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还有哪些新展可以看?可以艺术公司整理出(12月9日-12月15日)新开幕的28场当代艺术展览信息。来看:北京(01-12) 上海(13-21) 南京(22) 广州(23) 武汉(24) 长沙(25) 成都(26、27) 香港(28)
北京
📍
“醉与梦”,这一展览主题来自于尼采对日神与酒神这两种审美感知状态的划分,日神是清醒之梦,酒神是迷狂之醉;前者是旁观者的不及物再现,后者是参与者的及物在场;前者如人生之悟;后者似历史之霾。对于韦嘉来说,“梦”与“醉”更是交织在绘画中的两种对抗性力量,贯穿在他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也体现在他每一幅作品上。此次展览聚焦于展现郝世明《和》系列与《石》系列的全新作品。艺术家尝试在革新的框架中重现传统的内核,同时探索一种在传统文化内在机制影响下的语言系统和更开阔的艺术表达。维尔拉1936年出生于法国尼姆,是“载体/表面”(Support/Surface)艺术运动的创始人以及代表人物,也是法国最重要的抽象艺术家之一。此次展览将呈现维尔拉19件自1993年至2024年间的创作。搬家的时候,一个空房间的作用因为物件的剥离而显现:不是承载物质,而是承载故事。展览将带来一系列洪浩的最新创作《有光》,以及部分其他早期与近期的作品,试图为观众对了解艺术家洪浩提供不同线索。杨德炜:我把画画当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不擅长在绘画中思考什么,我希望它足够简单,突然想到什么就把它记录下来,构造出这个形象,让它变成我想让它变成的样子,让自己取悦自己。就像动画片《马丁的早晨》一样,每天醒来都会变成一个新的角色,我喜欢这种新鲜感。本次由王垚力担任策展人,展览将呈现高新潼最新创作的十余幅油画作品,以抽象与具象两种不同创作形式,通过视觉唤醒集体无意识的“原始”记忆,表达对于人类更高精神的追求与探索。本次展览将分两篇呈现其近作:一则延援引西方经典神话、宗教、寓言的符号体系,一则汲取东方志怪文学、传说、民间信仰的原型意象。两种殊异的路径在复调式的象征思辨中互涉,共同诠释关于善与恶、欲望与克制、权力与暴力等人性的永恒主题。「画」和「划」在英文单词中都写为「Draw」。「Drawing」我们很熟悉,是经典的传统的绘画,在纸上在布上涂抹。而手中握着物品比划也写做「Draw」,看来画这个行为本就带着动势与力道。唯有揭开虚情面纱,勇敢面对人性之恶,才能体验我在的真实,这也是存在主义的精髓,艺术家一直为此给哲学背书,古人有戈雅,博斯,近人则是培根,弗洛伊德。温情,以礼的面貌,给原本残酷的现实,罩上一层暖色,而一旦揭开,则是无法面对的苟且和不堪,印象派就好像那层纱,怎么看还都在审美之中,而随着塞尚进入物,原本被掩饰的本体,逐渐一层层展露。到了今天,太多人都无法欣赏苏丁,其实,也就没法直视人性之恶。刘梓峰,作为95后,身上流淌着摇滚的叛逆精神,在他的这批画作里,他又回到小时候秦皇岛海边,挖掘早已尘封的暗黑回忆。在本次展览中,耿雪带来了她近年的三个系列新作品,陶瓷《幽明》系列,纸本、绢本的《河图之蜕》系列,以及参与徐冰卫星艺术创作驻地项目的成果《宇宙·聊斋》系列中的部分影像作品。三个系列各有差异又同根同源。寻壹的绘画混合了青春的幽默与记忆的忧伤而具有哲思的深度,艺术不过是让挣扎的记忆获得轻盈的形式,因此他画出了蓝色芭蕉与雨打芭蕉的新系列,枝叶的呼吸与色调的映衬,也许就是凤凰翅膀的收敛与柔和化,一切不过是幽灵之爱的诗意倾吐。在此次展览中,她将通过8件全新创作的作品带来一系列现代女侠的形象,展现了女性身体与力量的另一种可能。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充满能量、主动塑造世界的个体。艺术家对女性身体的夸张和再造,突破了常规的审美界限,尤其是在对“手”的描绘上。无论是在历史绘画中,还是在当代流行文化中,手部作为力量的符号,往往具有极强的视觉与象征意味。“手”在陈思作的作品中,有着远超其身体实际功能的意义,它将女性的掌控力、行动力与力量具象化。这些夸张的手部形态,打破了身体的传统限制,更是对自我表达和社会改变能力的一种深刻探索。刘⼴云三⼗年来游⾛于中国和德国之间,他是⼀个在两种语⾔和⽂化之间的旅⾏者。尽管他在很多作品中显示了这种⽣活认知上的丰富性,但他却⽆法在这种中间状态中安定下来,这也让他回答⾃我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它像⼀个通奏的低⾳⼀样始终贯穿在艺术家的作品⾥。不⾔⽽喻,这并不只是刘⼴云的个⼈状态,当我们说“我”时,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提出并强调了⾃我存在的处境也从艺术家那⾥⼀直延展到我们每个⼈。本次展览邀请艺术家杨福东作为策展人,近年来的两部影像《L15a0》(2024)和),将叙事空间分为两大部《EMPATHY》(2022)并散布展出“混沌“万 物人神 魂分,舞”、“返生”、“共感“本质”及“影响”等多个篇章,邀请观众进入一个非线性、流动的时空场域,展览空间本身也如同时间的容器,承载着历史、当下与未来的交织。