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香港•秋拍】袁氏家珍(二)

文化   2024-09-28 15:02   北京  


袁涤庵先生(1881-1959),名翼,字涤庵,又字鸿缙,号剡溪老人,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毕业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回国后任绍兴府中学堂监督、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教授、奉天造币厂工程师。1924年后,创办北京电车公司,兴办热河北票煤矿,建筑秦皇岛及上海装卸码头,是民国时期北方著名实业家。抗战时期,隐居北京西郊,购地数千亩,经营剡溪农场。

早岁即与徐锡麟、马一浮、陈叔通、章太炎、章士钊、蔡元培、鲁迅等交往,或同学、或好友,皆一时胜流。并参加旨在牺牲生命,光复汉族,收复河山的早期革命组织光复会。

袁涤庵先生,素好艺文,喜收藏。「以史为贵」,裒集高节志士手迹、文物;为补正史之不足,搜集地质矿产相关文献。藏书十余万卷,不乏宋元珍稀刊本,如宋版《资治通鉴纲目》(袁氏后人慨然捐赠浙江大学)即其中弥足珍贵者。袁氏所藏明清名人尺牍,悉心遴选政治、文学、书家、画家、医家、高僧、名士百余人尺牍220余通,蔚为壮观。

本季拍卖,将呈现傅山康熙甲辰年(1664)行书其时10余家诗坛青年诗人作品19首,书法朴拙古雅,所选诗文反映了傅山的文学主张、诗文素养,以及彼时诗坛概貌。

Lot 403

傅山 1607-1684
行书《时贤诗册》

册页(十七开)水墨绫本

甲辰(1664年)作
尺寸不一,约16×8.3 cm约0.1平尺


钤印:傅山印、傅山印(六次)
题识:
(二)山。
(七)傅山。
(九)侨黄山。
(十)松侨黄山。
(十四)山书。
(十五)傅山。
(十七)时在甲辰仲冬,偶录于晋溪书屋。松侨黄山。
说明:
(一)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他是著名的学者,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此册行书同时期10家青年诗人作品19首。书法天倪率真,朴茂古拙。所选诗文可以窥见傅山对年轻学人的关注,及其自身的文学主张、诗文素养。书法与诗文,清真简远,抒发真情真性,可谓相得益彰,结构天成,堪称杰作。
(二)诗人简介:
1.严泓曾(生卒年不详),字人宏,一字青梧。无锡人。严绳孙(1623-1702)之子。工平远山水,尤精人物。曾为王士禛作《碧山吟社图》。著有《青梧集》。父严绳孙,以诗词书画闻名,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布衣」。(本册第一首《感遇诗》)
2.潘高(约1625-1678),字孟升,号鹤江,江苏金坛人。诸生,贫而工诗,早岁受业于钱谦益,后与龚鼎孳、徐乾学等游。王士禛称其五言善学韦应物、柳宗元,以此有名于时。有《南村诗稿》二十四卷。(本册第二、四、八、十六首诗)
3.赵瀚(生卒年不详),字海客,山东掖县人。著有《速庵草》。(本册第三首诗)
4.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崇德(今属桐乡市)人。文才隽秀。锐意于诗,兼工书画。晚年谢绝交游,诗益精细。著《黄叶村庄诗集》八卷。(本册第五、六、七、十一首诗)
5.杨通俶,字圣美,(生卒年不详)。山东济宁人,诸生。(本册第九首诗)
6.杨通俊(生卒年不详),字圣企,号樗眷,山东济宁人,杨通俶兄。岁贡生,官蓬莱教谕。有《斲老秦漫草》等集。(本册第十首诗)
7.张霍(生卒年不详),字一衡,福建侯官人。(本册第十二首诗)
8.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博通经史、金石考证。擅长诗词,与王士禛齐名,又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著有《曝书亭集》等。(本册第十三首诗)
9.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工诗文,词名尤著,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著有《炉塘集》、《积书岩集》。(本册第十四首诗)
10.朱尔迈(1632-1693),字人远,号日观,浙江海宁人。朱嘉征(1602-1684)之子。诸生,著有《平山堂稿》。(本册第十五、十七首诗)
出版:《袁氏藏明清名人尺牍》(上)295-305页,李志刚、刘凯主编,文物出版社,2016年。
FU SHAN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Album of seventeen leaves; ink on satin

估价 ESTIMATE:
HKD 5,200,000-7,200,000 (17)



