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北京秋拍】卷中天地别有真:三件稀见黄宾虹手卷佳构

文化   2024-11-21 10:11   中国香港  



中国嘉德2024秋季拍卖会
第二阶段

 预展 

11月26日-11月29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拍卖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
11月30日 17:30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

12月1日 9:30


嘉德艺术中心 A厅

黄宾虹与粤港澳因缘殊胜,其半个世纪的书画生涯中,交游的书坛画界朋友,以粤港居多。中国嘉德往季拍卖经手香港“虚白斋”刘作筹、新加坡陈景昭“百虹楼”、澳门“挹翠阁”吴鸣等等多位南方友人珍藏的黄宾虹佳制,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响。本季秋拍“大观”和“近现代书画(一)”专场,也将呈现三件黄宾虹手卷,再续宾翁的南国情缘。“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旧藏《嘉陵江上小景》、《致唐天如秋山楼阁》、为谢仁伯绘《村居静坐》,皆出自黄宾虹艺术的重要拥趸。早在1958年,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黄宾虹艺术欣赏会”,汇集黄居素、刘作筹、唐天如、费彝民等一众粤港收藏。《大公报》艺林轩编辑出版的《黄宾虹先生画集》成为最早的权威出版物。收录在1980年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的“黄宾虹作品展”,以及宾翁年谱之中,也是传承有绪,难能可贵。




黄宾虹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595

黄宾虹(1865-1955

嘉陵江上小景

镜心 设色纸本

25×118.5 cm. 约2.7平尺

RMB:6,000,000-8,000,000

题识:嘉陵江上小景。写为汉泳先生属粲。八十五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

展览:“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年6月6日至29日。 

出版:

1. 《黄宾虹作品展》展览图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年版。

2.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124-12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著录:《画家黄宾虹年谱》,第17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说明:费彝民旧藏。费彝民(1908-1988),生于上海,原藉江苏吴县(今苏州)。笔名执中、夷明等。1925年毕业于北京高等法文学堂,曾任校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五卅爱国运动。毕业后,依靠自学完成法国函修学校学业。1930年进入天津 《大公报》工作,曾撰写 《产业救国及其方案》 等长篇评论。1932年春任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法文翻译。抗日战争期间,为保管大公报馆的资财留沪,先后为 " 孤岛 " 时期抗日报纸《文汇报》《译报》《中美日报》撰写社评。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上海版《大公报》副经理兼社评委员,兼任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广州岭南大学董事。1948年香港《大公报》复刊后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来源:中国嘉德2003秋季拍卖会,第169号拍品。


出版封面






费彝民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黄宾虹的作品仍主要在私人收藏家之间递藏。这些收藏家包括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以及收藏了三百余幅黄宾虹作品的“百虹楼”主人陈景昭等。从学界道友、学生弟子、族人乡亲,黄宾虹的知音范围一直在扩大。

费彝民,乃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1952年起一直担任香港《大公报》社社长,所发报章社评影响广泛,如《产业救国及其方案》、《航空救国》等。报人与传统文化须臾不离,所从事的是宵衣旰食,所贴近的是时代脉搏,所关注的是国家大事。费先生他深知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在处理香港事务、增进国际友谊、联络和团结海外同胞方面工作突出,一生受到周总理50余次接见。除了办报以外,更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举办国家级专题讲座、电影招待会、摄影展览和文化艺术交流多种形式宣传祖国和弘扬华夏文化。1982年,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予费彝民荣誉骑士勋章,表彰其为推动中法友谊所作出的贡献。费彝民离世后,子女以其全部退休金成立了“费彝民新闻基金”。基金资助南京大学与美国高等学府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合办的“中美研究中心”,设立费彝民终身教授席。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法学论坛”并建立南京大学新闻研究院,作育英才。


费彝民生平留影



费彝民旧藏—黄宾虹

《嘉陵江上小景》

黄宾虹艺术转折点的印迹

文 / 邵彦


《嘉陵江上小景》外观


(一)江上小景

《嘉陵江上小景》为一横幅,装裱为镜心,但根据其尺寸(纵25横118.5厘米),当时宾翁是作为手卷来创作的。宾翁山水画风完全成熟后,年事已高,但仍经常旅行或迁居,居所每多窄小,而他又是笔不停挥,每到一地即执笔砚。或许是这几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很少作大幅,创作多用三尺、四尺纸,这幅手卷就是使用了一张略微裁窄的四尺整纸。


