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11月29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Lot 2660
齐白石 1864~1957
九秋图
横批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65×174.5 cm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题识:九秋图。九秋秋字古。九十三岁白石。
钤印:白石、悔乌堂
出版:
1.《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油画•雕塑》,第20-21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2.《书画拍卖集成—齐白石1995-2002》,第110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3.《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齐白石》,第13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4.《齐白石花卉水族》,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国嘉德二十年精品录—中国近现代书画•一》第96-97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著录:《齐白石双谱》,第415页,集古斋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第73号拍品。
齐白石谈及自己衰年变法时说:“(陈)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几十年来,学界也一直把“红花墨叶”作为齐白石的标签。而这一标志,在作画的美学里,负载着红与黑的对比,将底蕴深厚的文人画与热烈明快的民间审美观念相容并蓄地共收于一纸中,相生相荣。此《荷花鸳鸯》是典型的齐白石“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彰显了作者深不见底的笔墨功力和艺术成就。
齐白石五十多岁才开始画荷花,但他努力不懈,在临摹中吸收古人画荷花的技巧,再大量到荷塘写生,进步神速,六十多岁已经独树一帜。此画是白石老人九十四岁的作品,可见他画此题材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图中右侧,齐老用水墨平涂绘成张开的大荷叶,墨色层次丰富,变化多端,淋漓酣畅。用洋红写出的荷花形态不甚具体,但尽得富贵之气,在墨叶的衬托下更显娇艳动人,散发着阵阵清新荷香,令人心旷神怡。荷叶下的一双鸳鸯并排而游,亲密温馨,身上羽毛艳丽醒目,动静间遥相呼应,信笔所至,充溢着一种盎然生机。
荷花和鸳鸯都是对生活,尤其是新婚生活的美好祝福,所谓“福禄齐备,美满良缘”,正是人们特别喜爱的题材。齐白石曾云:“老年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可见齐白石对“荷花鸳鸯”这一题材的喜爱,而以晚年成熟期创作的居多。齐白石巧妙地将雅、俗两种对立的传统熔于一炉,使他的绘画具备了雅俗共赏的时质。在近代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荷花双鸭”是白石在晚年颇为喜爱的题材,在其九十岁前后,常见同一母题的作品,构图也多有相近之处。从此图看,带有明显的“衰年变法”后的痕迹,构图饱满,色彩淡雅,趣味横生。
画面上幅为一大片荷叶,荷叶以大笔用浓淡墨笔画出,在笔与笔之间有留白,再以浓墨线勾出筋脉,这样即表现出荷叶的铺展和略带枯索之状貌。这片荷叶周围,以淡墨画出几片小荷叶,一方面丰富了空间层次,另一方面表现其新鲜之状。荷叶顶端,一朵荷花以浓重洋红写出,复以浓墨勾勒花瓣叶脉。
花叶之下,双鸭浮游在水上,相互顾盼,神态生动,鸭子均以没骨法为之,墨色轻重有致,羽毛的皴擦、浓淡变化也十分巧妙,鸭子取法于八大山人,别具风趣。整幅构图率意天真,造型生动,笔墨自由,“色中见笔,笔随色痕”,具有清新爽朗的格调。
