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只剩余一个半月,各大美术馆、画廊及艺术机构迎来了一波新的当代艺术展览热潮。可以艺术公司整理出(11月11日-11月17日)新开幕的36场当代艺术展览信息。
来看:北京(01-20) 上海(21-25) 杭州(26-29) 南京(30、31) 深圳(32) 重庆(33、34) 成都(35) 香港(36)
展期:2024.11.16 - 2025.02.16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画家之一,图伊曼斯始终致力于探索创作媒介如何塑造历史和影响记忆,就如同展览的名称“过去”,和那个看向后方的人物形象。此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40多年来在巴西和世界各地拍摄的摄影作品,体现他对故土以及人类与自然困境的深刻洞察。黄喆君、黎鸿城、马晟哲、苏艺、孙玥、唐明伟、尹茂健、郑嘉燕04 平淡清澈 · 湛静有光——2024 董小蕙“老院子”与“静物”系列个展
展期:2024.11.16 - 2025.01.19展出作品时间跨度自2006 年迄今,呈现画家最具代表性的“老院子”与“静物”作品系列,涵盖“黑桌”、“白桌”、“写生”、“抽象”,以及“水彩”等各系列风格,共20余件作品,不但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表现元素,也竖立了一种崭新形式的新静物风格。05 Michelle Blade: Grace Electric
展期:2024.11.16 - 2025.01.19展览展出布雷德于2024年创作的14幅画作。这些作品以静物画和风景画的形式,探索了她作为一位母亲、画家和漫游者眼中“一年间的生活”片段。朱加自1980年代末开启影像艺术探索,是中国录像与摄影艺术的先锋之一。从早期的录像经典到近年的多屏影像装置,朱加刻意使用中性简洁的叙事语言,通过对舞台场景、人物角色的主观塑造,将对历史时空和社会现实的观察和认知置于模糊的临界状态之中,以此激发、探测个人在心理层面的微妙变化。展览将展出王永学新近创作的“沙漠”“胡杨木”“竹林”系列作品16件,向观者展现了《庄子·天下》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思想境界。展期:2024.11.16 - 2025.01.26谢南星绘画的具象性在于,他一直“生动”地描绘着他所知觉的情况。这些情况包含着眼睛瞬息捕捉的现象,也包含这些现象背后的缘起,以及它所导向的趋势。写实动机的挖掘和积累,造成了入画题材难以辨认。“生动性”被“架空”地保留下来——一般来说,“架空”指涉与现实世界的脱离;在建筑工程领域,该词又指向建筑物底部的基础。他的绘画向观众施展传神的魅力。由于绘画原型总间隙地闪退或缺席,绘画为观众留下广阔的开放领域。可是,画面提供的自由常让人困惑,也让人多作停留。展期:2024.11.15 - 2025.02.15杨沛铿,1988年出生于广东东莞。2010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目前居住并工作于香港。杨沛铿的艺术创作注重挖掘密闭系统的逻辑,揭示这些系统造就与遏制情感和行为的方式。 在他的混合媒介作品中,借由精心布置的对象、照片、动物和植物,探讨人际关系与大自然的人工状态。展期:2024.11.17 - 2025.01.10展览集中呈现艺术家新近艺术实践中的十余件绘画作品。展期:2024.11.17 - 2025.01.10展览“远近踪响”就此揭开了黄含康最近一年以来的历险之旅,从时间的沉淀物彼此的交织与对望中捕获文明的踪迹与历史的回响。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次远征留下的万径人踪汇集成我们当下所处的现实图景,而文明的意义与真相恰恰暗藏于不同路径相对关系的隔空交锋之中。于是,黄含康以绘画为途径将星罗棋布的图像折叠、并置,且有意拣选相关性看似稀薄的物象置于同一个画面空间:东方的佛像与中世纪的盔甲,斯芬克斯与机械肢体,自由女神像与远古箭簇等,让彼此无论在时间、地理还是语义维度上的跨度足够遥远。就在这精心构筑的抵牾与交汇共存的空隙里,人类文明的高光与阴影紧密纠缠。“回声”蕴藏的含义是多重的:生命犹如一堵屹立的巨墙,让现实中的震荡和挤压都无可躲避的与之冲撞,在耳膜震颤回响。而在时间维度上,这种“回声”同样展现出穿透力。无论是今天,抑还是在30、50年前,这些独立的时间点始终各自发声,在艺术家自身的历程中此消彼长,翻涌而潜行,共鸣出复调协奏般的回声。13 威廉 · 赫曼个展 “Amuse-Bouche 餐前小食”
