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沟村地名略记(连载一)

文摘   2024-12-09 07:00   山西  

 

云水文澜

 

安沟村地名略记(1)精




安沟村地名略记(连载一)


安伟红

一、村庄

【安沟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60年前后),终结于2024年,存世约464年。始祖安廷实,生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卒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约在嘉靖末年(1560年前后从翼城县四望里(村)迁来,繁衍传承约17代,兴盛时全村约50户,近200口人。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安牛村的一个自然村,2013年合并到鹿渠村,因被确定为自然灾害高危村,2024年被推平。

附属小庄:

【西沟】从东头院东进凹里小路上行,约二里,向水库方向坡边,一个老院外两个小院,两户李姓一户郭姓曾在此居住。

【瓦窑上】安沟西新建住宅区西头对面圪嘴上,一个大院一个小院,因原来那儿是砖瓦窑而得名,曾住着王焦两姓五家人。

【羊沟】在瓦窑上左侧约一百米的山沟里,独一院,因以前是放羊的圈羊和落脚的地方而得名,曾为郭姓居住。

【上沟】瓦窑上右侧往西二百米左右,为安沟之外最大的邻村,张姓聚居地。

【后沟】从上沟延山谷上行约二里,因处于安沟和上沟的后面山沟而得名,也称圪塔沟,有上下两个老院和三个新院,靠下大院和周围新院为张姓,最上面一院为王姓。

以上五个小村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或搬到安沟居住或外迁。

二、庙宇

【安沟山神庙】始建年代不详,在安沟村东小河北边,一院,有北房和西房各两间,西边有石梯小门,解放初为安沟小学所在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成为生产队库房,开东门临打麦场。

【石门(老家人念mao二声)口山神庙】建在口边北面半山崖上,原有小房一间,内有小泉。文革时期被拆除。

【上沟山神庙】在上沟靠瓦窑上这边的山崖上,有个低矮的小屋。

三、学校

【安沟小学校】大约建校于阳城解放后,最早没有固定校舍,曾在山神庙、里头院、村西小院楼上、街道上多处教学,有九仼老师曾在此任教,其中秦世忠、燕世德任教时间最长。1968年左右由生产队在安沟村河边建学校院,有教室三间,教师办公室一间,到于2003年左右停办。

【上沟小学】建于1970年,校舍建在上沟村靠路边三间瓦房,1—4年级复式教学。上沟学校五任老师中郭苟荣、安广宏时间较长,1981年撤并于安沟小学。

四、道路

【河边路】这是安沟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它往东经石盆沟、董封水库通往董封,水泥路面;往西经过上沟、后沟、横河的沙腰上到索泉岭,土路。实际上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因为大部分路段沿河而建,因此这样叫。

【街道】东起东头院东碾盘处,西至高头院坡,全长约300米,宽2米左右,青石路面,经过东头院、新房院、里头院、外院大门前,街前有青石砌墙,高约四五米。

【圪洞】下从河边起,经西头院背后和东院门前上行至街道上,青石路面,宽约2米,为街道前后走动的主要道路。

【高头院坡】下起河边路,经西头院和小院大门外,过街道西段,上达高头院,青石路面。

【东头坡】下从山神庙边起上至街道东头,土路。

【南道路】从旧村西头路边绕西地,从南院背后经南辿(这个字本来读一声chan,老家人读四声zhan),水池边窑圪撩转弯到牛沟村。

【南泉路】从村西头起向南岩山上爬,两旁是梯田,中间蜿蜒小径而上,约200米到南泉。这条路是安沟村祖祖辈辈挑水的小路,也是上南岩山的山路。

【上西沟路】从村东头起向后沟里在田地与山之间的凹地上行,经后洼和大洼上行约二里到山腰,向水库方向下坡约五十米。这条路除两庄之间相连外也是村人去这一带地的路。



作者简介:安伟红,出生于1948年,阳城县董封乡人,曾任中学校长,现已退休。喜欢文字写作,作品多以家乡的人和故事为题材,宣传家乡,记录美好。


长按.识别.关注

日月留华
播雨犁云写春秋,思根立言书岁月。讲述乡村故事,延续乡土文脉,守护乡土元素,建立乡村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