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夫妻裸辞,花光40万不上班,女儿12年不上学:如今他们怎么样了?

教育   2024-12-03 21:51   北京  

 作者:行简 
来源: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愿花能开花,树能成树,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01 

建立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如果说起铁路工人翟峰,恐怕并不会有多少人在意他是谁。

可若是说起12年前名噪一时的“航海家庭”,也许不少人还有印象。

那年,翟峰辞去了体制内的工作,妻子宏岩也放弃了自己稳定的事业,二人卖掉房与车,花光积蓄,买了一艘二手帆船。

他们年仅8岁的女儿馨馨,一夜间失去了学生的身份,和父母一起开启了海上航行的生活。

如此离经叛道的行为,引来无数羡慕,也招惹一片非议。

其中质疑声音最多的,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脱离常规的学校教育,不成系统地学习知识,缺乏同龄人的陪伴,拿不到应有的学历。

种种不确定的因素,都足以让每一位代入其中的家长下意识为孩子的三观、性格、前途担忧。

12年后,因为媒体的采访,“航海家庭”重返人们的视野中。

了解过他们的近况后,我感慨万千。

而那个在海上度过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的,小学到高中课程都靠自学完成的馨馨,也给传统的教育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

馨馨最特别之处,在于她对世界充满探索的热情,对人生充满独立的思考。

她的经历很丰富,与自然相处,也与人交流。

无拘无束追逐袋鼠和起早贪黑同父母一起创业,都是她的生活。

当教育体制内的孩子们坐在火车上努力不脱轨时,馨馨在旷野中奔走。

那些家庭的的困惑,是不敢下车;馨馨一家人的困惑,是不确定正确的方向。

但馨馨在采访中说了两句话,让我明白,她已摆脱了这份迷茫和困惑。

她说:
“我需要找到我热爱的事,像爸爸那样。”
“除了热爱之外,我还要获取更多的阅历,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主张。”
普通家庭的孩子内卷到底,去努力博得闪闪发光的学历和工作时。

馨馨在追寻人生的意义,找到真正的快乐。

还记得徐凯文教授提出的“空心病”吗?

患者往往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内心觉得很空洞,比较严重的,甚至可能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本质上,就是心与世界的失联,让人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为自己而活。

我不想评判这两种人生孰优孰劣,但我相信,那蔓延无数大学的“空心病”,绝不会滋生在馨馨身上。

她早在八岁那年,就已建立起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她能亲身感受到她所热爱的一切,并为此自发去努力。

这足以称为世上最宝贵的能力,也该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02 

废掉一个孩子
就让他一直呆在家里

陶行知说:

“要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诚然,馨馨那样的家庭是极端的,难以效仿的。

但让孩子回归自然,寻找快乐,从而释放自我,发泄情绪,这不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对家庭成员关系的升温,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譬如馨馨在采访中说,他们一家三口常年在海上漂着,风浪来时一同和波涛搏斗,海面静时,就躺在那里分析感情、想法和故事。

这种沉浸在大自然中的快乐,和拥有共同经历,互相陪伴和支撑的感受,会让孩子放下心理防备;

解开疙瘩的同时也张开怀抱,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生命力、心理韧性和家庭认可度。

记得曾在新闻里看到一户河南家庭。

孩子刚上初中,便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而后在家长的焦虑、逼迫等影响下,逐渐向抑郁症的方向发展。

后来,那家父母听从了医生的劝告,不再将孩子闷在家中苦读,而是带着他走出家门。

自此,风雨无阻,每天早上六点,一家人雷打不动开始跑步。

路线也并不固定,总是能途径一些新鲜的风景。

一同流过汗水,让孩子和父母亲近了许多,也多了不少共同话题。

久而久之,挤压在心中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阴霾,都被一扫而空。

如果说单纯的户外活动更多是舒缓心情、强身健体,那完成一场旅行,则真的可以开眼界、长见识。

前几年上热搜的辽宁丹东徐云峰父子,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徐云峰的孩子徐子程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整日逃学,十分叛逆。

父亲闻讯,便精心策划了一场旅行,途径山海关、洛阳、济南、西安等历史名城,打算在旅途中寓教于乐。

看到拴马桩,徐父便为孩子讲解它对故人的意义和作用。

行至济南,徐父便告诉孩子,课本中那篇《济南的冬天》,描写的便是这里。

渐渐,徐子程发现自身知识的匮乏,也渐渐明悟了上学的意义和读书的乐趣。

最终,他从一位“网瘾少年”蜕变成一位在校主动汲取知识的好学生。

李玫瑾教授说: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呆在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只知孩子关在家里,一味“圈养”孩子,即使短暂收获高分,也难在人生的马拉松上赢得好成绩。

学会带孩子走出家门,是完善孩子人生的第一步。

临近期末,再过阵子就是假期,家长们可以提前为孩子规划一个适合的旅行。

让生活做最好的教科书,让旅行做最好的营养剂。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的假期规划建议,供大家参考:

  • 3岁至小学前

这一阶段孩子正处于大脑脑叶飞速发展阶段,不妨给孩子多准备一些吸引人又浅显易理解的活动。譬如带孩子看绘本,去附近的游乐场等。此时的孩子,更多是需要“乐趣”本身。

  • 小学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正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周围的一切开始能够较深层次影响孩子的观念形成,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骑行、爬山、自驾游。