展览主题为“感官之月”。月球作为一颗悬浮在黑暗中的天体,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月光与太阳的关系,如同图像投影着世界,隐含了反射背后虚拟的视角。本次展览基于这种视角而展开,灵感源于刘璐日常的摄影体验:在昏暗环境中,相机会通过对焦辅助灯点亮被摄对象,从而完成对焦,这种微弱的辅助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类视觉感知的延伸,探索物体的轮廓,触达并捕捉感光物像的表面,最终反射于取景器中,这一过程如同月光的形成。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并没有单一地如历史书一般平铺直叙地陈述狩猎对人类文明史的影响,而是呈现了一种独特的个人化叙事语言逻辑,从有趣而诙谐的视角切入来拓展对狩猎这个主题的多重理解。对于普鹏来说,绘画之于他更像是记录和描绘个体感官的切片日记,其中不仅隐射了自我在社会语境下,由于地域空间转换后生成的视角语言,还是对时间迭变后呈现出的心境书写的繁杂情绪。森村智子198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自2009年毕业于东京女子美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并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大学期间她就酷爱独特的艺术创作,毕业后,她开始尝试将捡来的不同形状的漂流木当做画布,根据木头本身的形状进行创作,以此体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她将传统的木雕、根雕技术融入作品之中,创作时,需要在打磨后的漂流木表面黏上棉纱布,然后用丙烯、贝壳粉叠加色彩,日漫画风与漂流木的艺术融合赋予作品更鲜活的生命力。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中,时间、空间成为接续身体及心理感官的灵魅介质。图像本身产生的寓言性质,为高波带来了人与物自然变形的意识位移,当其身处一种不确定性的空间场域时,物像的“视觉性”或以一种敞开、敞视的时间方式呈现,在语言边界之外,生活世界所显露的景观图像,亦或是一种遮蔽和隐匿的客观真实。展览汇集了苏家喜、贾卉、李海南、高文谦四位艺术家的创作,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聚焦植物在家居空间中的形态与象征意义,邀请观众从不同视角审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复杂且微妙的关系。本次展览位于思南路上Delvis的独栋设计空间之中,承袭上海历史风貌独特文脉,我们将精选之作与舒适优雅的建筑结合,创造在设计家居环境中与艺术亲密邂逅的体验。参展艺术家包括:陈镒晗、黄加煜、黄明达、李晶、毛又又、张任腾。“在时间的镜中”的5位参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以各自的反应触碰着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与虚拟的交界,他们分别从现实和网络中提取信息来标记这一现实和虚拟的混同,他们的创作并未完全走入屏幕化的视觉,而是身处现实和虚拟两个空间维度之间,同时将绘画/雕塑媒介的物质性、手感痕迹与新的视觉经验融合,并在创作中植入自身对其作出的反应。他们以一种轻松的语言深入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但同时,谨慎地输出自身的态度。本次展览位于合美术馆二楼的四号厅以及长廊空间,展出了青年艺术家马焘先生的30余件布面油画作品。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在成为母亲的角色后的首次个展,展览标题《愿亮 Moonlight Wish》正来自于女儿的纯真表达——咿呀学语的阶段中对“月亮”的模糊音节。正如其展览名所示,此次展览意图体现韩梦云艺术创作中的跨文化根基,以及艺术实践背后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脉络。在更接近土壤的洞穴空间发源,4位艺术家以隐秘而磅礴的自然主义展现了一场光怪陆离的异观景象。策展人仿佛一位远处归来的园丁,怀揣着周游之后采撷的种子,在熟悉的土地上,耕耘一座新的花园。28 蒸发:于吉,Casey Robbins,何京闻,张小船,小林耕二郎
在马凌画廊适安街的展览“蒸发”作为于吉在柬埔寨金边的驻地项目*之序章,邀请了所有前往金边参与驻地的艺术家朋友们,他们分别是:Casey Robbins(佛蒙特,纽约),何京闻(纽约,广州),张小船(东京,上海),小林耕二郎(东京)。
咨询邮箱:Info@keyigallery.com
作品投稿或合作邮箱:keyigalle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