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抽干湖水抓捕鳄雀鳝之后,全国多地发现了这一外来物种。近一个月,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山东、四川、青海、江苏、云南等省份先后报告发现鳄雀鳝,加上早年发现的,鳄雀鳝的身影已遍布全国十多个省份。
事实上,鳄雀鳝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将近40年时间。当时的人们发现鳄雀鳝造型奇特,长着像鳄鱼一样的短吻,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性情又比较凶猛,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于是就将其当作观赏鱼来饲养。
之后的情节就比较一致了:鳄雀鳝越养越大,越吃越多,鱼缸鱼池都装不下,饲养成本陡增,不胜其烦的养殖者就把它放生到了附近的水域中。如今鳄雀鳝已经在我国十多个省份都有野外水域现身记录。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鳄雀鳝还未进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一般来说,只有进入自然水域后,能够繁殖、过冬,那么鳄雀鳝才能被称之为外来入侵物种。过去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鳄雀鳝能够在野外形成自然种群,因此无法界定其是否入侵。
那么,鳄雀鳝已经现身我国四十年,为什么还没有泛滥成灾?现在全国多地大张旗鼓地抓捕鳄雀鳝,是过度紧张还是防患于未然?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鳄雀鳝究竟有多可怕?
鳄雀鳝是一种古老的鱼类,至今已经存活了一亿多年,原产于北美的河流中,是标准的“活化石”。北美一共有7种雀鳝鱼,鳄雀鳝是其中体型最大、最凶猛的一种。
近期现身我国多个省份的鳄雀鳝,动辄几十公分到一米的长度,个头都很大,但这些其实都是还没长大的“小鱼”。鳄雀鳝成年个体的长度通常能达到1.8米,重量超过90斤,而最大的鳄雀鳝能长到2米以上,200多斤重。
2011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捕获的一条鳄雀鳝体长达2.5米,体重约296斤,是目前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个体,真可谓是“雀鳝之大,一锅炖不下”!
鳄雀鳝长着像鳄鱼一样的前突短吻,上下颚长着两排匕首般锋利的牙齿,能够轻易穿透猎物的身体,攻击力爆表,鳄雀鳝的名字也正来源于此。
除了拥有强悍的攻击力,鳄雀鳝的防御力也同样惊人。它们浑身覆盖着一层菱形青灰色珐琅质的鳞片,这与人体骨质中最坚硬的部分——牙釉质成分基本相同,莫氏硬度达到了5,比普通钢铁还要硬。
早期美洲原住居民甚至会用鳄雀鳝的鳞片制作箭头或者胸甲,可见其坚硬程度,不过现在的一些美国人更喜欢将这些鳞片做成新奇的首饰或者装饰品。
这样一个攻击力爆表、防御力惊人的巨无霸,在我国水域中没有天敌,如果成功入侵,会给我国本土水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打击,这也是它们被“人人喊抓”的主要原因。
鳄雀鳝是肉食性鱼类,还是个机会主义者,也就是说它们会吃掉水域中所有能吃的水生生物,各种鱼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中小型哺乳动物甚至腐肉,都能成为鳄雀鳝的菜品。
2016年,一名养鱼户在自家鱼塘里发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鳄雀鳝,结果半个月前刚撒下的5000多尾鱼苗,全都被这条“水怪”吃掉了。
2018年,广东一名养鱼户在60亩的鱼塘放了20尾鱼苗,结果最后只抓到几条鳄雀鳝和非常少的草鱼白鲢,每条鳄雀鳝都不少于1.5米长。鳄雀鳝会给水域中的其他鱼类带来灭顶之灾。
不仅如此,鳄雀鳝还会攻击在水域中活动的人类。8月17日,江苏泰州一男孩在自家小区的水池中玩水时,被一条体长70厘米,体重10多斤的鳄雀鳝咬伤了3根手指。这还只是条“小鱼”,如果放任不管,很难想象长到2米长的鳄雀鳝攻击性有多强。
更重要的是,吃鱼咬人的鳄雀鳝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都超级恐怖:
它们虽然是淡水鱼类,常年栖息在热带以及亚热带的河流、湖泊中,但它们其实对盐水并不惧怕,从淡水湖到咸沼泽,从河流入海口到海湾,都有它们的身影。
鳄雀鳝的呼吸系统也极为特殊,它们进化出了厚实、海绵状和高血管化的鱼鳔,不仅可以提供浮力,还能像肺一样辅助呼吸空气,这让它们即使离开水域一段时间,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鳄雀鳝还特别能生,每次产卵多达15万枚,并且自身寿命也长达26~50年,一旦它们在我国水域中建立起稳定的种群,那么会给我国水生生态带来灭顶之灾。更要命的是,鳄雀鳝的卵有剧毒,动物或者人类不小心误食会有致命风险,一旦腐烂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总之鳄雀鳝在我国淡水水域中没有天敌,它们一旦成功入侵就会给本土生态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2、为何还没有泛滥成灾?