另外,这个年龄段孩子记忆力非常好,家长可以陪孩子观看一些优质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让孩子大脑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 中学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如果足够放心,家长可以在寒暑假给孩子报一个旅行团,锻炼孩子社交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如果放心不下,也要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进来,一同规划,给孩子充分的尊重。

此时的孩子可以考虑多去一些比较有深度的城市旅游,寓教于乐,加深理解和记忆。

 03 

厉害的父母
都做到不焦虑、不内耗、不内卷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
“父母总以为养孩子是赛马,但其实,养孩子是种树。”

想来的确如此。

若是赛马,人人都在同一个赛道,谁能超一头谁就可能领先到达终点,由不得你不用力鞭挞,希望马儿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不能落于人后。

若是种树,你的急切与揠苗助长都没有用,树何时开花结何种果,早有注定。

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陪伴小树茁壮成长,让它学会对抗风雨,享受阳光雨露,成为自己应有的样子。

太焦虑,太内耗,太内卷的父母,只会营造出高压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上负累重重。

认识一位从业已久的心理咨询师,她向我总结了最近几年中国父母的现状。
“盲目式抢跑,封闭式苦读,大人焦虑,小孩抑郁。
父母一边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一边又不计成本地为孩子投钱。
卖掉舒适的大房子去挤狭窄的学区房,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去为孩子做早餐,陪孩子做作业。
付出这样巨大的牺牲和奉献,非但没让孩子脱颖而出,反而把孩子拖入抑郁的深渊。
不能理解父母的孩子,只觉得父母窒息,控制欲太强,变得易躁易怒;
懂事一些的,能理解父母的孩子,又常常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变得敏感脆弱……”

遇到这样进退维谷的“绝路”,不如试试“退一步”。

刘小念写过一篇故事,文中的父母一度也困在这样的教育困境中。

直到有一天,他们下定决定卖掉学区房,不再做整日盯着孩子的“直升机父母”,而是重新拾起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他们也将孩子从真空中放出来,不再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而是抬眼看看人间的美丽与艰苦。

本以为是破罐破摔的行为,却反而促进了家庭成员的沟通和理解,孩子懂事了,父母也不再逞强鸡娃,家庭终于迎来阔别已久的和睦。

这便是养好孩子最重要的一步:先富养自己。

再回过头看看,无论是翟峰,还是徐云峰,都做到了这一点。

翟峰勇敢追梦12年,让女儿学到了,寻找到真正热爱的,值得奋斗终生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徐云峰也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所以当他发现孩子脱离轨道时,他不必用凶狠的威胁与枯燥的说教说服孩子。

而是将自己长久的积累借旅行展现出来,用个人的魅力和底蕴吸引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董宇辉说:
“父母与其一味焦虑,不如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尊重知识的氛围。”
唯有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良好的土壤成长。

以下是培养家庭松弛感,减少焦虑情绪的4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1、控制情绪,平和沟通。

父母关心和担忧孩子在所难免,但要记得好好说话,控制情绪。焦虑一旦传递给家庭成员,便会相互影响,最终累积成山。

2、松弛节奏,稳步前行。

养孩子如带蜗牛散步,再急也无用。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在习惯上内卷,在结果上松弛。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远比逼孩子立刻考出好分数更重要。

3、允许犯错,减少指责。

内耗型父母最大的特点,一是对孩子的小错诉诸盛怒,二是任何事都会变为对成绩的指责。
能够就事论事,不纠缠“旧账”,不扩大指责面,并在批评过后耐心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4、先做自己,再做父母。

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补充,也不要为孩子过于辛苦执着。目光放得太远,会多出许多无用的焦虑,倒不如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对抗挫折。

请永远记得,父母最大的成功,是让孩子成功离开自己。

《我的阿勒泰》中有句触动人心的话:“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养孩子,靠的不仅仅是金钱、规训或无死角的庇护。

无论爱和伤痛,都是成长的拼图。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

让自己做回自己,帮孩子成为自己,比任何成就都了不起。

愿花能开花,树能成树,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领取电子书:99%的学霸娃,学习都靠自驱


--------End---------

继续阅读:儿子让人进步,女儿让人幸福

作者简介
者:行简。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婚姻里的“小心眼”和“没界限”
中年夫妻,还有没有“爱”?

21天亲密关系(夫妻关系)改善实践

发送【方框内】的关键词,领取相应文章

二胎专题:【养俩宝】【孕二胎】【备二胎】

宝宝养育:【断奶】【辅食】【哄睡】【两三岁】

英语早教:【动画下载】【教程下载】

妈妈鸡汤:【幸福秘籍】【俩宝妈的春天】

关注 “二胎妈妈圈”,回复数字,可阅读相关内容

101 为什么要生二胎

117 哪些情况不适合生二胎

116 两个孩子相差几岁最合适

120 如果你生了二胎,却未能儿女双全

121我二胎备孕生女儿的“成功”经验 

二胎妈妈圈
二胎话题、俩宝养育、正面管教、家庭关系——由《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作者“华川”创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