威廉·赫曼的这一系列作品可以看作是他过去一年的回忆日记,记录了足球赛或赛马等活动或社会和政治分歧与丑闻背景下的打斗和抗议。威廉根据新闻中的画面以及自己的经历描绘了他眼中的现实世界,是其对生活经历或当天见闻的直接回应。那些自称“帝国卫士”的团体戴着头巾和十字勋章,上街举行所谓的和平抗议,但往往以酒精引发的暴力冲突收场;“女士日”上盛装打扮出门的淑女,都会在庆典结束时醉醺醺“失了姿态”,跌跌撞撞回家;意在亲近自然的“懒人漂流”只是人们换个地方寻欢作乐,河中美景均沦为烟酒的陪衬。这些道貌岸然的群体活动,披着正经严肃的外皮开场,又总是戏剧性地以闹剧结尾,如此荒诞,又如此符合人间现实。毕竟,这一切都无简单的对错之分,因为人类好像总能合理化他们所做的一切。向帅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对世界的隐喻性批判、对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艺术表达上对真实与美的独特追求。观者可以在向帅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如何运用绘画语言,将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相融合,创造出充满张力与深度的艺术作品,进而引发对自我、世界和艺术本质的深入思考。展期:2024.11.16 - 2025.01.28范尼·吉奎尔的作品在装置、雕塑和行为之间游走,并开发出容纳不同元素的空间。雕塑作为身体的延伸,通过与身体的接触而激活,质疑身体与物体、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她的作品探索了生命体与空间时间在行动与静默间的关系。吉奎尔的作品将个人和集体、私人和公共、亲密和遥远等二元概念之间的空隙显现。在王励均的作品里,我分明看见了一个现代人灵魂深处的缠绕,它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笔触与笔触,色彩与色彩,结构与结构,粗砺的线条与线条之间;处处透露其内心不可遏制的冲撞、破坏、修整、直至重建。那么激烈缠绕的力量从画面中喷薄而出,东突西奔,横冲直撞。他不择手段的酣畅淋漓的背后,隐匿着内心的骚动不安,飘忽游离等各种情绪。冯嫣在槐轩的展览以“秩序”与“气流”为题,“秩序”指涉了艺术家笔下具有锋利面貌的抽象画面,以及我们身处的生存机制;“气流”令人联想起艺术家关注的天气现象以及由此波及到的,穿梭于日常内外的命运连接。这两个并置的词汇也暗含了变化与流动之感。冯嫣的创作捕捉到看似稳定的环境中的变动与无常,令人们重新调整对“正常”的预期——这其中包括天气及其以外的多种方面。展出来自曹小韭、高利、胡鑫、谨永、时智宇、吴沛垠,六位青年艺术家的“不太正常的”作品。艺术家们分别以夸张、荒谬、离奇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索非理性创意和理性创作之间的平衡,结合各自的生存体验,从不同视角揭露出人性本质在文明发展中所背负的使命。展期:2024.11.16 - 2025.01.20《缀段耳语》是一个跨越图像与文字的互动叙事作品,包含:图像档案库、超文本游戏、互动小说、参与式拓片等。在缀段耳语中,图像不仅是叙事的辅助,更是带有独立叙述逻辑的“碎片”。那些源于陌生人的相册、自家影像或重制的“老照片”, 经过精细的编号和分类,形成一个看似严谨的档案库。展期:2024.11.16 - 2025.02.16当代艺术家玛丽娜·费德洛娃(Marina Fedorova)将为中国观众带来其大型艺术项目“宇宙之梦”的最新呈现,一场别具一格的艺术盛宴“梦游宇宙:探索无限”。费德洛娃通过绘画、雕塑、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媒介,构建了一个围绕未来、自然、家园与探索精神的沉浸式艺术世界。吴晓东的创作以陶瓷和纸本为主要材料,其瓷板系列绘画,以抽象山水为主要创作方向,近一年在瓷板上的绘画,采用一贯生活所在的江南风景为核心素材,而此外,纸本系列绘画则穿插了不同的元素,从内容到氛围上做了更多的延申与变化。展览作品包括摄影、装置、声光影等形式,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本次展览将带来五位来自Opencall的艺术家的二十余件作品,内容涵盖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等艺术形式。参展艺术家通过碎片化的思考凝聚,汇集于压缩思考本身的重塑化作品,在不同的视觉语言间横跨与交流。展期:2024.11.17 - 2025.01.05这场无序时空的主角便是本次参展的九位艺术家们——他们的年龄从六零到九零后,他们拥有多元的身份背景、相似或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无序。就在今年,他们一同参与了一场开展在丽水缙云的驻留活动,看到了同样的山水,却因为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自由意志,这才将截然不同的叙事过程带进了藏在写字楼里的“位子”艺术空间,将观者引向一种去时间化的经验,一种唤起柏格森所描述的流动性和自由性的经验。
