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诺贝尔物理奖竟然颁给了 AI 科学家!

科技   2024-10-09 11:20   山东  
没想到吧?诺贝尔奖也需要蹭一蹭人工智能的热度才行。
昨天,2024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竟然颁给了两位人工智能科学家。这两位计算机科学家分别是美国的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加拿大的辛顿。
官方公布的获奖理由是表彰他们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物理学奖的颁奖理由竟然是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
这是不是有点八竿子打不着呢?
倒也不是,官方还是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最起码沾点边的理由。
官方认为:这两人的研究和物理学的关系,比如,提到霍普菲尔德最著名的成就 “霍普菲尔德网络模型”,就介绍说这个方法其实是基于物理学里的原子自旋理论产生的。而提到辛顿的研究,则是说他著名的玻尔兹曼机研究中,使用了统计物理学工具。
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艾伦・穆恩斯说:“他们两位的工作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在物理学中,我们非常广泛地使用人工神经网络,例如开发具有特定属性的新材料。”
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有一种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在人工智能的感觉。
其实,按照这个逻辑,我感觉不应该是给人工智能科学家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物理学知识去突破计算机领域的问题,而是应该把计算机领域最高的图灵奖颁给发明物理学原子自旋理论和统计物理学的物理学家才对。毕竟,是物理学的知识帮助计算机科学在 AI 上有了重大突破。
这才是正确的逻辑吧。

好了,不吐槽诺奖了,毕竟咱这种小喽喽哪有什么资格。
但是,这次的事件,再次让我想到了跨学科思维这件事。
你看,只有拥有跨学科思维的人,才更容易发现重大的突破,推动科技的进步。
你看,把物理学的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中,对 AI 有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这就是典型的例子啊。
为什么乔布斯伟大?因为乔布斯不仅懂技术,还懂人文,乔布斯被称为站在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的人,所以,他才能做出很多创新和好的产品。
就以这次获得诺奖的两位人工智能科学家为例。
霍普菲尔德他就拥有很多头衔,懂得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其实,约翰・霍普菲尔德从生下来就跟物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他的父母都是物理学家,所以他对物理可是从小就耳濡目染。霍普菲尔德的整个职业生涯,其实横跨多个学科,例如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刚才提到的 “物理化学” 这不是两个学科,而是化学里面的一个分支,指的是用物理的方法来研究化学。
他到底有多么的跨学科呢?看看他的经历就知道了。
1961 年到 1964 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物理学副教授。1964 年到 1980 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物理学教授。从 1980 年到 1996 年,他成为了加州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学教授,其中 1993 年到 1995 年,他还当了两年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1986 年到 1991 年,是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神经系统项目主任。
在 1997 年到 2008 年,他又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他都懂。跨学科思维让他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就创造了霍普菲尔德网络模型。
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当你工具箱里不仅有锤子的时候,你看问题,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来解决,不仅仅只有锤子思维,还有扳手思维,还有钳子思维等等,你就能从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看看辛顿呢?
辛顿的高祖父,也就是辛顿爷爷的父亲,是 19 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乔治・布尔,只要大学里学过计算机基础的同学,都至少听过 “布尔逻辑” 这个词,这也是每一台现代计算机的数学基础。而他的曾祖父,是数学家兼奇幻作家查尔斯・霍华德・辛顿,他提出了 “第四维度” 的概念,后来很多好莱坞大片里的平行宇宙、时间旅行的设定,都是来源于这个概念。
辛顿的父亲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也是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也许是因为在家族里见过太多强大的亲戚,所以辛顿的求学生涯很广泛,什么都尝试过。他在 18 岁的时候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物理、化学和数学,但是一个月后就退学了,然后去伦敦打各种零工干了一年。接着第二年,改修建筑学,这次他只坚持了一天。然后是哲学,也是半途而废。
他在中学就对大脑的运行感兴趣,后来就开始研究物理和生理学,成为了当年剑桥大学唯一一个同时学习物理和生理学的学生。1970 年他剑桥大学本科毕业后,放弃了在剑桥大学跟随赫胥黎这样的顶级学者继续深造,而是成为了一名木匠。
一年后,他发现做木匠对他研究大脑如何工作没有什么帮助,所以找到一个契机,就进入了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项目读博士。
最后,迷上了研究神经网络,找到了自己的热爱。
你看,辛顿的经历也很丰富,丰富的经历让他拥有跨学科知识和多元思维,这才造就了后来的辛顿。
聊这么多,我就想说一件事:没事,大家可以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了解一下自己领域之外的知识,对于自己的成长真的很有帮助。
我最近也在读斯图尔特・布兰德的传记:《谁是斯图尔特・布兰德》。
那到底谁是斯图尔特·布兰德呢?乔布斯曾盛赞他创办的刊物为影响几代人的“圣经”,而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那句广为流传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也出自他之手。他最早提出了“个人计算机”的概念,被誉为硅谷的精神导师,他还刊登了全球第一张地球的彩色照片。
一位非凡的传奇人物,也是时代的引领者。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那些能够推动时代创新、科技进步的人,往往具有跨学科思维,且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年轻时敢于冒险,喜欢不断尝试并涉足不同领域,广泛学习各行业的知识,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正如斯图尔特・布兰德这样具有跨学科视野的人,他们多角度看待问题,预见未来趋势,推动科技与社会同步发展。如果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即使做到顶尖,也很难引发广泛的突破。只有当技术与应用结合,产生 “涌现现象”,我们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一点启发,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吧。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我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字 “1024”
有惊喜

非著名程序员
关注我,一个带领程序员开阔眼界,提升认知,突破圈层,实现个体崛起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