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哪些新开幕的艺术展可以逛?可以艺术公司整理出(10月7日-10月13日)新开幕的29场当代艺术展览信息。来看:北京(01-15) 上海(16-23) 杭州(24) 深圳(25) 成都(26、27) 香港(28、29)
北京
📍
刘明波的纸本设色作品来源于对生活现场的感怀,采用圆珠笔等手头易得的工具在纸本材料上挥洒,直抒胸臆表达对眼前景物对自己那一瞬间的触动。蓝天白云间春水溪长,苍翠欲滴中云雨蒙蒙,丹霞幽亭下心花放开,这些纸本作品记录了艺术家的足迹更记录着他的心迹,通过如电影般不断的转场和蒙太奇的组合我们似乎窥见并进入了艺术家内心的角角落落,体味着刘明波心里的丝丝情愫。胡顺香尝试以“指挥家”的身份构建一幕幕戏剧舞台式的绘画作品,带领观者进入充满哲学隐喻和戏剧性的情节中。梅金森的作品以强烈的华丽风格统领其画中的人物与环境,巨细靡遗地描绘着这些环扣在一起的女性或者雌雄同体的半人角色,以及如表演舞台般的公共空间。青草女巫、穿着喇叭裤型的绒毛外装的人物、鹿女与全身水滴图样的角色等等,她/他们以各种生动的肢体动作展露身体,但是神态凝练、优雅而又警惕。梅金森作品中的半人角色散发的怪诞魅力来自于华服与裸体、自然与矫揉造作之间的张力。与过往不同的是,在此次“异境秘旅”展出的新系列的作品中,这些“人物”反复在不同绘画中出现,开始构建属于他们的世界,逐渐展开其有冒险精神的流动的叙事结构。此次展出的新系列作品以燃烧后的花草灰烬为拍摄对象,是一次对生命状态的深刻观察。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将于10月13日在A展厅呈现袁运生展览《回路》,是其2022年个展《眺望远方》的第二篇章。源起自袁运生身处美国时期(1982-1996年)的实践,落脚于他晚年创作的大风景油画,一窥一个大灵魂用画笔的书写延展出一条其已然摸索的路径。冯志佳细致地打磨出一套独特的绘画语言。他着迷于对笔触的编排,光与色的序列构成一件件奇妙的“拷贝”。这些拷贝源于现实中图像、物像及景象,但绝非是全然相似的复刻。他以余光的视域去注意周遭的一切,空间秩序由此被扰乱,出现断层、错位、重影等视觉效果。他解构了聚焦的目光,画内的序列结构营造出旋转、斑纹式的光影。观者被引入到迷幻的氛围当中。扭曲的形象、对比鲜明的光谱,带来酸性的感知刺激。画布成为了内心的屏幕,它所显现的并非是外在世界的形变,而是精神性的“后屏幕”景观。刘劲祎的艺术实践涉及架上绘画、装置和影像。他从史前壁画、童年记忆和电子游戏中汲取灵感,用笨拙但自在的方式使用喷漆、丙烯和油画棒等材料。裴可的作品通常以自然场景为灵感,运用具体、明确的形象、故事表达出带有奇幻色彩、神圣意味的叙事内容。展览标题 “事物之影 ”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来看待和解释。它并不是围绕着某个哲学、历史或心理学思想,来选择符合主题的艺术家和作品;它是一个诗意的短语,在某个清晨从我的窗前飘过,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句话很复杂,因为它暗示了许多的思考路径,但简单地讲,就是关系,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是可变和不可变的关系,是身体和精神的关系,是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在一个共享的中性空间里,当一件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关系?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尚爱兰首次个展的24件作品都是她最近两年做的。《我要当剪花娘子》、《我不当剪花娘子了》两幅作品,是这次展览的起点。题目和画面皆呈现出她的意图:剪纸成为浮雕的背景,纸塑的妇人才是主角。此次展览着重呈现了艺术家近两年来在创作与思考上的一些变化。又生空间最新展览——力的原型组织三位艺术家任亮、余晓、赵凯,抛去矫饰、怀疑、造作、繁复,简化叙事、冗余、花边、修饰,试图为观者提供不确定现实下艺术家的直白真诚。他们各“立”其“力”,从三个不同角度展示出精神之力、空间之力、生命之力,却又三位一体,实现展览的升华驱力。本次展览所邀请与呈现八位艺术家的作品,集中体现年轻艺术家们对绘画语言探索保持一种持续的思考和活力,同时具有张力。八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方向,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度,都有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来自年轻艺术家们精彩丰富的作品反映出艺术家对自我与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通过多元的艺术表达方法,使得作品具有前沿的意识和内在的力量。作为画家的韦尔乔,有巧妙的转换能力,不可见的抽象道理,在他的笔下被转换为生动具体的形象,让观看者领略到表象世界之下的深层真相。甚至,这些灵动雅致的画面,以其强烈的感官魅力,让观看者更加深刻精微地消化了那些原本枯燥费解的哲理玄思,智者先贤们的洞察由此被更多人轻松有趣地共享了。同时,抽象道理被转换为具象后,呈现为不同于具象现实的另一种具象,让很多人感动并陶醉于其中,丰富了我们的心灵世界。15 似非之间 — 王千一、袁海宇、俞文杰、张凌瑞
展出四名艺术家王千一、袁海宇、俞文杰、张凌瑞的近期作品。展期:2024.10.11 - 2025.02.28本次展览灵感源于阿布拉莫维奇最具代表性的表演之一 —— 她与德国艺术家乌雷(Ulay)于 1988 年在中国长城上的历史性行走,这一旅程使他们成为首批穿越长城的国际艺术家。《能量转换》由上海艺仓美术馆艺术总监 Shai Baitel 与阿布拉莫维奇紧密合作策划,展出超过 1000 张艺术家长城行走的图像,以及一系列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作品。“谛听宁静”引自指挥大师阿巴多的采访纪录片,探讨了孤独、宁静与艺术的关系。此次展览的作品中,袁侃强调了艺术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不可沟通的边缘,为人们提供内心庇护所的重要性。