按照手卷的历时性阅读方式,它包含了一个如诗歌般完整的“起-承-转-合”结构:开卷处仅有远山,近处则以空白表示水面,中景和近景很快出现坡岸、丘陵(起),它们与远景之间用留白的云气作为间隔,增加景深感的同时,也给出了第一个透气口;然后由处于画面正中心点的亭馆建筑引导,山环水抱,渐入佳境(承),一片伸入中景的空白水面充当了繁密中的疏朗、浓墨中的透气口;然后观众的目光进入深山,进入遮天蔽日的阴翳(转),不意前方又出现一个小小的透气口——一位白衣高士,策仗行走于板桥之上;最后是一整片的墨团,铺写到纸的末端戛然而止(合),又在画面左下角留出一块较大的空白,避免闷塞。


《嘉陵江上小景》局部


画法是典型的“黄氏积墨法”,层层叠加,无穷无已。但是这种叠加决不是随兴所至,更非平均用力。“起”的部分笔法相对简单,笔速也相对缓慢;而后的“承”逐渐加快,变化也繁复起来;最后“转”与“合”笔飞墨舞,使用更多的短线和点子,使笔尖触纸的节奏有如急管繁弦,积墨叠加遍数也明显增加。显然,这已经不能用画面的空间处理规律如“三远法”来解释,而有着极为鲜明的音乐特性。宾翁能抚古琴,这一点人尽皆知,但尚未见有人探讨琴理与其画理有何关联。笔者青年时代在杭州师从徐晓英师学琴,受益良多。观宾翁画卷,总有似曾相识之感:开卷之舒缓如“散弹”,中部则入“板眼”,主题乐句的反复叠咏,以及最后的高潮与速结,亦是古琴曲的常用手法。他本人1948年8月在上海美术茶会上的演讲《国画之民学》提到:“虽音乐博弈,也有与图画相通之处。”浓墨深处要留出透气口,可以说正是围棋的“弈理”。起承转合每一步骤之后必配合一个透气口,诗法严谨,布局理性。而不断制造极密与极疏对比、黑白对比,则是借鉴了印章的章法,尤其是宾翁珍爱如命的古玺印,不拘一格,活泼天真,最宜启示画面布局。至于用笔的浑厚含蓄,如锥划沙,如屋漏痕,尽合书法之旨,更是早就为研究者们反复指明的特点。诗歌、琴乐、围棋、印玺、书法,多方面的修养,和书画鉴赏、美术史论研究一起,构成了黄宾虹作为文人画家的厚度;多维艺术的融合浑化,也是他能在最难以突破的领域——山水画当中,戛戛独造,变古出新的重要原因。


(二)嘉陵江
嘉陵江之游缘于1932年秋-1933年夏秋之交,宾翁赴四川讲学游览。他与画家陶冷月同舟入蜀,由上海溯江而上,过武汉,入川江,经重庆,后辗转到达成都。他在成都寓居较久,1933年春还为陶冷月在四川大学代课数月,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旅行写生,从蜀地山水中汲取灵感、淬炼风格。因此他的足迹遍及多地,离开四川时,由成都出龙泉驿,经行多地,沿渠江至合川入嘉陵江,过北碚,回到重庆,再由重庆乘轮东还。饱览嘉陵江景色,应该是在1933年夏天回重庆的途中。

《嘉陵江上小景》局部


和宾翁的其他一些山水相比,这幅《嘉陵江上小景》具有更明显的“舟游山水”特色,观众容易感受到画家视线较低,是人在舟中,平眺江面、仰视两岸高山所获得的景致,并且随着船只的移动变换取景。不过现代画家坐的已经不是古代人力摇橹或拉纤的木船,而是蒸汽动力的大铁船,视线会较古画高一些,景致的转换也要快得多,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导致现代“舟游山水”画卷,包括宾翁和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诸家的作品,景物密度较大,叙事写景的节奏感明显加快,古人用三米(十尺)长卷来表现的景物,现代画家会压缩到一米(三尺)。

