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必修1、2、3主观题答题语言

教育   2025-01-04 10:03   云南  

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主观题常用答题语言总结


一、世界多极化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反对单极格局主张多极格局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中国如何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在行动中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强自身建设)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国际合作)

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塑大国形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力军

中国“五不:不结盟、不称霸、不主导,不领导,不决定性作用

二、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国际交往的规则国际法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我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谈判与对话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2、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前全球发展最突出的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贫富差距悬殊

3、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A.传统安全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与冲突、贫困与饥饿,都是对和平与发展构成挑战的传统安全问题。

B.非传统安全因素: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对和平与发展也构成严重挑战。

恐怖主义国际社会最突出和最严重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

4、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外交政策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外交政策基本准则(基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五、国际组织

1、联合国的作用

【从总体看】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发展系统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对联合国的发展发挥的作用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中国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2、其他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六、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的措施:

(方向)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动力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秩序)完善全球治理

▲在新时代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如何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水平)

总体要求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具体要求:

1)转方式=方向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2)新优势=核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3)引进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4)走出去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我国仍然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主张】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行动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选择性必修法律与生活》答题模板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注意:比如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背景,考查学生对特定的民事活动的认识和评价。要求学生熟知民法基本原则审读材料提取信息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3.人身权: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人身权的内容: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注意:对此知识的考查,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或者由民事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某种特定的民事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对民事纠纷进行法律角度上的解读。具体来看,题目往往以“A的行为是否侵犯了B的权利?侵犯了哪些权利?A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为设问,以教材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为依托,联系教材中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等知识,请学生进行综合评判。要求学生熟知各项人身权,审读材料提取信息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人身权进行对

4.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承担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5.姓名权法律规定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6.肖像权法律规定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权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7.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

8.对名誉权的限制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了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不能捏造、歪曲事实,不能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低他人名誉,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的内容要尽到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9.荣誉权的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10.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11.个人信息权的法律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储存、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邮箱健康信息行踪等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1.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2.物权含义: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他物权物权是最基本的财产权。

3.所有权

1)含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价值较大的动产,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注意:此类试题往往以所有权的不同取得方式为背景,对某种物的所有权归属进行判断,以及阐释其背后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取得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维护自身的民事权利。要求学生熟知不同物的所有权取得方式审读材料提取信息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对

4.他物权:包括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和质权。

1)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2)质押质押时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5.知识产权:含义: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智力成果或者商标、地理标志等工商业标记享有的专有性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注意: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背景考查对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具体案例中可能涉及著作权、专利权,或者商标权,但均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产权的知识,判断材料涉及的权利

6.著作权的法律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

内容:

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财产权:作者对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

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 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

保护期届满:该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

7.专利权的法律规定;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件的,则颁发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

专利权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算。保护期满以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8.商标权法律规定

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

第三课订立履行 诚信为本

1.合同订立的过程

要约: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诺: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承诺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合同订立是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视为合同成立。

注意:(1)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2.合同效力:

有效合同要求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无效合同

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  合同的主体不适格  

因欺诈、胁迫导致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3.合同订立的形式:

1)口头合同的优缺点:

优点: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

缺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

(2)书面合同的优点

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

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

4.合同的变更: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如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合同履行期限。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5.合同的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   诚信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

6.合同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依据民法典,对守约方的损害赔偿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7.合同违约免责约定免责和法定免责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

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约定免责情形:双方在订立合同时经协商达成一致的免责情形。

注意: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各种合同的履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合同履行原则以及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契约精神,维系诚信、健康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1.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2.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侵权责任:

1)一般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构成要件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过失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特殊侵权责任

过错推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简而言之:先推定有过错,行为人需要自证。如果自证成功,则不需承担责任。常见的过错推定:学校、建筑倒塌物、搁置物、悬挂物堆积物动物园医疗事故……

无过错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简而言之:无论有无过错,损害他人民事权益均需承担责任。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致害的、员工执行工作任务致害的、提供劳务方因劳务致害的,产品缺陷致害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致害的、环境污染致害的、高度危险责任致害的、饲养动物致害的

注意: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民事活动为背景,要求分析行为人的民事行为是否涉嫌侵权以及侵权的形式,分析其行为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属于何种情形,以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民事权利,自觉尊重他人权利解题方法。要求学生熟悉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类型分析判断民事行为是否合法对接后组织做答。

4.民事权利有限制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但是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5.如何处理相邻关系?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注意:试题可能以现实生活中各种相邻关系的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的认识。具体包括:考查相邻关系的处理规则、原则,判断相邻关系中是否涉及侵权以及侵权人应当承担何种侵权责任。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提炼材料相邻关系处理事实评析判断事实是否侵权分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1.父母对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不仅有抚养义务,也有教育义务。