在中国民俗中,赠人以鸭,是表示祈祷该人前程远大。因“甲”“鸭”同音,赠“鸭”寓中“甲”之意。而荷花则不仅寓示赠者品格高尚,更是祝福仕途高升之意,所谓“外官不过九品”,一品即以荷花示之。齐白石以荷与鸭同萃一幅,可见用心。
齐白石对蔬菜瓜果的描绘可谓是开一家之先,这与其以往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他笔下所描绘出的这些看似极其平常的身边之物均具有清新质朴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郁,亲近之感由生。
葫芦是白石老人喜欢画的题材之一,有时画长在架上的葫芦,有时画摘下来的葫芦,全用没骨法,以水墨画叶,以藤黄画果。此幅《依样》却纯用水墨,淡墨一笔勾成葫芦,多则两笔,再以水墨泼写葫芦叶,叶片的向背、深浅甚至叶脉均在墨色的浓淡中表现出来;最后以轻柔的藤蔓将诸个葫芦和叶片穿插起来,焦墨渴笔写成的细藤宛转如飞,挥洒自如,气韵充盈笔端。整幅笔法简洁自如,墨色酣畅淋漓,乃白石大写意画佳构。
白石老人有《画葫芦》诗云:风翻墨叶乱犹齐,架上葫芦仰复垂。万事不如依样好,九州多难在新奇。此画中兼具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之余,又结合了民间艺术强烈而又浓重的色彩,葫芦大胆采用白描写成,与浓墨藤蔓相得益彰,取之合理,用之得体,在对比中求变化,在差异中求融合。
画中上款“济国”即黄济国,曾任职商务印书馆,为齐白石早年主要藏家之一。白石老人尝求其代印画册,故他收藏齐白石老人画作多且精。黄济国住在香炉营头条五十号,齐白石与其多有书信往来。在齐白石的一幅《雏鸡幼鸭》的题跋中,便曾提及过黄济国,“济国先生嗜书画,即藏予画,此幅已过十幅矣。人生一技故不易,知者尤难得也。余感而记之。齐璜。”齐白石与他的买家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交易关系,他的买家多数都知文懂画,有的自己也是画家,在书画交易中他们相知相得,成为知己。
从这段题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当时供职于商务印书馆的黄济国便是齐白石的知己之一。在这批齐白石与黄济国来往的信札中,除去“某画已作好,请来取去”的买卖交易内容之外,更多可见齐白石与黄济国共同访友“请先生代为先由瞿君约定时日方告予,予与先生同往,此一快事也”、邀请黄济国共宴“十一月初六日上午十一点钟请济国偕尊夫人来西长安街西来顺小饮,恕不催请,璜”等证明他们私交不薄的内容,可见,齐白石与黄济国的关系是更具有人情味的君子之交。
本套《花卉四屏》,是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得意之作,作于八十七岁,其时艺术成熟、名望鼎盛,作品精气闪烁,令人怦然心动。此作可称"红花墨叶派"之典型,笔墨酣畅,骨势雄健,四屏皆设色"喜红",满溢喜庆吉祥。四屏以大写意赋彩法各绘牡丹、红梅、菊花、及牵牛花卉,构图完美,互为呼应;每屏点景草虫如蜜蜂、蚱蜢、蜻蜓,及鸟雀,虽非精细一格,却也体物栩栩,纯然独创。
四屏之一名"春风花草香",绘牡丹湖石,富贵典雅。牡丹花瓣用朱红勾勒点染,以浓墨点蕊,艳而不俗;淡墨勾勒叶片轮廓,墨笔勾划叶脉。枝叶用墨浓淡结合,大笔寥寥,饱满生动。其花卉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牡丹叶片及花茎向左侧倾倒,似有清风自画外吹来。笔道老辣,痛快淋漓。画右以大笔触淡扫湖石,以蕴"高寿"之意。蜜蜂一对,振翅花上,与所题暗合,有"踏花归去马蹄香"之趣。
四屏之二名"鸟语花香",绘红梅喜鹊,喜上眉梢。以淡墨写梅花枝干,苍劲有力;以没骨法画梅,洋红点瓣,浓墨点蕊点萼,绰约生动。喜鹊高栖梅干,观梅静立,羽色分明。
四屏之三绘秋菊蚱蜢,隐逸高洁。画中红、白秋菊三朵,二浓一淡,浓者以曙红巧妙布色,配以朱线勾勒,沉稳而不失生机;淡者仅以墨线双钩,浅墨点染,淡雅清逸。墨叶滋润淋漓,浓淡相宜,更以篱笆两枝勾连上下。花架下一蚱蜢,正独享安宁,背部的一点红色与菊花洋红呼应,饶有意趣。
四屏之四绘牵牛蜻蜓,生机盎然。牵牛花鲜艳夺目,阔叶浓淡湿润,墨叶红花交相辉映,各具姿彩。虽系泼墨倾朱写牵牛,但写中带工,细微的白斑点表现得细致入微。画面整体疏密有度,穿插有致,牵牛花口向上取势,墨叶聚散下垂,藤蔓缠绕穿插,一只蜻蜓自右上翩然飞来,平衡画面,生机顿现,可谓点睛之笔。
