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30 年代是日本政府压迫艺术家的时期。福泽一郎从批判社会的角度在绘画中运用隐喻表达,作为前卫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福泽一郎1898年生于日本群马县,20岁时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文学部。然而,他几乎从未上过大学,而是就读于朝仓文雄的雕塑学校。1924年,他第一次去巴黎学习时,就致力于雕塑创作。最终,他对绘画产生了兴趣。
独立美术协会是日本美术家团体。1930年11月创立。以1926年前田宽治、佐伯佑三等人模仿巴比松派的旧称“1830年派”成立的1930年协会的展览会为开端。二科会会员里见胜藏、儿岛善三郎、会友林重义、林武、川口轨外、小岛善太郎、中山巍、铃木亚夫、铃木保德,与春阳会的三岸好太郎、国画会的高畠达四郎、从法国留学回国的伊藤廉、福泽一郎、清水登之一起宣布“与现有团体绝缘”“确立新时代美术”而创立。在日本留学的梁锡鸿、赵兽、李仲生、李东平等人,亦是受其影响,于1935年在广州组建“中华独立美术协会”。
La Science Amusante, 100 Expériences
《溺死》是独立艺术家协会首次展览的展品之一。这件作品的背景部分取材于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幅插图。画面左上角的法文标题是:"骷髅头飞蛾围绕溺水者飞行"。
这件作品是首届独立艺术协会展览的特别展品之一。这幅作品中的一些图像也来自《趣味科学》。只有画面右上角的厨师似乎取自广告,其异质性一目了然。在恩斯特的拼贴作品中,艺术家意识到了不同图像的相遇,他有意安排图像,探索创造一个神秘的图像平面。
La Science Amusante, 100 Expériences
《寡婦と誘惑》是独立艺术家协会首次展览的展品之一。这件作品也是根据科学杂志《自然》的一幅插图创作的。占据画面大部分的是一幅名为 "Théâtrophon "(电话剧院)的插图。电话剧院是一种通信设备,人们可以在巴黎的酒店和咖啡馆通过电话欣赏剧院演出。
20世纪3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打击它认为具有颠覆性的艺术。超现实主义者和其他前卫主义者被认为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福泽一郎这一时期的一幅作品描绘了一位穿着和服的年轻女子散落的纸片,纸片上有锤子和镰刀。
福泽一郎自己说 "这张画一半是在巴黎画的,另一半是回家后完成的"。该作品在第二届独立美术协会展上展出,在名古屋会场被一名警察质问:“为什么这个卷起和服下摆的女人,在撒红色传单? ”当时正好在场的三岸吉太郎回答说:“那是在扔掉传单”。
这件作品参展了第二届独立美术协会展(1932 年 3 月-4 月)。乍一看,这幅画似乎只是一个妓女,但人物的翻倒的腿却被画在妓女的左侧。这幅问题作品是恩斯特与日本意象拼贴的一次尝试。
这幅作品是 "旧作的修改版"。 福泽一郎在《独立纪事报》1933 年 3 月刊上如是描述:「時局が切迫すると味がなくなる代物である。軽いユーモアを持たせた『エスプリ物』である」("这是一种一旦时局紧迫就会失去味道的东西。是一种带有轻松幽默的‘精神之物’")。这一年,日本退出了国际联盟,变得越来越孤立。在日本,思想受到严重压制的情况下,艺术家是如何看待绘制这些'esprit objects'(精神之物)的意义的呢?真正的意义至今仍是一个谜。
教授们正围着一张桌子开会。他们所坐的椅子靠背上有裸体女人的图像,这似乎是一个幽会的场景。这件作品讽刺了那些安于既定权利的人。
第2届独立美术协会展出品作品之一。与滚落的马的屁股一起,像炸弹的设计图和勋章,还有像导火线一样的黑色物体。和同年的作品《慰問袋に美人画を入れよ》(《在慰问袋里放入美人画》)一样,满洲事变似乎是“作为一个现实”被充满讽刺意味地描绘出来的。
画作右侧头倒立的人物(基督)被认为是根据他1924年至1931年在巴黎期间收集的受难雕像绘制的。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颜料给这幅画带来了一种晦涩幽默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福泽一郎在 1932 年至 1935 年间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没有保存至今。
这是一件由江户时代消防员的衣服、鸢口、梯子等构成的平面印象作品。当时的展览会评论中也写着“像防火宣传用的海报”等,这也许也是画家设想的范围内。顺便说一下,所描绘的长袍和其他物品取自『風俗画報臨時増刊 江戸乃花』(《风俗画报临时增刊 江户之花》,1898年12月)。另外,上图是从展览会明信片中复制的,原作的黑白图像。
本作品在考虑1930年代前半期福泽的绘画事业方面是非常珍贵的作品,但无法确认其目前的所在地。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变形后的奇怪人物形象,在这一年突然出现,与第二年利用满洲旅行取材的结果所绘制的《牛》相联系。
福泽于1935年前往满洲(今中国东北)旅行,随后创作了多幅描绘广阔土地和在那里翻腾的人物的作品。这部作品是其中最著名的。画作中央的牛的灵感来自于希腊古代遗址出土的金杯图案。牛的身体到处都有洞,使背景可以被看到,与画面的力量感相反,也让人感到空虚。
这幅画的人物比例巨大,人物的影子倒映在云层中,借鉴了马萨乔《失乐园》中夏娃的姿势。不自然的构图和无机的色彩搭配让观者隐约感到不安。
在一个看似空荡荡的房间里,儿子骑在他父亲的肩膀上。与孩子天真无邪的动作相比,父亲的目光低着头,给人一种安静、阴郁的印象。就在侵华战争爆发的那一年,艺术家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莫名的焦虑。
