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 | 中国科学院吕雪光团队研究开发脂质纳米颗粒的电荷辅助稳定使吸入式mRNA递送能够用于粘膜疫苗接种

学术   2024-11-08 10:08   广东  


iNature

使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吸入信使RNA(mRNA)在治疗肺部疾病或作为粘膜疫苗方面具有巨大的前景。然而,雾化过程中LNP的分解和聚集造成的输送效果不佳是一个主要障碍。

2024年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吕雪光作为通讯作者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Charge-assisted stabilization of lipid nanoparticles enables inhaled mRNA delivery for mucosal vacc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说明了雾化LNP的设计原理,为开发吸入性mRNA疫苗和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

研究开发了一种电荷辅助稳定(CAS)策略,旨在诱导LNP之间的静电排斥,以增强其胶体稳定性。通过使用肽-脂质缀合物优化表面电荷,领先的CAS-LNP在雾化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稳定性,从而在小鼠、狗和猪中实现高效的肺mRNA递送。吸入CAS-LNP主要转染树突状细胞,引发强大的粘膜和全身免疫反应。研究证明了吸入CAS-LNP作为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和癌症疫苗抑制肺转移的有效性。

基于信使RNA(mRNA)的新冠肺炎疫苗的批准彻底改变了疫苗开发领域,并为开发针对多种疾病的mRNA药物开辟了可能性。mRNA的吸入输送已成为治疗各种肺部疾病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包括囊性纤维化和癌症。吸入mRNA的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应用在于它能够引发粘膜免疫反应,通过控制呼吸道病原体的增殖和传播,作为抵御呼吸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尽管有希望,但呼吸系统复杂的生理和保护机制是有效吸入mRNA递送的重大障碍。最近开发了几种用于吸入mRNA递送的载体,如聚合物、外泌体和脂质纳米粒(LNPs)。值得注意的是,除了LNP外,基于聚合物和外泌体的载体仍然缺乏临床验证。批准用于临床的LNP是通过可电离脂质、辅助脂质、胆固醇和聚乙二醇(PEG)脂质通过疏水和静电相互作用的自组装合成的。虽然LNP在临床环境中注射给药后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它们在吸入给药中的使用遇到了明显的挑战。

对于吸入输送,LNP溶液需要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微米大小的液滴,以进行深肺沉积。然而,这种雾化过程使LNP受到高剪切力,导致其聚集、分解和过早的mRNA泄漏。泄漏的游离mRNA几乎不能穿透粘液层进入细胞,导致肺部转染不良。因此,在雾化过程中保持LNP胶体稳定性是吸入mRNA递送的关键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增加PEG脂质含量可以提高雾化过程中LNP的稳定性。厚的PEG层充当空间屏障,平衡了导致LNP聚集的范德华力。然而,PEG脂质含量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了LNP的mRNA包封效率、细胞摄取和内体逃逸,最终导致mRNA表达不理想。因此,仍然非常需要能够实现有效吸入mRNA递送的新型LNP制剂,以充分利用mRNA的治疗潜力。

CAS-LNP的普适性(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除了空间位阻之外,胶体稳定性的经典理论表明,纳米粒子也可以通过静电排斥来稳定,静电排斥由纳米粒子的表面电荷和周围溶液的离子强度决定。值得注意的是,临床LNP的表面电荷在生理条件下几乎是中性的。研究假设,引入额外的表面电荷可以在LNP之间产生静电排斥,从而大大提高LNP在雾化过程中的胶体稳定性。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酸性缓冲液可以给LNPs赋予正电荷,从而在雾化过程中稳定它们,并有效地将mRNA输送到肺部,而不会产生明显的毒性。这些结果表明,肺部可能对带正电的纳米粒子有更好的耐受性,在临床研究中,这些纳米粒子在全身注射后往往会引起毒性问题。尽管如此,这些带正电荷的LNPs主要转染肺上皮细胞,而肺上皮细胞在递送mRNA疫苗方面效果较差。

研究通过将优化量的带负电荷的肽-脂缀合物整合到传统的四组分LNP中,开发了一种称为CAS-LNP(LNP的电荷辅助稳定)的LNP制剂。CAS-LNP在雾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并在吸入后显著改善mRNA递送效果。对LNP电荷辅助稳定的拟议机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论证。CAS策略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其他LNP制剂,以提高其吸入后的mRNA递送效率。进一步发现,吸入CAS-LNP主要靶向肺部的树突状细胞,使CAS-LNP成为递送mRNA疫苗的理想候选。使用CAS-LNP吸入输送编码SARS-CoV-2 B.1.1.529(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的mRNA可引发强大的全身和粘膜免疫反应。此外,使用小鼠转移性癌症模型证明了CAS-LNP作为预防和治疗癌症疫苗的多功能性。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914-x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love_iNature),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