作 品 精 赏



(一)结庐面清溪,水色何莹莹。日出荡昏雾,万象含虚明。杖策有时出,飞鸟绕舍鸣。药畦既云理,野田亦春耕。平生愧薄劣,山水怡我情。积疴协幽讨,弃智寡所营。高揖谢时辈,永言遗世荣。《感遇诗》。


(二)朝来风日佳,出门一矫首。偶然会所适,杖屦过邻叟。自从入春来,新句一时有。如何杯酒间,早已在人口。三月三日时,柳花落樽酒。几人醉夕阳,好事犹能否。何当具扁舟,江湖入吾手。《正月十三日作》。山。


(三)日落川原静,凭高见海门。寒春摇暮霭,樵唱入烟村。月丽 轩辕迥,波冲岛屿翻。徘徊瞻太白,芒角尔何烦。晹谷极东至,扶桑曙色先。云连三岛近,天入九夷偏。小市鱼鰕里,荒城麋鹿前。七真遗迹满,何处秘元诠。《成山杂诗》


(四)屈曲一枝筇,呕哑数声橹。此计良已得,世事何足数。我思鸱夷皮,既与鰕菜侣。复作陶朱公,徒然自辛苦。跨马塞北地,百战封一侯。钓鱼江南天,一竿占十洲。此事孰不知,大白为我浮。醉起唱铜斗,此乐君知不?《古意》。


(五)连绵底事向空题,野鹿新蕉一段奇。闭户不娴今世态,开纤徒见故人诗。茶铛蟹眼松声急,画幅龙孙雨脚迟。乌石云深花信早,山房应发出墙枝。《答高鼓峯宿寻畅楼》。


(六)草兽官盘样亦奇,残书十册换应宜。君方棐几研朱处,我正炉烟袅篆时。纸槅透风声细碎,松棚漏日影迷离。南前往返成佳话,争似松陵隐土诗。一鼎入泗水,不作秦嬴瑞。小鬲亦奇光,中有龙纹字。


(七)片帆来去浙西东,路隔寒江烟水通。红树已残秋色里,蹇驴应踏乱山中。头颅可赠非豪侠,筋骨犹坚耐老穷。日落孤城鼙鼓急,星移杓斗建奇功。《送友人归越中》。傅山。


(八)乖阔安可弭,经时徒此心。况闻久卧病,徘徊遂至今。阶径无客到,始为苔竹侵。清阴花正落,庭户何幽深。既饭钟已寂,稍憩景将沈。啼鸟一声来,微雨在空林。前山应不远,果此数招寻。试听烟萝外,时来樵采音。


(九)枫柏江南各着霜,依然秋色乱斜阳。白门柳落余残垒,朱雀潮生失旧航。牛女星遥兼楚越,川原势尽感陈梁。板桥路接新林浦,只有澄江遶建康。《忆白门》。侨黄山。

(十)雨花烟草际孤清,人澹宵凉记旧京。三楚江涛环建业,六朝风物吊台城。金盘夜月兰宫别,石马晨霜棘路横。再赋吴都询杜霸,钟山秋晚咽泉鸣。《忆白门》。松侨傅山。


(十一)闲拏小艇傍渔矶,磊落襟怀与世违。激激冷泉鱼子瘦,萧萧芦径度人稀。鹭鸶戏水当朝立,蛱蝶惊风扑面飞。不是忘情疎钓饵,久看风浪渐知机。溶金当截竹,中谐鸾凤声。坚卧石房里,天鼓如雷鸣。


(十二)舞阳变色后,无人信童子。何况来俊臣,罗织疑人使。童子没宫中,宫中谁坐起?前后左右闲,无不承后旨。诸王纵有心,何敢与接耳。天心欲祚唐,大诱于其里。昂昂十岁儿,从天降丹陛。《读史》。


(十三)两孤去百里,宛在中流半。匪独形胜殊,气亦变昏旦。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昭昭云月辉,历历明星烂。空水既澄鲜,浮光亦陵乱。飘飖御冷风。恍惚度银汉。未有归与情,空深逝者欺。《大孤山》。


