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毛细血管扩张的
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是一种皮肤血管性疾病,以面部泛红及肉眼可见的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常呈红色、紫红色或蓝紫色,根据扩张血管的外观不同,毛细血管扩张可分为点状、线状、树枝状和丘疹状,常发生在面部,特别是鼻子、脸颊中部和下巴。其扩张的血管直径为0.1~1.0mm不等,代表了扩张的小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病因复杂,大体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常伴有家族性遗传,由遗传决定了肌肤先天条件下角质层稀薄,毛细血管舒缩缺陷,使血管扩张不能收缩。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最为多见,一般是在使用了激素类药物、血液循环受阻、过度去角质、敏感肌肤等情况下出现。如高原红、面部潮红、炎症性发红等。
02.
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方法包括外用药物、系统用药、激光治疗、硬化治疗及电外科手术等,但随着医美技术的发展,光电治疗凭借其恢复期短、效果较好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红血丝常规方法。
据《激光美容相关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24版)》,目前光电治疗是临床上毛细血管扩张治疗的首选方法,大致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选择性光电治疗包括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宽YAG 激光、KTP激光、半导体激光、强脉冲光等;非选择性光电治疗包括CO2激光、 氩激光等。光电治疗总体有效率为53.3%~100%。
03.
强脉冲光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的原理机制
有研究选取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 144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系统药物治疗(富含维生素K1和蘑菇葡萄糖的医学护肤品薇诺娜舒颜祛红血丝修复霜,面部涂抹,连续使用一个月,每晚洁面后使用,使用剂量为0.1ml/cm2),观察组患者采用光子嫩肤仪进行相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04.
强脉冲光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参数管理
据《激光美容相关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24版)》,强脉冲光能量密度、子脉冲数、子脉冲脉宽以及子脉冲延迟因设备及个体而异。
强脉冲光(M22,美国Lumenis公司)滤片波长560、590 nm,能量密度16~20 J/cm2,2 个子脉冲,脉宽分别为3.0~6.0ms和5.0~8.0ms,延迟20~40 ms,治疗间隔4周,3~5次以上治疗。层次较深的血管也可选择560、590nm波长联合较长波长(615、695 nm)治疗。或者选择 Vascular血管双波滤光片,第1波段530~650 nm,第 2 波段900~1 200nm,能量密度16~20 J/cm2,2个子脉冲,脉宽分别为4~5ms和6~7ms,能量密度分别为10~12J/cm和8~10 J/cm2,延迟20~40ms,治疗间隔3~4周,3~5次治疗。
强脉冲光(DPL,以色列Alma公司)选择治疗毛细血管扩张专用手具,波长500~600 nm,光斑面积10mmx3mm。定点治疗模式:脉宽10~12 ms,能量密度9~12 J/cm²,10%重叠,冷却档位50%~75%,照射1~2个回合,治疗间隔4 周,3~6次治疗。
04.
小 结
1、强脉冲光可作为层次较浅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治疗的优选方案。对于较粗大的毛细血管,首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但可能出现肿胀或紫癜等不良反应。通常采用较短的脉宽治疗会出现紫癜,采用较长脉宽和较低能量则不易产生紫癜。
2、使用强脉冲光治疗红血丝时,肤色较浅者选择较短波长(如560nm),肤色较深者选择较长波长(如590nm)治疗。直径大的血管选择长脉宽,治疗终点反应为即刻血管颜色加深;细小血管则选择较短脉宽,治疗终点反应为边缘模糊甚至血管消失。
3、治疗时,应仔细观察血管吸收能量后的瞬间变化,这对判断是否需要重复的治疗至关重要疗效。在治疗过程中,不宜将能量从低到高逐渐地反复多次重复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