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药店的日子不太好过。“业绩下滑”、“承压向前”的低迷笼罩着医药零售行业。为了寻求增长点,业务创新、多元化发展、转型升级,成为了当下的关注点之一。
01一心堂尝试新业态,发展新业务
在2024年三季报业绩交流会上,一心堂介绍了其在创新业务、门店经营多元化方面的新进展。
一心堂表示,公司正积极发展创新业务,包括一心便利、泛健康品类、新零售等,旨在通过客群年轻化,倡导便利、品质、快捷、互联、有温度的现代生活,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从店面环境、服务标准、产品研发到商品陈列,这些创新业务都与传统药店有所不同。一心堂现已成功拓展为包含美妆、个护、食品、奶粉等多品类共同发展的格局。
谈及2025年经营规划时,一心堂提到,将以经营存量门店为主,改善新店、次新店经营质量,大幅提升存量门店的单店效益,重点完善经营品类扩张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尝试在存量门店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业务模式、品类和服务客群。特别是在一部分成熟优势门店做新业态尝试,发展创新业务,如便利店+药店、诊所+药店,一旦模式成功,将会向其他地区推广。
一心堂强调,尽管经营模式多元化,但并不意味着公司业务多样化,一心堂仍会首先做好专业药房,做好药品供应和客户健康管理。不同地区受门店结构、用药习惯和政策差异的影响较大,计划在云南地区和海南地区的门店增加经营品类,其他地区同时增加门店和品类。此外,对于超大门店,计划做分割转租,以减少经营费用。
02多元化道路上高歌猛进
对于一心堂来说,多元化业态布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
2020年开始,一心堂在医药零售为主要业态的基础上,开启了多元化经营之路。涉足化妆品经营,在海南开设首家药妆店;探索“体彩+药店”的跨界合作新模式;布局便利门店业务,成立“一心便利”品牌……
在高歌猛进的多元化道路上,便利店的步伐更大。2021年8月,一心堂投资1200万元注册成立一心便利连锁(云南)有限公司。今年6月,一心堂发布公告称,拟对全资子公司一心便利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一心便利的注册资本将增至6300万。截至目前,一心便利已在昆明市、红河州、曲靖市开发运营门店120家,预计2024年底将突破150家门店。
此前,一心便利的门店主要扎根在昆明主城区,大部分采取直营连锁模式;2023年开始向地州拓展,逐渐覆盖云南,目前文山也是开拓版图之一,且大力推动加盟政策。
一心便利门店与其他便利店的经营颇为相似。大部分门店24小时营业制,不仅售卖饮料、零食、日用品等商品,也供应关东煮、饺子等堂煮热食,部分门店提供早、中两餐餐食销售。大型店面还提供体育彩票购买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一心便利重视大健康品牌的打造,在店内还可以看到多0卡0脂(低脂)食品,以及一些保健品,如维生素C、代餐食品等。
相比连锁药店一心堂超1.1万家的直营门店,一心便利百来家门店的体量并不大,不过背靠大树好乘凉,依托一心堂这棵大树,一心便利得到了很多“便利”。
据了解,一心便利在门店选址、商品供应、线上下单等方面都承接到一心堂的优势。比如一心便利借用一心堂线上销售平台“一心到家”,消费者可通过手机下单,实现即买即取,送货到家。此外,一心堂会员的积分,也可以在一心便利兑换商品。
一心便利连锁(云南)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宗斌表示,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辟了“健康+便利”复合型生态服务模式的“先河”,实现网点共建、会员共享、产品共售三大特色优势融合发展。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心堂此番提出“便利店+药店”的创新业务,是一心便利依托一心堂零售优势,在大健康领域做出横向拓展的选择。相信随着一心便利门店的拓展,能为后续铺开乙类非处方药销售奠定基础。
03“便利店+药店”还是“药店+便利店”?
“便利店+药店”的融合也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8年,北京市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规定,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随后,自2018年12月京客隆店获得第一张药品经营许可证后,屈臣氏、苏宁、物美、中石化等50多家相关便利店均获得了类似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开始卖药。
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在“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一项中提出,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简化乙类非处方药经营审批手续试点。”此后,多地开启“便利店售药”模式探索。
2022年,广东推出有别于其他省份的创新试点模式——同一集团管理的药店和便利店跨界融合。广东省药监局提出“推选两家符合申办条件的大型连锁便利店+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全省范围开展大型连锁便利店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中,广东美宜佳+春悦林(广东)大药房、华润万家+广东德信行大药房就是首批2个试点。
这种“便利店+药店”模式的核心是在便利店内设立药品专柜,销售乙类非处方药,便利店为主场,药店为客场。优势在于,便利店分布广泛且营业时间长,能弥补传统药店的服务空白。
然而,挑战也显而易见,如缺乏专业药师指导、药品储存运输难度大、供应链体系分开、消费者习惯培养困难等。尽管政策上有所放宽,但实际操作中仍需解决诸多问题。
相对于前者,“药店+便利店”模式同样旨在丰富商品种类和服务范围,但是药店为主场,便利店为客场。北京的永安堂药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在店内设置了7-11便利店,不仅提供药品还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广东的百源堂医药连锁药店则选择自己开便利店。去年11月首家百源堂便利店开业,将药店的店面融入便利店的零售商品。
“药店+便利店”模式利用了药店的专业性和信任基础,同时通过便利店的增加来吸引更多客流,实现互补。但是,这种模式下药店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专业服务不受影响,同时也要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和管理难题。
不管是药品出现在便利店,还是便利店形态出现在药店,药店与便利店的融合打破了新界限,也开拓了无限可能。这种业态的融合未来走向如何,拭目以待。
来源:米内零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