(十四)倚胸交戟事谁怜,埋骨犹临大道边。结束新春儿女队,苍凉古巷姓名传。浮图旧俗还 仍汉,匕首遗谋竟误燕。细饱炙鱼三月味,只应身寄太湖船。《专诸塔》。山书。


(十五)轩辕鼎成毛龙来,白日飞举凌高台。「台」迥徒攀乌号堕,龙行直向紫微开。浮云富贵聊复尔,敝屣衮冕何雄哉。叹息天门不相待,骑鲸逐鹿几人回。《巴陵怀古》。傅山。


(十六)今晨值春暮,晚树叶葱茏。落花引归思,昨梦华阳东。粼粼满池月,翏翏清夜松。水南隔邨火,烟际疎林钟。月落瓦屋山,湖上光蒙蒙。起来坐清旦,百舌啼春风。题诗寄我友,樽酒何时同。《阳羡山庄作寄象明》。


(十七)积雪望中明,长空类削成。寒峯开霁色,万里照孤征。风卷蛮江阔,云移瘴海平。古今怀设险,南服信峥荣。《望酉阳积雪》。时在甲辰仲冬,偶录于晋溪书屋,松侨傅山。


真气不吾缄——读傅山《时贤诗帖》


傅山《时贤诗帖》册页十七开,为傅山手录时贤友朋诗作十九首,内容有感遇、游兴、纪事、咏史等等,不一而足,显示了当时文人之间交游唱和的风雅襟度。册末款署:「时在甲辰仲冬偶录于晋溪书屋。松侨傅山。」其时为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傅山时值五十八岁。

故此,推算诗歌的创作时间至迟应不晚于此年(1664),其中以感遇诗、奉答诗、纪游诗为主,体裁主要为五古和七律,从中可以窥见清初诗坛的些许样貌,也揭示了傅山生活交游的一个微观侧面,乃是一份珍贵的诗歌文献与书法创作。十位诗人当中,五位有明确的生卒年,年齿最长的是潘高(约1625-1678),字孟升,号鹤江,江苏金坛人。最少的是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崇德人。从年齿辈份而论,这些诗人大都是傅山眼中的后生晚辈,悉心誊录这些诗作可见傅山对他们品行才学的认可与提携。册中所录诗歌最多者为吴之振,共计六首;其次是潘高,四首;再次是朱尔迈(1632-1693),二首;其余人等各录一首。吴之振早岁授业于钱谦益,锐意于诗,兼工书画。诗骨清逸,新不伤巧,奇不涉偏,学宋人又不专于一家。如册中四首七律,语气铿锵,节奏跌宕,有唐人气派,极见功夫。两首五绝,言简意赅,圆浑凝练。又见朱彝尊(1629-1709)《大孤山》 五古一首。朱彝尊早年为布衣时,专注于古学,博览群书,后漫游于江浙、陕西、山东、京师各地,佐幕为生,与傅山等志士交游密迩。文学家顾贞观(1637-1714)。为明末顾宪成四世孙。工诗文,词名尤著。册中《专诸塔》是他的一首咏怀古迹,追述专诸刺杀王僚之事。其他如严泓曾(生卒年不详)《感遇诗》颇有六朝风气,字句凝练而境界澹荡,有陶渊明之遗风,明白如话,却又诗意盎然。各章诗作,读来唇齿留香,无论是写景纪游抑或是纪事抒怀,都显露出一种浑厚凝重的底蕴、澹泊的心境与率真的性情。傅山一生崇尚「真诗」,这些诗篇正与傅山的诗学追求相契合,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和艺术审美上的强烈共鸣。

傅山「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自幼嗜学苦读,「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书、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诗文素养深厚,平生所作多有散佚,后人辑录为《霜红龛集》四十卷,是一本综合性的诗文集。集中前十四卷为诗歌,体裁丰富,有乐府,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以及五、七言绝句。傅山诗歌大概以甲申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歌有晚明风味,性情独抒,《清史稿》称傅山「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书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故国沦丧之后,其诗歌充满了亡国之痛。为纪念亡明,傅山专门辑录有《甲申集》,透露着不尽的黍离之悲。《清诗纪事初编》:「诗文外若真率,实则劲气内敛,蕴蓄无穷,世人莫能测之。至于心伤故国,虽开怀笑语,而沉痛即隐于其中,读之令人凄恻。」

明代文学史中以宗唐为尚,成为当时文人在古典诗歌接受中的一种倾向性态度。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杜诗在文人中被不断加以揄扬,备受推崇,遗民当中读杜、注杜、评杜之风甚为普遍。作为山右遗民代表,傅山对杜诗喜爱到了诗不离口、书不离手的程度,并尊之为「诗王」,著有《重刊千家注杜诗批注》《杜诗通批注》与《杜诗韵字归部》,推重之心,可见一斑。