展期:2024.10.13 - 2025.01.12在展览《系统之梦》中,他将展出一系列全新创作,既是对数字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于日常生活的反思。聚焦于屏幕化的当下生活,展览以剧场的方式展开,呈现出当代社会的错综现实与心理状态。正如展览标题《系统之梦》,它示意着现代生活的系统化特征,以及我们在系统之中制造的梦境。展期:2024.10.13 - 2025.01.12数十年的设计师和图像制造者生涯让她不断进行反思,同时在创作和接受来自观众反馈的过程中,她反复确认了这一点:艺术可能是唯一现存的、将我们所有人类关联起来的机会。因为这是世界上还承认「不被肯定的事物」甚至是「错误理解的事物」的力量的地方,而在此刻的世界里,很可能是「误解」而不是「全然的理解」能够让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并且创作出新的事物。展期:2024.10.13 - 2025.01.26本次展览的作品涵盖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这其中既有如顾铮、姜雪、陆元敏所创作的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的都市摄影作品;也有如btr、程亮、郑耀华、周裕隆所精心构建的奇幻叙事;而如Peter Aerschmann、陈维、缪佳欣、张小船和朱浩等艺术家,则更是结合了拼贴、挪用、数字技术、装置、行为、现成品等各种手法和媒介,让我们看到奇幻艺术在今天的各种新的可能性。这些作品是艺术家非常个人化的表达,它们反映着现代城市生活中的迷惑、失落、惊奇或不确定的感受,同时也映射着历史的模糊和社会的紧张,让人得以一窥往往不被看到的内心和外部世界的真相。这些作品在语言上也大多带着具象的特点,借用生动的形象和离奇的故事线索,构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奇幻瞬间。此次展览将展示厘米空间长期合作的艺术家崔彤与小壤创作的系列水墨作品,一如既往的抒情写意,饱含温度,记录平常日常生活中,那些精彩的时刻与暖意。生色,出自《孟子·尽心上》,以此作为徐晨个展的展览主题,不仅意指画面外在表现出来的风采或形象,同时还是作品本身通过绘画的方式和物象使真实的物象或场景更加光彩夺目。他在“创造”一个新的图像文本时,物质的真实生命慢慢消逝,但其被定格、确认的那一刹那,物质的脉象将恒定,从而焕发出另一重我们对生命物的理解和认知。此次展览,象征性的标志着画廊的新篇章的两个阶段:质与变 (trans - form)。覃钰玲 ,创作涵盖玻璃、蜡烛、⽔泥等综合材料装置,并于⾏为、摄影、录像等媒介上有所尝试。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自己当时所处境遇的思考与反馈,创作源起常常来自生活中微小处。易雅静,通过对日常材料的解构、叠加、再造,探寻材料的另一面的同时,希望可以借此捕捉到近似“自然”中的微妙的痕迹。通过作品在“自然”和“不自然”之间寻找平衡,尝试重新构建“自然”。展期:2024.10.13 - 2025.01.05此次展览将着重展示卡塞勃姆生前创作的最后一个系列“瓦尔兴湖”(Walchensee),即艺术家在晚年休养期间,以德国阿尔卑斯山脉中瓦尔兴湖畔的山水湖景为母题的一系列风景画创作。这些作品凝聚了他从艺术探索初期到进入艺术领域以来的长期绘画脉络。每一幅画都有独特的语言,既是对艺术史的致敬,又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展览还将并置东方美学体系下的“文人赏石”,探索古人在观赏把玩赏石时体悟自然山水的“日课”,以及观看微缩自然景观时的禅修状态,在东方文化语境下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微型山水中的“游历者”到感受卡塞勃姆自然创作的“观赏者”,观众将在禅观氛围中体悟西方绘画的风景描绘与东方山水精神的关联。本次展览精选艺术家王川数十年来创作的纸本与布面作品,并将其对照,以“线”这一艺术表达形式之间共有的基础元素,作为此次展览的关键线索。纵观王川的作品,他的纸本线条与布面几何相互呼应,对“线”的反复习作始终贯穿和反映着他的创作脉络。在观看那些人和物的造型姿态中,体会一种不期而遇的关联形式。开放的舞台、变换的角色、序曲似的剧本氛围,呈现出一种“模糊”感的片段场景。谢波特的创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充满原始的气息,体现出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沉溺性与服从性。正如他所说:“我计划得越多,事情就越不像我预期的那样发展。”这种诚实渗透到他的画作中,自由流动的抽象元素常常与刻意的具象元素产生碰撞。他没有预先设定作品的结局,而是在不同的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仿佛作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Gianluca Crudele的绘画受古典神话启发,以混沌与控制的二元对立为基础,作品中的主角与自然、偶然与命运进行着强力对抗。这位意大利艺术家的敘事性绘画往往探讨经典文本中权威与反叛之间的冲突,从4世纪道教经典《庄子》中亡命之徒盗跖(Zhi)的寓言,到古典神话中不幸命运之前兆。在Square Street画廊为他所举办的最新个展中,Crudele考察了奧维德的《变形记》中厄科与纳西瑟斯(Echo and Narcissus)的故事,并将这位命途多舛的仙女融入他作品动荡不安的风景之中。其他阅读
咨询邮箱:Info@keyigallery.com
作品投稿或合作邮箱:keyigalle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