《多维之度(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ity)》展览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多维表现工作室及在相关实践领域持续创作的27位青年艺术家的近期作品,作品以多种不同的语言和视角出发,为观众展示了当下绘画艺术的多维思想与媒介张力。
陶彬坚持自己亲手制作所有的画框,它们比常规的木框要重的多,这一对他而言是“必须动作”的成因来自于艺术家创作经验中直觉式的转向。陶彬曾在山西的古玩市场中意识到某个摊位上散落着的农具似乎与他自身的命运产生了相似性--它们都从社会功能性身份的具体语境中退场了。由此陶彬将对综合材料的创作冲动转移到了这些被遗弃的工具上,拒绝对它们进行全景式的观看反而只去关心它们中的某个局部,在这些绘画中所表现出的毫无巨细的使用痕迹都证明了存在于这一目光中的份量。另一重份量来自于浇筑于绘画底部的自研混合水泥,它们为绘画提供了良好的基底,也为艺术家建立了生效于他心理层面的重量感,这似乎是某种无因而为,却成为了陶彬开始动笔之前的先决条件。因此无论是画框的预制还是画中对象物的选择,陶彬的创作从选择制框的木料时就已经开始了,这些动作都勾勒出了一种超越性的内在冲动--即建立一种双向的意义修复与主体性建构的行动。此次个人项目展示了李文东近年来创作的一批坦培拉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他幻想中的游牧民族生活,探讨一种因错置而引发的一系列联想,从而引导观众进入一个开放的叙事空间。展期:2024.11.12 - 2025.02.25德国艺术家丹尼尔·里希特(Daniel Richter)和马蒂亚斯·弗朗茨(Matthias Franz)以作品引领感官展开一场艺术对话,聚焦视觉、听觉等每一个细微的体验,重新体会自我和世界的精彩奥妙。胡恒铭不设焦点的构图打破了理性观赏方式,让人以亲历的视角走入画面。他的画作如一片漂浮的记忆之地,为观者提供触发思绪闪回的“开关”,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柔情注视。展期:2024.11.16 - 2025.03.232024.11.16(SAT.) - 12.10(TUE.)2024.12.14(SAT.)- 2025.1.5(SUN.)2025.1.11(SAT.)- 2.16(SUN.)2025.2.22(SAT.)- 3.23(SUN.)展期:2024.11.16 - 2025.01.04展览将重现艺术家的工作室,包括实验性装置、绘画与工作档案,呈现薛峰的最新创作与思考。展期:2024.11.16 - 2025.01.25余玉苓是来自广东深圳的年轻艺术家,曾有过国内美术学院传统的艺术学习背景,后到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深造,并得到了她的导师美国著名艺术家Nick Cave指导,Nick Cave也是纤维艺术专业的专家,对她个人艺术之路才产生真正的影响和确立。并在学校期间就尝试用身体和身份这些主题来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与创作,比如《对话》这个作品是艺术家研究生的毕业作品。 展期:2024.11.16 - 2025.01.25《或者感性》从感知地理学的视角对当代艺术展开了探讨,阐述了情感和认知如何为艺术家和观众赋予能量,以便他们在自然、文化和精神环境中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者感性》展示了十一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舒群、邱志杰、田野、李占洋、张小涛、李川、邱岸雄、李亭葳、陈伟才以及阿路易斯·力迈尔佛和琳·力迈尔佛,着重于他们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文化、审美以及感知地理元素。观看《或者感性》中作品的观众首先被鼓励去感受作品,而后理解作品的创作者、使用的材料,以及通过视觉、听觉、时空交互、以及作品传递的信息。展期:2024.11.15 - 2025.03.07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近十年内所创作的近30幅经典架上绘画,以及《和平广场》《和平鸽大会》《保鲜期》《绿马》等1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装置、雕塑和数字跨媒介场域作品,带领观众走入一次关于爱与信念的艺术之旅。⻢塞尔·普鲁斯特曾说:“唯⼀的天堂是失落的天堂。”这句话突显了记忆的苦乐参半的本质。此次香港空间群展名为《记忆的载体》,探讨了记忆如何在快速的社会变⾰中塑造我们的存在感。
咨询邮箱:Info@keyigallery.com
作品投稿或合作邮箱:keyigalle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