类似傅山等遗民读杜注杜,其中更为深层的原因也显而易见,杜甫生活的安史之乱前后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的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尊为「诗史」。傅山等遗民士人经历甲申之变,天崩地裂,故国沦丧,家园尽毁,所遭遇的时代际遇和民族危机,更甚于杜甫,杜诗成为了撑持遗民心理的一种精神资源,重在表彰河岳之气。傅山诗歌创作有学杜的痕迹,但他作诗反对拟古,邯郸学步,以古法自拘,强调作诗无定法,着重自然率意,不袭旧法,以日常生活为诗,在气势和情韵上自然不若杜诗阔大、幽深。甚至故意摆脱杜诗的痕迹。「然其似处,正在不似。」明亡之后,傅山「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时代和生活所构建的困境给诗人内心带来的震动不可谓不大,「国家不幸诗家幸」,由是甲申之后的诗歌更显苍劲雄厚。

傅山诗学主张与诗歌创作除了受到杜诗影响以外,同时代竟陵派诗歌的浸染亦不可小觑。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力求矫正公安派的俚俗粗浅之弊,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文风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明末清初以来,诗坛对竟陵派极力排斥,甚至斥其为亡国之音。然而在这种氛围下,傅山对钟惺和谭元春的诗歌大加赞赏,求索其理路,主要在于傅山对于“真诗”之论极为服膺。钟惺《诗归序》云:「惺与同邑谭子元春忧之。内省诸心,不敢先有所谓‘学古’‘不学古’者,而第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钟、谭二人力倡「真诗」,所以傅山对其倾爱有加:「真正个中人,慧眼平心,可与何、李、王、李、钟、谭共坐一堂之上,公公当当,做一树义调御师,令各家伎俩一齐放下乃得。不然,任他辩才,总是偏见。」在当时的文坛气氛中,傅山不屈时流、独持己见的态度难能可贵。

康熙二年(1663),漫游北方的顾炎武在丁松庄访问傅山,赠五律一首,傅山欣遇知音,步韵奉答:「好音无一字,文彩会贲岩。正选高松座,谁能小草镵。天涯之子遇,真气不吾缄。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诗中可见傅、顾二人甚为投契,而「真气不吾缄」可谓是傅山关于创作主体的纲领性主张。在他处,傅山对文章写作同样注重真性情的发挥:「文者,情之动也;情者,文之机也。文乃性情之华,情动中而发于外。是故情深而文精,气盛而化神,才挚而气盈,气取盛而才见奇。」那么如何做到「真气不吾缄」?傅山提出了「直下拈出」的主张:「句有专学老杜者,却未必合。有不学老杜者,惬合。此是何故?只有才情气味在字句模拟之外,而内之所怀,外之所遇,直下拈出者便是。此义不但与外人说不得,即里边之外人,愈说不得。」 「专学老杜」是宋代以来文坛之常见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杜诗本就具有崇高的诗歌史地位,艺术价值不容忽视,同时在傅山看来拘泥于杜诗字句并不是学习杜诗最佳路径,在尊重诗歌传统、尊重古人的基础上,还要尊重创作者自我主体性,如此才能写出真诗,方是学习杜诗乃至其他诗歌范本的原则。在《枯木堂读杜诗》中他表达了相同的见解:「云山花鸟逢,眼耳心手以。高才一触磕,直下道者是。」傅山由此立论,在论诗论文中反复表达对真字、真语、真性情的高度肯定,对于王维、高适乃至庾信等称道有加。基于此,傅山对于诗歌的法度也是无甚讲求。「曾有人谓我言:『君诗不合古法。』我曰:我亦不曾作诗,亦不知古法。即使知之,亦不用。呜呼!古是个甚?若如此言,杜老是头一个不知法三百篇底。」他以杜甫不拟《诗经》为例反驳「不合古法」的论调。甚至还援引佛理进一步阐释,佛教修行者讲求舍筏登岸,不为法拘,类比诗歌创作,自然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在《哭子诗·哭文九》中,他再次强调:「法本法无法,吾家文所来。法家谓之野,不野胡为哉!相禅不同形,惟其情与才。……一扫书袋陋,大刀阔斧裁。号令自我发,文章自我开。」反对因袭,直抒胸臆,别开生面的文学主张坚定不移。

