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毛囊炎、疖、痈、脓疱病,淋巴管炎(丹毒)、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及其他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分为复杂性、单纯性。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是指病灶较深的软组织感染、创伤/手术部位感染、大脓肿、蜂窝组织炎、感染溃疡及烧伤感染等,往往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或有合并症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不伴以上情况者为单纯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毛囊炎、疖、痈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脓疱病几乎都由β-溶血性链球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手术切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腹腔、盆腔手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亦常见。创伤创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复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菌之一,早期更多见,此外还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后者以医院获得性感染多见。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由A群链球菌引起。褥疮感染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01
治疗原则
1.轻症皮肤、软组织感染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只需局部用药。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如碘伏)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
2.中、重症或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需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治疗前应争取将感染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查,全身感染征象显著的患者应同时做血培养。慢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尚应送脓液作抗酸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必要时做病理检查。
4.获病原检查结果后,根据治疗反应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5.注重综合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有脓肿形成时须及时切开引流。
01
经验治疗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经验治疗
感染 | 伴随情况 | 病原体 | 宜选 | 备选 |
毛囊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 | 多可自愈,不需抗菌治疗。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局部用莫匹罗星、念珠菌感染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 | |
疖,痈 | 病情轻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局部治疗为主,莫匹罗星软膏、鱼石酯软膏 | 复方磺胺甲噁唑,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病情复杂可用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或替加环素 |
病情重,伴脓毒症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或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 针对MRSA可选糖肽类 | 复方磺胺甲噁唑、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针对MRSA感染可用利奈唑胺或糖肽类或替加环素 | |
脓疱病 |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 | 莫匹罗星软膏局部使用,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 | 复方磺胺甲噁唑,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针对MRSA感染可用利奈唑胺或糖肽类或替加环素 | |
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 | A群链球菌 | 青霉素,阿莫西林 | 头孢唑啉等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 | |
烧伤创面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肠球菌等 | 根据感染情况选择苯唑西林、或头孢唑啉、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 伴脓毒症者,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或利奈唑胺 | |
手术切口感染 | 不涉及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的手术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 | 轻症,不伴毒血症状:仅需通畅引流;伴全身毒血症状:须通畅引流,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 | 怀疑MRSA感染: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达托霉素;重症可选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或替加环素或利奈唑胺 |
手术切口感染 | 涉及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的手术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厌氧类杆菌等 | 轻症,不伴毒血症状:仅需通畅引流;伴全身毒血症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第三代头孢或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 | 怀疑MRSA感染: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重症可选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或替加环素 |
动物咬伤 | 猫、猪、狗、 蝙蝠、鼠等 人等咬伤 | 多杀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多西环素、头孢呋辛、克林霉素 |
气性坏疽 |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 | 克林霉素+大剂量青霉素 | 头孢曲松,红霉素,头霉素类,多西环素 | |
糖尿病足 | 溃疡表浅炎症小于2cm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少数为链球菌 | 复方磺胺甲噁唑或氟喹诺酮类或米诺环素口服 | 第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
|
溃疡表浅炎症大于2cm,且累及筋膜 | 常为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磺胺甲噁唑,或氟喹诺酮类口服 | 伴有毒血症状者,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怀疑MRSA时使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 | |
坏死性筋膜炎 | A、C、G族链球菌、梭菌属、厌氧菌MRSA或混合感染 | 大剂量青霉素+克林霉素 | 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若怀疑伴有MRSA感染加用糖肽类或达托霉素或利奈唑胺 |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 | 产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 苯唑西林,第一代头孢如头孢唑啉 | 青霉素过敏或针对MRSA可选糖肽类或利奈唑胺 |
01
病原治疗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原治疗
主要病原菌 | 宜选药物 | 可选药物 | 备注 |
金黄色葡萄球 菌、表皮葡萄球 菌等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局部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 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第二代(如头孢呋辛),克林霉素,SMZ/TMP头孢菌素类药物 |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选择 |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敏感 |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 局部可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 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如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 |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选择 |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耐药 | 轻症:复方磺胺甲噁唑、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局部可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中重症:糖肽类等 | 利奈唑胺、替加环素、 达托霉素 | 病灶引流通畅 |
A组溶血性链球 菌 |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如头孢呋辛),克林霉素,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 | 头孢曲松 | 病灶引流通畅 |
产气荚膜梭菌等 | 克林霉素+青霉素 | 头孢曲松,红霉素,头霉素类,多西环素 | 引流通畅 |
大肠埃希菌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无产ESBLs菌感染高危因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有产ESBLs菌感染高危因素:碳青霉烯类 | 菌株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差异大,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并需注意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者多见 |
肺炎克雷伯菌等克雷伯菌属 | 第三代头孢菌素 | 无产ESBL菌感染高危因素: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 有产ESBLs菌感染高危因素:碳青霉烯类 | 菌株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差异大,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
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 | 头孢吡肟或氟喹诺酮类 | 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 | 同上 |
不动杆菌属 | 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 | 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除外)、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替加环素 | 同上 |
铜绿假单胞菌 | 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等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 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除外),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 | 同上,一般均需联合用药 |
消化链球菌等革 兰阳性厌氧菌 | 青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 |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 |
脆弱拟杆菌 | 甲硝唑,头孢西丁 | 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替加环素 | |
小螺菌(鼠咬伤)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多西环素 | |
多杀巴斯德菌(猫、狗咬伤)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 多西环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 不用头孢氨苄、克林霉素 |
编辑:一颗橙子
声明:本文系梅斯医学整合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不对因此文产生的任何临床决策的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