绘制套屏之难,在于构图:面貌一致方成气势,又要兼及各自变化,以免雷同,较之独幅,更有赖画家细意经营,用心配搭,齐白石长于布局推敲,营造巧妙自然,依照物象组织笔墨,强调虚实和墨色干湿的变化对比,起伏有致,微妙多端。在红与黑,浓与淡,干与湿,疏与密的对比中挥洒笔墨,讲究法度,真率自然,拙中寓巧;用笔雄浑健拔,骨肉兼得;用色酣畅淋漓,墨气飞扬,将其"似与不似"的主张彰显得淋漓尽致,观此四屏,可见齐白石鼎盛时期的高妙绝伦。
Lot 2655
齐白石1864-1957
得财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7×69 cm
估价:RMB 1,800,000-2,800,000
题识:得财。豺豹满地,何处爬寻?四围野雾,一篓云阴。春来无木叶,冬过少松针。明日敷炊心足矣,朋侪犹道最贪淫。白石山翁造稿并题新句。
钤印:老白、白石
来源:原藏者为无锡籍纺织业大亨顾肇基,后赴台发展。
说明:题签所示谢寿康旧藏。谢寿康(1897-1974)原名亦銮,字次彭。江西赣县人。1912年被择优送留学欧洲,入比利时自由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14年转学法国巴黎法政学校经济科,获得学士学位。1918年入瑞士罗山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19年和吴稚晖等人在巴黎组织中法教育会,1921年任巴黎中国民主促进会秘书长。1923 年任里昂中法大学校董。1924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同时,在比利时获皇家学院院士,为华人获欧洲国家院士第一人。1929年归国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1930 年任驻比利时使馆代办。1933 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员。1937 年秋,与蒋百里等赴欧洲,第二年被任命为驻法国、比利时文化考察团团长。1941年任驻瑞士使馆代办。1942年,任驻教廷公使。此后,又任过国际联盟同志会秘书长、法国知识分子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社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国立戏剧学校教授等职。1949年,携家眷去香港,不久转台湾赴美国定居纽约,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戏剧教授。1966年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中国文化学院研究部教授,“外交部”研究设计
委员会委员。1973 年,任台湾当局外交部顾问和国大代表。著有《法国战时公债》、《东方与西方》、《蝴蝶梦及其他民间故事》等。谢寿康与家徐悲鸿、诗人徐志摩、学者刘半农过从甚密,结为好友。对戏剧研究颇深,经济、政法著作亦丰。法文《法国战时公债》、《东方与西方》,英文《蝴蝶梦及其他民间故事》等,均在法国、比利时、美国、瑞士印行。
将小老百姓日常劳作所用的工具都摄入画中,最早大概是五代唐赵斡《江行初雪图》(现藏台北故宫),其卷中已有鱼罾之描绘,后来北宋王居正有《纺车图》,将纺车入画。但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这类题材基本上消失于画史。齐白石以一介农民、以一肩之力,将这一传统接续,大概也是他成为无人能出其右的近现代艺术大师的原因吧。
齐白石以农家工具入画,目的多在于以其暂时慰藉自己的思乡之苦。在北京画院所藏齐白石1927年作《柴耙》中,他即题云:“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器一一画之”,第二稿中又题“余小时所用之物,将欲大翻陈案,一一画之。”情犹未已,又题七律一首:“似爪不似龙与鹰,括枯爬烂七钱轻。入山不取丝毫碧,过草如梳鬓发青。遍地松针衡岳路,半林枫叶麓山亭。儿童相聚常嬉戏,并欲争骑竹马行。”其情怀历历可见。