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收养关系一旦成立,即与养父母形成法律保护的收养关系,其与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此解除

2.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民法典规定: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3.取得继承权的依据是什么

法定继承(又称无遗嘱继承):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称为法定继承,即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获得继承权。

遗嘱继承:基于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称为遗嘱继承。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其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遗赠: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遗赠抚养协议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4.继承的相关知识

1)含义:继承遗产需要先将个人合法财产从家庭共有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中析出,析产以后确定的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才是遗产。 继承权男女平等、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平等。

2)继承权原则

贯彻平等原则:民法典强调继承权男女平等、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都有合法继承遗产的权利

在行使继承权时,如有歧视妇女、非婚生子女的行为,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继承人的权利与义务

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还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务。

本应由被继承人偿还的债务,应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除外

(4)法定继承的顺序和范围: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注意:儿媳或者女婿与公婆或岳父母没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法定关系,一般没有继承权,但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则有继承权,且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1.结婚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符合一夫一妻制。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法律对离婚自由的限制是什么?

凡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军婚的保护)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男方离婚诉权的限制)

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起诉离婚应当判离

3.哪些是夫妻个人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

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4.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是什么?

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 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5.约定财产制度:

夫妻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地位

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

含义

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互不隶属 与支配,夫妻双方地位平等表现在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等多个方面

主要

体现

人身

关系

含义

夫妻间的人身关系是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人格、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内容

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人格独立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夫妻双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夫妻双方均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是夫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

财产

关系

含义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夫妻双方在财产、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内容

夫妻财产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双方的个人财产。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没有约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2.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3.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4.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

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主要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5.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协商解决  

申请调解

劳动仲裁: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其他途径

注意:对此知识的考查,往往以具体案例入手,评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同时存在的问题审材料时主要从以下角度入手:看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否齐全。看订立劳动合同时是否遵循了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诚实信用的原则。看订立时是否存在下列情形: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1.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为

(1)“搭便车行为(也称混淆行为”)①含义: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混淆行为。 危害:既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

2进行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3法律还规定,禁止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5)、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2.经营者应该维护消费者的哪些主要权益?(理解结合材料分析)

经营者应当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3.消费者的维权途径是什么?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注意:消费者权益相关知识经常会考查辨别类试题此类试题往往是通过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析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类别,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消费者应该如何做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1.当发生纠纷时,人们往往可以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节、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2.商事仲裁制度

(1)或裁或审:在商事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2)协议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不能单方面要求仲裁)

(3)一裁终局: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哪些?

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或辩护人(刑事案件中)的权利     

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便告终结。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2.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

举证原则: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有些情况下,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当事人提出诉讼主张时,由对方负责举证。

注意:此类试题往往结合具体案件要求学生对当事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进行辨别或有针对性地分析

选必二《法律与生活》

主观题常用答题语言

1.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侵犯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3.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

4.自然人享有身体权。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

5.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自然人有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6.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7.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8.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9.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10.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对于动产,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11.用益物权是对他人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12.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等。

13.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就可能构成侵权。

14.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

15.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侵权;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
16.法律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如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

17.有效合同要求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18.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守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应当积极配合。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19.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20.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1.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2.过错推定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3.无过错侵权责任是指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4.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5.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26.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父母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

27.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28.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9.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的惩戒。

30.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31.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32.夫妻在婚烟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夫妻平等意味着夫妻在生活中平等的行使权利和平等的履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夫妻双方均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是夫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

33.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遗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34.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也体现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35.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存在以下情况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36.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则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37.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38.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9.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这种混淆行为就是典型的“搭便车”。这种行为既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起消费者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40.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起消费者误解的商业宣传。

41.法律规定,禁止实施商业诋毁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妨碍或者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42.经营者应当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43.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个人或者企业均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既是企业信用的最好体现,也是企业最好的市场名片。

44.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在诉讼中,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

45.诉讼证据是诉讼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当案件当事人因欠缺专业知识或者远离证据而难以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逻辑与思维》答题模板

1.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①思维风格的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2.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

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矛盾。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③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

3.如何做到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①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②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③科学思维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思维形式正确。

4.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是什么?

㈠思维素养意义

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㈡思想政治意义

1.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2.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5.如何正确把握概念?

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6.不同领域对判断真假特征的研究?

①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②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③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

7.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实质和作用?