虽然题名为“嘉陵江上小景”,但所绘并无川中山水奇险之感,将名字改为新安山水、吴中山水亦无不可。实际上,黄宾虹通过近一年的四川写生获得了整体的灵感和技能提升,并且坚持他的个人习惯(同时也是创新秘诀):自然与古人对读。他的《峨顶》诗云:“粉本集众史,摹拟苦症结。常此疑古人,徐参画中诀。”《雨中游青城》诗云:“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米家点”是指“米氏云山”的积点法,这首诗记录了一次宾翁淋着大雨观赏青城山雨景流水的经历。或许正是蜀中丰沛的降雨、浓密的苔痕,使得他的画法更敢于用墨、积墨、叠加苔点。其实在入蜀之前的1929年左右,已经开始从早期墨色较为清淡的风格即所谓“白宾虹”向后期墨色浓重的风格即所谓“黑宾虹”转化,蜀中写生则促使这种转化完成和定型,正如他在题画诗中所写的:“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东下不虚回。”

《嘉陵江上小景》局部


那么,为什么是嘉陵江?黄宾虹后来在一首《题画嘉陵山水》诗中这样写道:“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烟峦浮动恣槃礴,画图挽住千林秋。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这就透露出,用哪一个地名来代表蜀中山水,就像他的风格选择一样,并不是一个史实准确性的问题,而是一个美术史问题。所谓“嘉陵江山水”更像是写诗用典,或者西方人好用的“向前辈大师致敬”,致敬的对象是唐代画圣吴道子。唐人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载:吴道子曾奉唐玄宗之命,入蜀顺嘉陵江漫游,归来后,一日画就大同殿壁画,尽现嘉陵江三百里风光。这个夸张的记载主要是为了表达山水“真形”能够“通神”的道教思想,“吴装”则是吴道子用素墨或淡彩取代了当时壁画中比较浓重的设色风格。黄宾虹诗中“一日之迹吴装收”显然就是指吴道子画嘉陵江的故事。用嘉陵江代表蜀中山水,甚至自己笔下所有的山水画,流露出宾翁对自己终于捕捉到山水“真形”的自得;“吴装”之说则是指代自己的重墨画法,尽管他早年的“白宾虹”画法其实更符合“吴装”的浅淡风格。最后一句“雨淋墙头月移壁”则形象地表达出线条的特质和造型的抽象化特点。这首诗虽然是出蜀多年以后所作,但可以作为四川写生的总结——诗人意识到自己经此完成了一次绘画艺术的飞跃。

(三)八十五叟
八十五岁是1948年,是年前半载,宾翁仍在北平,自1937年7月迁居北平,到1948年离平南下,11年古都时期,在他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前八年都在日寇铁蹄下,以教书、读书、作画、著述自遣,抗战胜利后心情方得舒展。但另一方面,这种安静少社交的生活,以及北京丰富的古代艺术藏品,也给了他潜心研究传统、积极探索和磨炼技艺的难得便利。不过“十载衡门閟姓名”(邓散木《艺楼席上呈黄宾虹先生》)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是有很多艺术交流形式,他1948年8月在上海美术茶会上的演讲《国画之民学》提到:“当我在北京的时候,一次另外一位欧美人去访问我,曾经谈起‘美术’两个字来。我问他什么东西最美,他说不齐弧、三角形最美。”老人的思维始终保持着开放和活跃。如果说四川写生是飞跃,古都时期则是升华与成熟,积墨浓重、浑厚华滋的个人风格完全定型。1943年他才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可以作为风格成熟的标志性事件,那年黄宾虹八十岁,真正是大器晚成。

1948年夏,他应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之聘,离平南下。7月23日,由女婿赵志钧随侍,乘航空班机飞沪。据赵志钧解释:这次全家南迁,因南北陆路交通不畅,家属均取道天津由海道至沪。因宾翁年事已高而船程漫长,由女婿陪他坐飞机,在沪待家属抵达后一同赴杭。赵志钧随身拎着两大包行李:一捆约数十幅最珍爱的古画(去木轴以节省空间)同,一袋近千方古印,这两样都是老人视同性命、不能离身的收藏。

