、乔纳斯·德·安德拉德、瑞安·甘德、郭天天、安·维罗尼卡·詹森斯、米歇尔·弗朗索瓦、克里斯汀·孙·金、乔治·库苏里斯、安杰莉卡·梅西蒂、沈莘、苏向攀、莱拉·瓦尔多、薛雅元、杨季涓 Yang、姚清妹八年来累计邀请400余位艺术家,服务500余位藏家,售出超过900件作品。现场在作品竞拍以外,也囊括了艺术展览、脱口秀、艺术市集、音乐及行为表演、美食共享等以艺术家设想为核心的多元活动形式。本次展览中,两位艺术家以纸本为媒介,以克制内敛的面貌,呈现了抽象领域中的艺术探索。此次展览的题目,来自保罗·策兰的一首诗的题目“ZWIEGESTALT”,中文可译为“存在的两种状态”在诗中,他写到两种面对生活的状态一种是内在的精神层面,另一种是外在的行动实践,艺术家理解为这是一种“跳跃”从桎梏向自由的跳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逃离”从内向外的,一种向上的,希望被预见。展期:2024.11.01 - 2025.01.18【摇摆、震荡、旋转、闪耀】从经典摇滚歌曲“Shake, Rattle and Roll”的能量中汲取灵感,展出五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通过光、运动、声音和惊喜等元素,以奇思妙想的设计、多媒介产生的化学反应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吸引观众融入其中。展览邀请上海赛麟空间石冠哲策展撰文,双展厅同时呈现艺术家长期对纸质材料的艺术实践,探索个体生存、身体、身份的脆弱性与潜意识的坚韧及力量概念。艺术家PAPAPEPIA在项目中,延续其长期以来对同时作为音素与符号的“A”的探索。“A”是在人类面临危险的瞬间本能性爆发的声响(“啊!”);“A”作为图像则包含着一种锐物般的造型感。A的在场意味着一种对于稳定状态的破坏,随着它的迫近,稳定的结构与秩序被划开了局部裂口,为人熟悉的整体情境随之异变。展期:2024.11.02 - 2025.01.26耕田种地的生活,以及那些我们为之奋斗的引以为傲的永恒不变的价值,早已不再了。留下一些异常的形状和颜色,既像伤疤,更像胎记。我们亲历的异常生活,对我们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成了寓言。但当他(她)们抚摸自己的身体,辨认自己的肤色的时候,这寓言能告诉他(她)们什么呢?他(她)们是否会问:展期:2024.11.02 - 2025.01.26伊旺‧安米特 & 蒂塔·萨利娜,丹·阿彻,张致中,胡芮,简·金·凯森,古斯顿·宋鼎·孔,廖雯,梁超洪,阮俊,覃小诗,沈绮颖,翁奋,叶慧,于航,张可,朱湘此次「界限之外,存在之内」个展中,观念艺术家杨可可(KEKEYANG)呈现了一系列摄影、影像、装置作品,共同搭建一场挑战物质性(MATERIALITY)和感知界限的、关乎体验的审美场景。本次展览呈现出艺术家陈旭在创作中不断试探“个体性差异”与“标准形制”之间的张力,也是艺术在挣脱与约束过程中所不断逃往的陌生地带。展期:2024.11.02 - 2025.02.16艺术家陈粉丸的剪纸则打破了固有认知,为剪纸这种传统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当代语境下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展期:2024.11.01 - 2025.02.0193 RUORUO/海若个展,是海若隐秘主题的一次公开,围绕着个体,身份,价值认定,以及对所谓固有批判的负面反应而展开。作品呈现出未被矫正的自发状态,画面中的物体皆是她本人真实生活的映射。想象力的表象下存在着思维逻辑闭环和特有的秩序感。此次展览呈现了一系列杨丁柳以自由潜水运动为主题创作的近期录像作品,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邀请观众探索自由潜水者们超乎想象的生活。通过类纪录片的手法,杨丁柳在中国以及菲律宾邦劳这一自由潜水爱好者心中公认的胜地,捕捉记录自由潜水者们的日常生活、严苛训练,以及高度集中的比赛氛围。
可以画廊(北京)正在展出
咨询邮箱:Info@keyigallery.com
作品投稿或合作邮箱:keyigalle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