⑴实质:都是或然推理。都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⑵作用:①归纳推理有助于人们发现认识对象之间的规律,它是发现真理和获取新知的重要方法。归纳推理是说明和论证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类比推理在认识客观世界和论证表达思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A.类比推理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重要方法。类比推理能够启发人的思考,让人产生联想。

B.类比推理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

③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推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类型推理的思维功能。

8.把握矛盾分析法与辩证分析和综合的关系 ?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每一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存在主要与次要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认识事物的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识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与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

⑴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⑵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⑶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10.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①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②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就是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

③遵循适度原则,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11.发散思维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大胆敞开思维。不要先考虑实际不实际,可行不可行。一位数学家说,你考察的可能性(不管它是多么异乎寻常)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

(2)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质量。要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各种后果、各种方法、各种途径等,要注意新思维的种类。

(3)要坚持思维的独特性。不要重复头脑中早已定型的东西,要从新的角度超越自己或别人的思维常规。

(4)不破不立,要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必须突破心理障碍。

12.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⑴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

⑵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

13.如何理解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⑵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⑶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14.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的必要性

⑴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⑵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15.如何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

⑴要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⑵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因此不是幻想思维。超前思维不能陷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之中。

16.超前思维的意义?

1.从哲学层面看,超前思维的意义:

⑴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⑵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2.从现实生活层面看,超前思维的意义:

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⑴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⑵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

⑶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

⑷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7.概念和语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①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是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总是通过语词表达出来。脱离语词的赤裸裸的思想概念是不存在的。语词是概念的物质承担者或者物质外壳。

②概念与语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语词是声音和词义的结合体,概念只是语词的基本的词义。概念是事物范围和本质的反映。概念构成了语词的基本内容,但语词除了包含概念以外,还包含主体对事物的各种主观感受,即主体对事物的褒贬等含义。因此在把握概念与语词的联系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词和概念的区别。概念是人类的认识成果,语词却具有民族特点。同一个概念,往往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表达的概念虽然相同,语词却因民族而异。概念与语词的区别,就是在同一民族语言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同一概念往往有不同的语词表达形式。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存在同义词或多词一义的情况。

③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具体地说,各种实词,如名词、代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表达概念。在虚词中连接词:“和”“或者”“如果……那么……”等表达概念,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通常不表达概念。

18.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复合命题与简单命题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1)简单判断是不包含其它判断形式的判断,简单判断有两种,即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是包含其它判断形式的判断,有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四类。

2)简单判断的逻辑常项是量项、联项、关系项等;复合判断的逻辑常项是“并且”、“或者、或者”、“要么、要么”、“如果、就”、“只有、才”、“并非”等逻辑联结词。

3)简单判断的变项是“概念(词项)变项”,复合判断的变项是“判断(命题)变项”。

19.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第一,推理前提中的两个或两类事物所具有的相同属性与结论中的类推属性相关度越高,结论就越可靠。所以,要尽量找出相同属性与类推属性之间相关程度高的联系进行推理。

第二,尽量采用推理前提中两个或两类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进行类比,不要使用表面的或者偶然的属性,以免陷入“机械类比”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对两个或两类表面相似、性质却根本不同的事物进行机械类比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第三,推理前提中的两个或两类事物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越多,其结论就越可靠。因此,在类比事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多地挖掘它们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它们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越多,具有其他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四,在某些关于“数”或“量”的类比推理中,要尽量采用比较弱或不精确的描述,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20.如何逆向思维?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附:演绎推理口诀:

【换质推理口诀】

换质推理两步成,主项谓项位不动,

先把联项来否定,谓项反义推理成。

【性质判断项的周延性口诀】

周延、不周延,质、量来判断,

主项看量项,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要看质,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换位推理口诀】

换位推理并不难,直接换位两判断,

全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换位难。

全称肯定想换位,转换特称位置换。

【三段论推理口诀】

中要周延词项三,大项小项不扩展,

一特得特否得否,否特成双结论难。

【联言推理口诀】

联言推理分两类,合成、分解要辨对;

先来说说合成式,各支全真结论真;

再来看看分解式,联言真推一支真;

最后谈谈联言假,一支为真它支假,一支为假它支真;

如果各支均为假,联言判断难为真。

【选言推理口诀】

选言推理分两类,相容、不相容要辨对;

二者共用有效式,否定肯定都能推;

不相容独用一有效,肯定否定要记牢;

为保推理根据全,穷尽选言支是关键。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口诀】

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口诀】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口诀】

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充要推理要记牢,前件后件辨分晓,

有效推理同真或同假,真假同在准无效。

思政课大学
全国大中小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学生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