将傅山的诗学主张置于晚明以来的文学境域中加以考察,一方面继承了明代一贯的宗唐风尚,同时在竟陵派反对复古、独抒性灵的号召下又能脱去町畦,不为所囿,以真情为纽带,自杜甫、王维、高适上溯至六朝江淹、庾信、陶渊明,将六朝诗歌与唐诗联结起来,多向发散,形成了全面照应。在此基础上,以「真诗」作为自己诗学主张核心,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诗歌创作与品评体系。傅山殁后,其「真诗」主张并未式微,其后王士禛、尤侗等清初诗人皆持此说,诗坛尚「真」的追求波澜壮阔。

诗文之外,精彩的书法艺术是《时贤诗册》呈现给观者的另一重要价值。傅山以大草书擅场,与同时代的王铎并称双雄。此册中,傅山以小行楷书恭录诗作,笔画流美,恬淡蕴藉,潇洒奇逸,与他的大草书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区别。傅山的楷书、行书在相当程度上筑基于颜真卿,结字有颜体宽博雍容的特点。笔法上亦不受拘束而挥洒自如,无繁复的装饰性,顺笔而起,中锋行笔,一笔一划,带着弧线,劲健丰满。就形与质的关系而言,傅山较重视笔划的厚实与内部的力量,而对笔划的特定形式是否到位并不在意,横画、竖画多是重按圆收,而撇画和提画的落笔很少出锋,捺的收笔也是圆润、饱满。纵观书作,字字得法而又不拘一法,篇篇疏朗而又不松散,朴茂而不充塞,寓大巧于朴拙,天然趣成,神采飞扬。不但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纯熟的笔墨技巧,而且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傅山以人品修养和渊博知识为原本,遍临百家,转益多师,不囿成法,敢于冲破传统藩篱而不落窠臼,与其诗学主张相呼应。他反对「奴气」,追求「真率」,鄙视因袭古法、泥古不化的「书奴」,认为重蹈古人相貌行迹绝无出息,同时特别强调对传统精华吸收后的融会贯通,将书法传统的优点与个人的气质禀赋揉合起来,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如前文傅山所宣示的:「法本法无法,吾家文所来。法家谓之野,不野胡为哉!」法为我用,而不为法缚,「法无定法」,是一种锐意创新的胆识魄力。众所周知,傅山在书法审美观上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说,这是对晋唐以来重风韵流美、温文典雅的传统审美观念的挑战,在书法美学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引领了一代书风。傅山的书法作品无不打上这种美学思想的烙印。《时贤诗册》浩气长抒,高风跨俗,线条流走与点画跳荡的节律,完完全全地随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在变化,不以「法」行,任由「气」运。字与字之间,少连属而仪态相偎,若即若离,形松意紧;行与行之间,多揖让而文从理顺,气势贯通,自由驰骋。在澹荡率意的自由流动中,我们不但看到他深厚的笔墨功力,更能从中体味到他近耳顺之年,对于民族兴亡、个人身世的深沉思绪。



中国嘉德香港2024秋季拍卖会

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I

拍卖:10月6日丨10:30am
预展:10月3-5日丨10am-8pm


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II

拍卖:10月7日丨10am
预展:10月3-5日丨10am-8pm

10月6日丨10am-6pm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展览厅3CD







中国嘉德(香港)联系方式

(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香港)

电话:+852 2815 2269

电邮: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北京总公司

电话:+86 10 8592 8288

电邮:mail@cguardian.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各地办事处联络



上海

电话:+ 86-21 5466 0508


———


广州

电话:+ 86-20 3808 8589


———


南京

电话:+ 86-25 8670 2356


———


杭州

电话:+ 86-571 8535 9925


———


厦门

电话:+ 86-592 566 9168


———


台湾

电话:+ 886-2 2757 6228


———


日本

电话:+ 81-3 6206 6682


———


美国

电话:+ 1 212 308 8889

+ 1 888 799 8830






中国嘉德香港
中國嘉德香港由中國嘉德全資成立, 於2012年10月舉行之首拍為中國內地拍賣公司首次在海外獨立舉辦的拍賣會,標誌著中國藝術市場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步。中國嘉德希望通過中國嘉德香港借鑒國際經驗與操作模式, 為藏家帶來更豐富的拍品和更周到的服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