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文澜
安沟村地名略记(1)精
安沟村地名略记(连载二)
安伟红
五、围村的山
【南岩山】南岩山横贯于安沟牛沟两村之间,它从索泉岭逶迤向东到安牛村前便嘎然而止。据前辈传说,这山是村的龙脉,它象一条巨龙盘绕在村南,而龙头就在安沟的石门口,山的脚下流趟着甘甜的山泉,一块块梯田挂在山上。山上树木以橡树和松树为主,中部多为灌木丛,有被老家人叫做龙不撩的灌木,它的叶子被村人当野菜食用,还有筷不楋,过去被村人剪了做筷子用。南岩山上还有许多药材,主要是连翘、桔梗等。
【米粮山】米粮山在村子的东北面,因形状象粮堆而得名。山上以灌木丛为主,最普通的是荆条、圪针、马榴等,山上很早之前有小片分散粮田,后来可能因瘠薄而弃耕。米粮山北望桐窊岭,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这里曾有战斗发生,山顶留有战壕、弹壳等遗迹和遗物。
【岩上坡】此山在村子的背后,山脚是十几米高的土岩,土岩之上是山而得名。层层梯田挂在山腰,土地比较脊薄,上山的路上和地里多料僵石,表面黄里带红,体积为拳头大小,个头不大却让行人头疼,走在路上容易滑倒。
【庙岩岭】村东面,口外对面,从未见过庙,却以庙为名,也许山上曾经有庙,反正这一片地名都带庙字。青石山,十分陡峭。岩体上过去曾有老鹰出没,好久不见了。山上曾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往郭马、苏岭、岩山等村。
六、河流
【安沟河】发源于后沟庄泉边,流经后沟、上沟、安沟,出石门口与牛沟河汇合,再经石盆沟村流入董封水库。季节性河流,一般为干河,夏季遇暴雨发洪水,最近的一次是1982年夏,冲毁沿途粮田,口外人造平原几乎全被冲毁。近年来可能因为人口外迁,山坡植被茂密等没有再出现洪灾。
七、泉水
安沟村所在的山沟可能因南岩山走势而自古不缺活水而且清冽甘甜,这是过去这一带村庄所独有的,一沟五泉一井(加上西沟小泉为六泉),除非大旱,一般不会缺水。
【南泉】安沟村南岩山半山腰,小泉四周以整石砌筑,两米见方,底部为自然巨石,三级石阶方便干旱时下泉取水,泉口周围以大石板覆盖。二十世纪70年代曾顺路用瓷管引水到村西,修新泉。90年代,在泉前修蓄水窑,铺塑料管道接入各家成自来水。
【石门口岩泉】石门(老家人音矛)口路北面是一堵几十米高一百多米长的直陡峭壁,在靠村这一边的半崖上有一小泉。因为南山似龙,到这里便似龙头,而龙头对面的悬崖之上竟有活水流出,苍龙饮水。村老辈人可能既好奇又敬畏,于是在此崖处修小庙以敬山神。1967年被拆毁,仅留遗迹。
【上沟泉】上沟村往后沟方向约三百米,有拦河坝,坝与山脚夹角处有小泉,大小与安沟泉相似。此泉水旺,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此泉铺管从南岩山腰将水引入牛沟泊池,解决牛沟人畜吃水。
【上沟老泉】沿上沟泉后上山小路上行约百余米,路后有泉。泉在地埌之下,似小窑洞。此泉应该是上沟村最早的泉,后来才在山下河边修小泉,路近路平。此泉被废弃,只有到大旱之年才有人到此担水。
【后沟泉】从后沟向漫坨腰方向行约一里多,山凹外有高地埌阻挡,旁边即有小泉,规模很小,一米见方。二十世纪80年代村人将泉水引到村头打谷场后,修小泉。村人外迁后废弃,水干。
【西沟泉】西沟老院往狼凹方向约三百米,半山腰处有小泉。深约2米,阔1米,水流细小,一般天气仅够三户人家饮用,雨水充沛时才能满泉。
【上河水井】从羊沟和瓦窑上的小路往下走到安沟往上沟的路上,路前有拦河地埌,在地埌和南岩山的脚下河边就是井的位置。此井用青石砌成,深约丈余,原来是供瓦窑上和羊沟人吃水,井附近有村人的砖瓦窑,后来又有了大队的养猪场,都从这井里取水。一九八二年夏因山洪被淹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