《嘉陵江上小景》局部


上海对黄宾虹艺术发展也具有特殊意义。他1907年从事反清活动被人告发,从歙县老家逃往上海,直到1937年移居北平,有长达30年的沪上时代(其间有或长或短的外地游历或旅行,多次回安徽,还出游桂林、四川,也去过北平),所以亲朋故交极多。此次抵沪后,受到海上老友亲故和美术界的热烈欢迎,酬应无虚日。但寓沪仅20天,8月12日全家离沪回杭。在杭州亦有许多欢迎活动。无论是在沪、杭的欢迎聚会上,还是寄居沪上姻家,或相对安定的平、杭寓所,他都在不停地画画。这幅画上款“汉泳”其人暂未考证出来是谁,所以也无法确知是在北平、上海或杭州画的,“八十五叟”是他在这一年的习惯性署年法(前后几年则署“八十四叟、八十七叟”之类),由此只能知道这是他八十五岁那年的一件精心之作。这一年对于宾翁有特殊意义,他的居住地从北平搬到杭州、开启最晚年岁月——杭州时期。

抵沪之初,在盛大的欢迎会上,中国画会理事孙雪泥请宾翁讲讲养生之道,宾翁即席讲话一个半小时,精神饱满始终如一,自谓最高的养生方法是艺术,并说长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个人的生命,一种是民族与国家的生命。个人的生命短长无足轻重,所谓长生者,应注意于国族的生命。”如此神采,如此气度,加上勤奋工作的习惯,难怪他以高龄耆年,长葆艺术青春。八十五岁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加之目力尚可,相较生命最后几年苦于目疾,以短线黑墨勉力涂画的作品,像这件《嘉陵江上小景》所呈现出来的笔线形态的多变、疏密和位置的精心布局,还有相当罕见地使用了小青绿染色,在宾翁的成熟风格当中,可以算是相当精致风格了。

《嘉陵江上小景》局部


据赵志钧记载,宾翁在上海,于六十岁和六十一岁时两次自订润格,后来在北平和杭州都不曾再订过润格,多数画都是赠送给友人和同道的,晚年送画尤其慷慨,皆出于热心和自愿。所以,在他笔下是没有“应酬之作”甚至“商品画”的,从粗简的写生,到精致的创作,到极晚年那些反复积染、无穷无尽、永远也画不完的实验性作品,都是为了捕捉山水的“真形”,为了古老的山水画能焕发现代性的新生机,为了探索“浑厚华滋本民族”的审美境界,为了把个人的有限生命融入民族与国家的长久生命。我们今天来看他七十多年前的这件作品,还会感觉那个精神矍烁的“八十五叟”仍然在那儿,占据着艺术史上属于他的一个永恒位置。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596

黄宾虹(1865-1955

致唐天如秋山楼阁

手卷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26×152 cm. 约3.6平尺

RMB:5,000,000-8,000,000

题识:余近十年来游览山水归,多求观宋元名画,以会其趣,喜而有得,图之卷册。天如先生索为拙作,捡此即奉郢正。庚辰春日,黄宾虹,时年七十又七。

钤印:黄宾虹、我爱其静、片石居、黄质朴承父长寿印信

签条:唐天如(1877-1961)题:黄宾虹山水长卷。庚辰之春,藤香室藏,天如。钤印:藤香室 

上款:“天如先生”为画家友好唐天如(1877-1961),字恩溥,广东新会人。少年举孝廉,后为国史馆总裁。历任广东高等学府教职。晚年移居香港,曾任香港红十字会会长。工诗擅书,香港艺术馆藏有其书法。与文化艺术界来往频仍,30年代与黄宾虹过从尤见密切。

展览:“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年6月6日至29日。

出版:《黄宾虹先生画集》,第47页,艺林轩(香港),1961年版。

著录:
1. 《黄宾虹作品展》展览图录年表,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年版。
2. 《画家黄宾虹年谱》,第15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3. 《黄宾虹年谱》,第42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05秋季拍卖会,第2349号拍品。


