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现实中的伴侣符合我们的理想标准,我们是否会因此给予他们更积极的评价?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果却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符合理想标准的伴侣确实容易受到更高的赞赏,因为他们满足了我们潜在的心理期待。然而,其他研究则提示,真实的相处体验和互动情感更为重要,打破了对理想模板的依赖。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也能够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给予彼此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为了拨开有关理想伴侣偏好的迷雾,研究者开展了一项规模宏大的跨国研究。他们的目标是精确评估理想伴侣偏好匹配的效应大小。• 43个国家:该研究涵盖了全球43个国家,确保研究数据的多样性和跨文化性。• 60个样本:从不同的环境中采集样本,以获得广泛数据。• 10358名参与者:参与者人数超过一万,包括各种文化背景、年龄层次、性别和性取向,保证研究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5个属性评分:包括吸引力、智力、幽默感等。这些属性被参与者从1(完全不期望)到11(非常期望)进行评分,帮助他们明确心中理想伴侣的模样。现实情感测量:参与者同样需要对当前或预期伴侣在相同属性上进行评分,并完成关于浪漫评价的项目,如 “我对____充满兴趣”等,更真实地反映出情感感受。通过对庞大的数据进行精确分析,我们揭示了一系列令人兴奋且富有启发性的结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理想伴侣偏好的复杂性。• 正相关性:理想与特质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意味着,当参与者对某一特质抱有更高的理想期待时,他们更希望伴侣也拥有这一特质。• 潜意识影响:这种相关性表明,人们在潜意识中倾向于根据伴侣与理想特质的匹配程度对自己的浪漫兴趣进行评估。意想不到的是,本研究中的单身参与者在校正模式度量上几乎为零。这一发现与国际单身样本中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差异:文化背景可能导致单身者对理想伴侣的反应方式不同。不同文化对单身生活有各自的理论和期待,这可能影响其理想伴侣偏好的表现。• 心理适应机制:单身者可能发展出自我保护机制,使得他们不再依赖于理想伴侣偏好的匹配,这样能降低期望中的情感失落。• 个人发展阶段:对于许多单身者而言,形成具有吸引力的自我意识及价值实现可能比寻找伴侣更为重要,这一阶段的校正模式反映了心理优先级的差异。这些研究与发现使我们更进一步地意识到,在构建跨文化的关系模型时,不同情感状态的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及心理反应至关重要。• 多角度理解:单身者与非单身者的期望与满足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模式。• 融洽的文化适应:培养一种能够兼顾多元文化背景的包容性情感态度,对未来关系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对理想伴侣偏好的研究总结出了核心结论,在匹配预测与效应方面,伴侣偏好匹配能预测浪漫关系中的评价,且匹配效应强度因测量方式有差异,规范匹配重要,独特偏好匹配也有积极影响;特质预测与合意性上,中等合意性属性中特定性格特质对关系满意度的预测更易检测,伴侣与单身者在偏好匹配效应上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复杂作用机制。同时,探究理想伴侣偏好时需审慎考虑多元因素,像陈述与揭示偏好存在的联系体现认知偏差,以及性别差异表现凸显传统性别角色在伴侣选择中的复杂性,这些都应纳入后续研究中。本文内容不代表三仓心理学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如您或朋友有专著/期刊出版计划
请留言“出版”
或添加小编微信:SC-Psy咨询
✓ 拉您进心理学学术交流微信群,
群组主要交流期刊经验和发表互助,
能及时了解期刊动态,与同专业学友交流学习。
三仓学术出版是国内学术出版领先的专业出版商。十年来,秉承"专业学术 精于学术”的理念,一心致力于学术出版的发展,以优秀学术论著为主要出版方向。力图为作者创造更为优质的出书体验,为作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出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