鳄雀鳝进入我国主要是人为“放生”所致,不过从该鱼最早出现在我国距今,已有40年时间,早就有人将其放生到野外水域,可为何至今还没有泛滥成灾,甚至连外来入侵物种都算不上?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鳄雀鳝性成熟时间较晚
鳄雀鳝的寿命可达26~50年,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甚至可以活到75岁,可以说是相当长寿的鱼类了。寿命长就意味着它们的成熟时间比较缓慢,鳄雀鳝要到10岁左右才具备繁殖能力。
从目前被发现的鳄雀鳝情况来看,大部分个体的体长在1米以下,这只能算“小鱼”,还不具备繁殖能力。而且放归野外水域的鳄雀鳝分布相对分散,很多都是单个个体放生,它们不具备繁殖的条件。
第二,鳄雀鳝在北方无法越冬
鳄雀鳝原产地是北美热带和亚热带的水域中,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适合在15℃~25℃的水温中生存,如果水温低于10℃,鳄雀鳝不仅不会繁殖,甚至无法存活。
虽然现在多个省份发现了鳄雀鳝,其中还包括了河北、河南、青海等北方地区,但是鳄雀鳝在冬季寒冷的北方水域中难以生存,大部分北方水域中的鳄雀鳝在冬季无法存活。
第三,人为抓捕限制其发展壮大
其实对于鳄雀鳝的危害,相关部门一直都很重视,只要发现人工水域中有鳄雀鳝出没,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对其进行抓捕。而钓友们在野外钓到鳄雀鳝,也不会轻易将其放归。
目前报道的鳄雀鳝大部分是在城市的人造水域中发现的,抓捕起来相对容易,而野外水域的鳄雀鳝相对较少。而且近些年相关部门对鳄雀鳝的抓捕也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壮大。
总之鳄雀鳝目前还未泛滥,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具备大量繁殖的条件:一方面是大部分放生的个体还未成年;另一方面则是放生地点相对分散,大部分难以形成雌雄配对。
3、不能心存侥幸
对于河南汝州市抽干湖水抓捕鳄雀鳝的做法,一些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耗时一个月,抽干20万立方米湖水抓鱼,有小题大做、劳民伤财之嫌。
事实上,汝州方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在决定抽水抓鱼之前也尝试过常规的捕捞方法,但由于湖水面积大,水下环境复杂,没能将鳄雀鳝抓捕归案。为了将湖中的“水怪”一网打尽,汝州方面决定抽水抓鱼。
事实证明汝州市的做法是明智的,最终落网的是一雌一雄两条鳄雀鳝,虽然现在还不具备繁殖能力,但如果放任不管,将来成年后在湖中繁殖出稳定的种群,会给湖中生物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一旦它们逃窜到野外水域,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还无法找到鳄雀鳝的名字,它们还未在自然水域中形成稳定种群。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心存侥幸,认为鳄雀鳝不会成功入侵我国。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岗位科学家顾党恩表示,过去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鳄雀鳝能够在野外形成自然种群,因此无法界定其是否入侵。但通过目前的监测来看,鳄雀鳝已有能力在野外形成自然种群,基本可以认定入侵。
也就是说,鳄雀鳝进入我国以来,在自然水域中已经有了逐渐壮大的趋势,从全国多省份发布的报道中就可以知道,鳄雀鳝已经出现在数十个省份地区。
如果再不加遏制,那么鳄雀鳝很可能会继续发展壮大,而一旦它们在自然水域中形成稳定的种群,再想抓捕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野外的河流湖泊是难以抽干的。
汝州市抽水抓鱼的行动让全国人民都更加了解鳄雀鳝这一外来物种的可怕之处,相信自此之后,人们一旦发现鳄雀鳝,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了。而那些喜欢放生的“爱心人士”,在决定放生外来物种之前,也会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