签条


著录、出版封面





黄宾虹与黄居素、张虹、刘作筹、吴鸣等粤港澳友朋弟子之间关系亲密,唐天如也为其中关键人物之一。1925年黄节有致黄宾虹书信:“唐君函来,云承法见赐,深为感动”之语。唐君指唐天如,可见黄宾虹与唐天如在二十年代就有相交往来。《黄宾虹年谱》中多处记述黄宾虹赠画唐天如。《黄宾虹先生画集》收有为唐天如作《九龙山水》、《设色山水》等,《致唐天如秋山楼阁》,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卷,见证了二君四十年代的颇深过从。


1935年夏 邓尔雅、黄宾虹、黄居素


唐天如曾任吴佩孚秘书长,是梁启超广东新会的同乡。据说其精通中医,当时梁启超在北戴河疗养,给唐天如发电报。唐天如诊断后,开了十味中药,吃后感觉疗效十足。唐天如晚年移居香港行医,频繁往来于粤港两地。


1935年秋黄宾虹在香港东山台黄居素寓所双树屏馆

1928年夏,黄宾虹途经广州。广东国画研究会举行盛大欢迎会,黄宾虹在会上作即席演讲。此行是黄宾虹的首次过粤,从画学思想上给广东国画研究会带来了冲击与影响,也曾短暂到达香港。受到了粤港两地鉴藏家和画家的热切欢迎,无疑扩大了其影响范围,对艺术声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1935年夏,黄宾虹再次过广东,赴广西讲学,途经香港。在香港停留数日间,唐天如多有陪伴。在港期间下榻于黄居素之双树翠屏馆,登太平山顶写生,游九龙海景。《黄居素自述》中所言,在场画家有张谷雏 、黄般若等。随宾虹游览香港、九龙的有唐天如、黄般若等。香港期间由黄居素友人派船乘船环游香港海景海峡,即席写生资料甚多。与黄居素登港山顶实地写生。由黄般若摄影并宾师亲自题记“时乙亥年秋日也 ”。此时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主要人物多数已避居港粤之地。到8月底,蔡守也赶往香港,宿张虹寓所。翌日与黄宾虹同游沙田听讲山水画法秘诀,由张虹记录,整理成《宾虹画语录》,从绘画实践、画学思想、画理研究等等方面将黄宾虹画论系统地记录下来。


1935年黄宾虹与黄居素在香港太平山写生

基于知音的难遇,黄宾虹十分看重这些友人,经常以画作相赠,而且极其用心,希望以此表达自己的感荷之情。他常讲“文艺只是可为知者道,平常毁誉可以置之不理”。知己者,先生是“构思画成,不欲草草,以报知音”,否则“概不应酬,虽投润亦不受”,“作画惠润受之有愧,至交可不计此而”。用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怀对待艺术,充满真诚的艺术情感。


《致唐天如秋山楼阁》局部


宾翁一生少有图卷之作,此卷《秋山楼阁》,乃1940年,宾翁为学界道友唐天如所作。尚在宾翁患眼疾之前,因而作画相当认真繁复。是年黄宾虹先生七十七岁,正值遍览名迹,绘画风格从清逸疏朗向浑厚华滋过渡的时期。取材于自然景色,横向铺陈构图,树木朦胧苍翠,山石深秀意远,石径蜿蜒曲折,茅舍掩映,屋宇相叠有致,显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盎然气象。几丛小树,几重山石,几间茅舍,独木桥横卧两岸,山野逸人独行其间,江水直贯画中,使画面气脉相通,这种以情定景、以情写景的艺术处理手法,令山水意蕴的生命散发出大自然无限的活力。同时宏观此图可见宾老对于景物的剪裁,颇见手段,能在似与不似之间,营造出幽邃的境界。


《致唐天如秋山楼阁》局部


宾翁这一时期用墨十分讲究,以嘉靖间歙派罗小华桐烟墨为之,纹理细腻,持久固色,当为得意之作。展卷细视,浓墨、淡墨、破墨,满幅“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不齐之齐”的点和线,山水树屋几乎全是活泼的、有生命有呼吸的书法线条,浓淡相织,诸法交互,组合成一幅天趣横生的宇宙图像。远观,树木房舍山石,历历在目,画面上的书法线条融合成一幅天然图画。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596

