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的1个小习惯,不仅伤害你的心脏,还会让你血糖失控!

健康   2024-11-25 14:19   山西  

大家好,我是老韩!

俗话说得好,“一夜好眠,胜过千金良药”。可你知道吗?在咱们与周公相会的那几个小时里,若是藏着个不起眼的小习惯,不仅能悄悄给心脏添堵,还可能让血糖来个“深夜狂欢”,让人第二天醒来,身体警报连连。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睡眠中的“隐形杀手”,以及如何用老祖宗的智慧,给它来个温柔的“劝退”。
一、夜半“馋”虫动,心脏血糖齐遭殃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本该是身体各器官修养生息的好时光。可偏偏有人,在这宁静的夜里,被一阵莫名的饥饿感唤醒,伸手就是床头的小零食,或是干脆来个夜宵大快朵颐。这一口下去,看似满足了口腹之欲,实则埋下了健康的隐患。
1. 心脏的小小抗议
中医讲究“子午流注”,认为人体气血在不同时辰有着各自的运行规律。夜晚,特别是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当令,随后丑时(凌晨1点到3点)则是肝经主事。这段时间,身体本应处于深度休息状态,帮助肝脏排毒、修复。若此时进食,尤其是油腻、重口味的食物,不仅加重了肠胃负担,还迫使心脏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速血液循环以消化食物,长此以往,心脏自然疲惫不堪,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2. 血糖的“深夜狂欢”
再来说说血糖,夜晚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血糖趋于平稳。突然摄入食物,尤其是高糖、高淀粉的食物,会让血糖迅速飙升,而夜间身体代谢相对缓慢,这些多余的糖分难以被及时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引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此外,血糖的大起大落,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二、夜食非宜
其实,古人早就意识到了夜食的危害。《黄帝内经》有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里的“食饮有节”,便包含了饮食要有规律,不应在非时进食的意思。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提到:“夜饭饱,损一日之寿。”明确指出晚餐过饱或夜间进食对健康的损害。
三、温柔“劝退”夜食,守护心糖安宁
既然夜食有害,那该如何是好?别急,咱们不妨试试以下几招,温柔地告别这个不良习惯。
1. 晚餐吃早吃少
尽量将晚餐时间提前到傍晚六七点,以七八分饱为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粗粮、瘦肉等,避免辛辣、油腻、高糖的食物刺激肠胃和血糖。
2. 睡前一杯温牛奶或蜂蜜水
如果睡前真的感到饥饿难耐,不妨试试喝一杯温热的牛奶或蜂蜜水。它们既能缓解饥饿感,又能促进睡眠,而且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负担。
3. 睡前放松身心
有时候,夜晚的饥饿感并非真饿,而是压力大、情绪紧张引起的“假性饥饿”。因此,睡前不妨做些放松的活动,如听轻音乐、阅读、冥想等,帮助身心放松,减少进食的冲动。
4. 穴位按摩助眠
中医认为,按摩特定的穴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比如,睡前可以轻轻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尺侧端)等穴位,有助于安神定志,促进睡眠。
愿你我都能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清晨。

老韩聊健康
关注我!每天为您分享食疗妙方、疾病预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