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内教材真的不如国外吗?对比德国中学教科书,我发现了这个残酷的真相

民生   2024-09-24 23:54   德国  



今年秋季新课程改革,网上都在讨论教材的「防自学设计」。

可我看来看去,就事论事的并不多,倒有很多人借机拉踩中国教育,说欧美国家的教材多么多么好。

平心而论,国外的大学教材(只谈自然科学)确实写得很好,因为默认你啥都不知道,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一步步给你掰扯清楚,所以比国内的大学教材厚很多,当然也贵很多。

这一点,广大留学生肯定都深有体会。

但说到国外的中小学教材,可能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我在德国某知名研究所做博后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曾经也在这里呆过的中国师兄。

师兄在德国生活了将近20年,大女儿在文理中学(德国最好的一档中学)读十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一。

有一天,师兄在当地的华人群里问,有谁想给孩子补习的吗?他组织了研究所以及周边大学的几位教授,准备在周末给中学生补习物理和化学。

看到这条消息,我还以为自己穿越了。

我问师兄,德国也这么卷的吗?

师兄听了这话,开始跟我大倒苦水,说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个州(北威州)的基础教育有多差,尤其理科教育更是拉垮。噢对了,你要是有时间的话,过来补习班当助教呗?

我没有时间,但我很好奇,这里的理科教育有多拉垮。

于是我问师兄,能不能把他女儿的课本借来看看。

没想到他说,借不了。

原来跟国内每个学生发一套课本不一样,德国的课本是循环使用的,每一届学生拿到课本,在扉页写下自己的名字,学完了之后归还给学校,继续给下一届学生用。


课本是学校的资产,学生不允许在课本上做任何笔记,上完课也都放在学校不带回家

不过,师兄说他曾经在德国中学教过两年物理和化学,所以手头有一套以前的课本,可以带来给我看看。




化学课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本科普书

翻开第一章介绍,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从星辰到生命,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科普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玩有趣又吸引人,能让对抽象理论毫无兴趣的人也想看看。

但为了保持吸引力,注定不会深入系统地讲解专业知识,因为太多专业内容反而就不那么有趣了。

不过这本教科书里,既有科学故事和科研人物,也有理论原理和公式推导,一些知识点还很有深度,比如原子轨道理论:


这部分内容2019年才进入国内的高中化学教材,之前只在大学化学教材里有,而且是能让化学专业本科生瑟瑟发抖的东西。

书翻完了,我不解地问师兄,这课本不编得挺好的吗?兼顾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深入浅出讲得明明白白

师兄叹了口气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材编得好,老师教得烂

欧美很喜欢搞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那一套,老师在课堂上起个头,只进行初步的讨论,其余东西让学生课后通过阅读和练习自己去搞明白

但是,学生课后真的会花时间钻研科学问题吗?不不不,他们课上看个热闹就结束了,课后只会愉快地刷TikToK

而且化学课每两周才一节,这么大一本书根本讲不完,甚至讲不了多少东西。

课本又不带回家,一个学年过去,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不知道学了些啥。

结果就是,拿着王炸却打成了烂牌,难怪师兄要给孩子开小灶

而开小灶的时候,师兄他们当然不会花大量时间去探究、讨论、推导,只会讲定义、定理、定律这些硬核的东西。

这么一来,教材里硬拗出的趣味性,到头来还是搞了个寂寞



而国内被诟病「防自学」的新版教材,其实是借鉴了欧美教材的编写思路。

旧版教材,是直接告诉你结论,然后带着这个结论去做题

优点是干货满满一句顶一万句;

缺点是没有吸引力和启发性,剥夺了学生自主分析思考的空间。

新版教材,是给你现象和问题,让你自己想想是怎么回事

优点是充满吸引力和启发性,给予了学生自主分析思考的空间;

缺点是知识点被严重稀释,甚至隐藏在课后阅读、注释框、习题这些边边角角,让初学者很难梳理出核心的知识脉络,这就是所谓的「防自学」。

新版教材的想法是好的,想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自己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给你答案,以此培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拿一节甘蔗让你自己啃,而不是直接给你榨好的甘蔗汁

但问题是,这些科学家都有天才的头脑,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取得突破。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逻辑能力还不够,很难理解从现象到结论的科研过程

就像牙还没长齐的小孩,硬啃甘蔗还不如喝甘蔗汁

我觉得更好的做法是,基础部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进阶部分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就像直接给孩子喝甘蔗汁,等牙长齐了再自己啃甘蔗


想想也挺尴尬的,新教材增强了趣味性,本意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学这些知识。


但矛盾的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对这些知识根本就不感兴趣;而对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趣味性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至于欧美比如德国的中学教材,看似兼容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实操起来效果并不好,指望中学生搞探究性学习还是不现实。

或许,教科书和科普书就该是两个体系,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就好,没有必要非得糅合在一起

德国生活
介绍德国生活、风土人情,了解鲜活德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