黄宾虹(1865-1955

村居静坐

镜心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

26×117 cm. 约2.7平尺

RMB:5,000,000-8,000,000

题识:辛巳初夏,仁伯先生属粲。宾虹。

钤印:黄宾虹、取诸怀抱

上款:“仁伯”即谢仁伯。早年任职于香港洋行,后移居加拿大多伦多。




本作在原藏家家中悬挂场景


黄宾虹与粤港因缘殊胜。1907年宾翁因“革命党案”被缉拿而亡命上海,第一个予以援手的是顺德人邓实与黄节;1955年宾翁逝世时,在追悼会上为先生致悼词的是普宁人赖少其。在黄宾虹半个世纪的书画生涯中,交游的书坛画界朋友,或以粤港最多,若要开列名单,当在百人以上。这是一种缘分。


1912年4月,宾翁发起旨在“保存国粹,发明艺术,启人爱国之心”的艺术研究团体—贞社。并与蔡寒琼、黄晦闻、邓尔雅、陈树人等于广州创办支社。同年9月起在广州《时事画报》先后发表《荀楼画谈序》、《宾虹集印叙目》、《贞社同仁印课序》等文,显示了他和粤地传统中国画的亲密关系。与此同时,在蔡守的力荐下,宾翁又参与了高奇峰主编《真相画报》的出版工作,为画报的顺利问世出谋划策。及此开始,岭南之地新、旧两派的艺家均开始与宾翁的半世画缘。


《村居静坐》局部


1937年4月,宾翁自沪出发赴北平。7月闻变,南归无计,遂蛰故京,潜心文墨丹青,直至1948年。居故都十余年间,黄宾虹的生活一度十分拮据,但与粤港仍音讯无辍,彼此频繁往来鸿雁,切磋艺事。困境往往为黄宾虹赢得精进画艺的时间与空间,他谢绝各种应酬,潜心作画,“五笔七墨”在此期间得到了更完整的论述,“浑厚华滋”的艺术意境也渐具雏形,他之前吸收的所有给养在这个时期得到进一步反刍与消化。画法上,从严处、繁处、密处、实处入手,意境上从高处、大处、深处、厚处入手,养浩然之气,作品呈现出高华拙厚、不粘不脱的艺术风貌。


《村居静坐》局部


此件黄宾虹为谢仁伯所绘的《村居静坐》作于1941年初夏,正是宾翁画艺精进时期的作品。画中点画披离、墨渗渍化,坡石树屋欹侧欲摧,但又似被一种神秘郁勃的内力牢牢吸引。构筑这种矛盾极限中的大平衡,是宾翁大心力、大腕力的结晶。其落笔如重锤,尤其最后一遍之焦墨点苔,如斩钉截铁般砸向画面,无论气势亦或质感都给人前所未有的声色激荡及心灵震撼。画中树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锋出笔,再反复皴擦,柔韧刚劲,线条之间施加形态各异的苔点,使色墨融于波磔的点线之中。山石、树木局部以浅绛提亮,呈现“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效果。



 相关阅读


向上滑动阅览

旧王孙的无尽江山——中国嘉德秋拍隆重呈现溥心畬巨制《江山无尽》卷

如是关良:萨本介先生珍藏关良逸品

黄琪翔、郭秀仪伉俪藏齐白石佳作五帧

江山之外——意高自适韵千古

老藤放纵 渴骥奔泉——黄宾虹致陈柱草书《千字文》、李白《草书歌行》

“虎痴”罕见巨帙《伏虎罗汉》、《黄山全景图》领衔张善孖精品佳制

城藏画 星洲墨缘——新加坡“秋斋”藏珍

从欧游到黄山——刘海粟与刘抗的世纪情谊

执子之手 同道而行——吴作人、萧淑芳伉俪藏珍

“千寻——重要私人藏近现代绘画珍品”专场概览

神女无恙,抱石不朽:罗寄梅珍藏震撼亮相




中国嘉德2024秋季拍卖会
第二阶段拍卖日程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电话:(86-592) 566 9168

邮箱:xm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中国嘉德香港
中國嘉德香港由中國嘉德全資成立, 於2012年10月舉行之首拍為中國內地拍賣公司首次在海外獨立舉辦的拍賣會,標誌著中國藝術市場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步。中國嘉德希望通過中國嘉德香港借鑒國際經驗與操作模式, 為藏家帶來更豐富的拍品和更周到的服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