1938年左右,福泽开始改变绘画风格,从粗线条和简单的画面构图转向柔和的笔触和深邃的舞台布景构图。这似乎是对战争以及对思想和言论的镇压加剧的回应。此外,他这一时期作品中对植物的描绘表明,他可能再次受到了同时代的马克斯·恩斯特的作品的影响。广阔而空旷的景观唤起了难以形容的焦虑。
独立艺术协会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之一。在一幅水边风景画中描绘了各种动物,在最右边可以看到人物和一艘船的形状。艺术家在一本艺术杂志上写道:"今年,我试图用两张2米大小的画来处理洪水。这是其中的一幅,但却是非常出人意料的一幅"。
1939年底到中国旅游时,福泽一郎对生活在黄土高原的穷人印象深刻,第二年创作了本作品,并在同年的第一届美术文化协会展上展出。此后本作品被捐赠给他的母校富冈中学(现在的富冈高等学校),不过,战时这间学校被陆军中野学校征用了。当时由于这张画“看起来像乞丐一样的男人有碍观瞻”被丢进了仓库。后来,这幅作品被陈列在校长办公室,并于 1997 年为纪念学校建校 100 周年而修复。
1941年福泽一郎和艺术评论家泷口修三因违反治安维持法被捕并入狱七个月。福泽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夕获释,他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开始创作“战争画”,这是应政府要求进行的宣传工作——这可能是他获释的一个条件。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做出这种转变的人。像藤田嗣治这样的著名艺术家后来因其支持战争的热情而受到严厉批评。福泽似乎避免了招致这些战后批评家的不满,哪怕只是因为他的战时作品没有被展示出来,或者过于模糊而不能被认为是支持战争的。
1942年5月的第三届展览会上,作为“企划作品”描绘了《帰雁》《狂乱のエクゼター》等与南方海战相关的作品。《鱼雷攻击》虽然不是展出作品,但可以说是这一系列海洋画连作的一部分。
本作品在第4届美术文化协会展上展出,描绘了出云流传的“国引神话”的场景。出云国是由隐岐和新罗(朝鲜半岛的一个古老国家)缝合而成的神话,在制作过程中看到这部作品的加田浩司说道:“教授,这不是对“侵略战争”的讽刺吗?”福泽笑道:“你这么说我又没兴趣了。”他又说:“你说你可以画日本画,所以我画了这。你觉得怎么样?”“嘘”,他说。
国引神话(日语:国引き神话、くにびきしんわ)乃日本《出云国风土记》中记载的神话故事之一,“八束水臣津野命((日文)やつかみずおみつぬのみこと)”认为八云立出云国是个由东向西狭长的地方,于是以三个人身粗的绳纲陆续从志罗纪(新罗)、北门佐岐(隐岐道前)、北门良波(隐岐道后)、高志(越)拉来多余的土地。
1945年4月的「戦争記録画展」上展出了同名作品,但介绍该展的杂志报道上刊登的同名作品图版和本作品不同。画面描绘了一名士兵乘坐一艘小艇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颠簸的典型写照。然而,据说福泽从电影宣传照中提取了这一形象,这引出了一个问题:他是否认真地打算创作一幅真正的战争画,或者只是走走过场,在讨价还价中使用了一些隐藏的讽刺。另外,由于描绘了自杀式特攻艇即将与大型船相撞的场面,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展出经历和题名。平静的笔触伴随着戏剧性的画面构成而出现,这是只有在描绘战争画的时期才能看到的特征。
本作是战争结束后一年绘制的。画面的全景构图,围绕画面中央的一堆瓦砾结构展开,似乎是他在画战争画时学到的东西。画面底部的白发、戴着眼镜、手拿纯白书本的人,或许是战争时期被剥夺了思想和表达自由的文化人物,也或许是福泽本人。
无论监禁、审查制度和战争本身有多么痛苦(他亲身经历了 1945 年 3 月将东京夷为平地的空袭),它们似乎都成为了福泽战后产出的坚实跳板。1946 年,他开始的创作无疑都是反战的作品:头骨、受但丁《地狱篇》和中世纪佛教地狱绘画启发的图像,以及在沙漠般的风景中,成堆的不露面、赤裸的人物在痛苦中倒下的反复出现的主题。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敗戦群像》(1948)的标题就说明了一切。
如果说他从战争宣传突然转向和平主义让一些人觉得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话,那么值得赞扬的是,他再也没有动摇过这种公开的批评立场,而且这种立场在他职业生涯的末期只会变得更加尖锐。有人可能会说,他只是回到了战前的主题,即使在战争期间为了生存而隐藏了他的真实想法,他也从未真正失去过它。
福泽战前和战后作品之间一个显着的风格差异是,他摒弃了前者的超现实主义谜题;在后者中,他的意图总是很明确的。如果说他的艺术失去了什么,那就是他早期对个体人物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对社会的寓言描绘。《厕纸地狱》(1974)尖锐地描写了 1973 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纸制品抢购潮,展示了成群结队赤身裸体、赭色皮肤的野蛮人为争夺这种突然稀缺的商品而展开的战斗。
“(在本作品中)我曾经挖苦过因擦屁股纸的缺乏而狂奔的人们,但现在也许会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时讽刺应该会更加激烈。”
“夹山改梁”来源于河南装修土话,指的是将两个房间打通变成一个大房间。夹山改梁艺术小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组织、团体或是机构,我们秉承开放与合作的理念,不设定固定的成员,没有固定的空间,流动于全国各地,每次以艺术劳动者们的临时结盟的方式,进行手作刊物、展览、艺术节、线上分享等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