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佛陀一起打坐呼吸”系列前面几篇文章中 (点这里),我们提到了最早源于佛陀经文中一个最殊圣的冥想者指南,两千五百年之后依然适合我们当代人练习静坐呼吸和冥想。前几讲我们跟随佛陀在《大念处经》之说法:
“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林野,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今天我们继续下面的经文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入息’;
他学‘我将觉知全身而出息’。
觉知全身而呼吸。
什么意思?当我们熟悉了自己呼吸之后,我们要靠自己去感知全身呼吸。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怎么做,只有你自己才能在自己身体上发现。
在这个系列前面几讲介绍过的练习阶段:
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入息长时,了知‘我入息长’;
出息长时,了知‘我出息长’。
入息短时,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时,了知‘我出息短’。
将觉知放在身体前侧呼吸带来的感受上,这个指示相对容易理解并找到感觉;观察呼吸的长与短也是相对比较具体的指导。但是“觉知全身而呼吸”这一句则比较含糊,但是这种模糊是必要的,因为佛说经不是给你一个完善的技巧攻略,也不是给你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启发你行动(开始你的静坐练习)并在行动中去自己发现已经在你身体上的智慧。类似“觉知全身而呼吸”更像一条暗示,或者一个简单的提醒,提示你尽可能地放下,放松你的身心,臣服于呼吸本能的冲动。
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身体,呼吸和心念通常上是处于分离状态的;佛陀暗示你要找到这三者合而为一的感觉,要感受身-呼吸-心共时的现象。
虽然佛经中“觉知全身而呼吸”不是一个你要去“做什么”的指导,更不是“怎么做”的攻略;但是我还是可以分享一下我在自己练习中的一些感受和经验:
首先,鲜明的感受不是靠做出的努力,而是要靠放下。我无法人为地“创造”一个贯穿全身的呼吸;我也不去想这么做。那么剩下我可以做的就只能是顺从呼吸的本能,尽其所能地放下,放下身体和思想的紧张。放下束缚身体和压迫内心的东西。
探索呼吸和可能性=完全的放下。
前几讲介绍过:在我们开始观呼吸之前,我们要首先要保证一个好的坐姿 - 确保脊柱是直立的;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将你的身体塑造成某种理想化的形状,就像把自己摆成大理石佛像;而有点像是在座垫上把玩和品味身体在坐姿中的平衡,感受身体中的感觉和能量如何随着身体部分一个接一个地顺位而让身体不断变轻。对于练习瑜伽体位法的我们有机会提前训练:就是把练习体位法看作是前述把玩asana的这个阶段的幼儿园,比如在体位法中通过呼吸开开启身体的感受,找到在sthiti (体位状态)中微调整和动态平衡的感觉。这样练习动的asana之后在来到asana原意的本尊打坐姿势时你就可更快熟悉身体,更好地找到感觉。
当我们坐下来之后,最好不要直奔数呼吸;我听到有人自豪地说在静坐的时候可以数呼吸数到好几百,我个人觉得这就把静坐练习练成了以呼吸为记数工具的记数练习,这样也许对于专注力有好处,但肯定不是《大念处经》中佛说的“身念处”。让我们坐好之后,花上几分钟调整脊椎和身体,感受到脊柱顺直后的轻松;再来将注意力转向躯干的主要部分,这些部分位于骨盆和双腿的支撑基础之上:腹部和下背部、胸部和上背部、肩带、脖子、头部。一个接一个,借助呼吸,让自己开始感受所有这些部分。
首先,想象一下吸入的气息并不只是停在肺部,而是继续向下进入你的骨盆和双腿。一路向下呼吸,进入你的骨盆,经过你的双腿,让自己感受那里的一切感觉。骨盆和双腿构成了直立脊柱的支撑基础,而骨盆后面的骶骨是脊柱的起点。当你呼吸进入你的骨盆和双腿时,感受一下呼吸如何让这部分的感觉变得鲜活起来。
将注意力向上移动,从横膈膜开始,深吸一口气,让空气进入你的腹部、下脊柱和骨盆。特别注意腰椎的感觉。
继续向上移动,让气进入你的上半身,从横膈膜到颈部底部,感受气息在你的胸部和背部上方扩散,特别注意你可以在你的胸椎中感受到的感觉、能量和运动。让你的上半身的感觉找到平衡,直接在腹部和骨盆上方。
再将你的意识转移到肩带,感受你的肩带、你的手臂和你的手随着呼吸而放松。
现在感受你的脖子:脖子的肌肉皮肤以及颈椎的每个椎骨的感觉。当你吸气和呼气时,想象你的呼吸激活了你脖子的每一个细胞中的每一种微小的感觉。
最后,感受你的头部,身体的最高部分 - 头周围的皮肤、头骨、大脑和脑干,以及它们所连接的一切。感受你的头部如何通过颈部非常灵活的连接来保持平衡,就像颈椎绳子牵引的一个气球。
“觉知全身而呼吸”只有身体在动的状态之下才能有所感觉,而静坐坐姿的这个 Asana严格来讲不是一个静态体位,而是一个在不断地流动中的体位。
身体的平衡状态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它只能作为一种永不停止的运动来被感受到。挺直的脊椎并不像希腊神殿中坚实笔直的柱子。它不是由一块固体组成的,而是由24块独立的椎骨以及融合在一起的骶骨和尾骨段组成的。脊椎的各个椎骨之间的关节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运动。脊柱在呼吸时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运动;每次吸气时,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脊柱中每一节椎骨的运动,就像有一个神奇力量使得脊柱从中间向两端波动,使其微微变长。每次呼气时,也可以感受到脊柱是如何重新恢复原状的。
但是并不是我们去感受身体,身体就可以回馈我们感受。身体是情绪的“硬盘”,积累了生活中我们在情感层面宁愿不再去感受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悲伤,恐惧,甚至是不愿告人的期望。这些东西在身体上隐藏起来,阻碍了身体中能量的流通,甚至显化成僵硬和疼痛;这些在身体中的“隐秘保险柜”也阻碍了我们对身体的感知。
“觉知全身而呼吸”,身体如果是一条小河,感知的流水铺满整个河床,然而身体上却有着很多“秘密保险柜”就如同小河河床上的大石头,阻碍着流动的河流。
那么我们怎么搬掉这些大石头,让河水更加顺畅呢?
《与佛陀一起打坐呼吸》系列下一讲,我们继续更亲密地观呼吸。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