但也有一类,乃是以农具入画,借其谐音,取其嘉义,例如此幅《得财》,画中绘一个清贫的农家孩子,身着单衣,肩扛竹筢,挑着竹筐,打着赤脚,裤脚有一些撕裂。“柴”与“财”同音,取得到财富之意。推而思之,“得”与“德”、“财”与“才”同音,亦或有“德才”之意,中国传统精英文化推崇的含而不露,隐而不发,农家出身的齐白石凭借后天的勤奋好学亦迅速领悟。
回到画面,齐白石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极简练的衣纹,用淡墨几笔勾出眉、眼、鼻、口,重墨写眼睛、眉毛及头发,又以淡赭色渲染了面部、手部、脚部,洋红点脸颊和唇,竹筢和竹筐则纯以墨勾写,而在童子视线之右,可见竹筐上立有一小雀鸟,也正看向童子,形成呼应。整幅画的笔墨极为简练,却刻画出一个还不谙世事的农家孩子的天真无邪情态。
画中右侧,白石老人以篆书“得财”二字直白点题,并长题近作:“豺豹满地,何处爬寻?四围野雾,一篓云阴。春来无木叶,冬过少松针。明日敷炊心足矣,朋侪犹道最贪淫。白石山翁造稿并题新句”。
白石老人的人物画多有草稿,往往一改再改,以求日臻完善,此类“得财图”市场上曾出现过类似的,但大多不题篆字,也极少长题诗句,此件极为特殊。且此件耄耋之年所作,已入自由王国,笔墨老辣,用笔入木三分,通过笔墨的飞白效果,表现耙子和竹筐的质感,白石老人毕生笔墨之功力,可见一斑,可谓画家晚年人物画的经典之作。
此幅题签有“齐白石得财图,谢寿康藏”字样,可知此作为徐悲鸿极为重要的好朋友谢寿康的旧藏。谢寿康(1897-1974),谱名亦銮,字次彭,江西赣县水南乡(今章贡区水南镇)苑田村人。1912年被择优选送留学欧洲,当年入比利时自由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后在欧洲多国留学,获博士学位。谢寿康国学知识深厚,对西方文学、经济学也颇有研究。他创作的剧本《李碎玉》在欧洲大放异彩。旅欧期间,他积极参与海外华人团体组织,曾与徐悲鸿等人组织“天狗会”。他较早接触共产主义思想,曾参与筹组中国旅欧“少共”组织。1929年归国,任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1937年秋,与蒋百里等赴欧洲从事抗日战争的宣传工作。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外交事务,先后出任中国驻比利时、瑞士公使衔代办,也是中国驻罗马首任大使,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战时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携家眷去港,后赴美国定居,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戏剧教授。1974年在台湾病故。
齐白石笔下的作品,多以中国传统的美好寓意如画,因此获得了最普遍的欢迎,无论是军政高层、文艺名流,亦或是普通的劳动大众,都能够欣赏齐白石的作品,取得了大雅与大俗之间的统一。
《沙渚鸬鹚》取俯视的角度描绘沙渚鸬鹚和远村的情景,画作采用两段式构图,以湖面为分隔,远景绘湖畔乡舍、三两成排,有一小桥直通画外,近景则仅用浅墨晕出沙洲,占据画面半幅的河水以留白出之,律动的波浪线是静而大的湖水,于是洞庭碧水的烟波浩渺如在眼前。其间以重墨点出疏密有序的鸬鹚,构图疏密得当、层次井然有序。
鸬鹚,俗称“鱼鹰”,一种善于潜水捕鱼的猛禽,渔民们喜欢驯养它们用来捕鱼。鸬鹚也是齐白石笔下常见的绘画题材。他开始画“鸬鹚”是源于1904年的一次远游写生。当年齐白石追随王闿运左右,在远游江西的途中见到这种鸬鹚,颇有感触,遂挥笔作画。水面加水鸟的模式齐白石非常爱用,齐白石对水天一色、落霞孤鹜的景象记忆极深,这种极简的构图十分符合齐白石“朴”的思维方式,简明扼要又形式感极强,所以这种图式也逐渐成为白石最会做的“拿手菜”。
“衰年变法”之后,齐白石山水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活气息与田园意趣,以及基于真山真水与个人感受相融合、想象,对物象做出的简练表达,是齐白石山水画的独创性和典型特征。画中的“平滩浅渚、水岸鸬鹚、屋舍农家”都是寻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齐白石将这些充满自然气息和乡土之情的物象入画,体现出质朴的生活乐趣和浓烈的家园情怀。齐白石的山水画数量虽少,艺术成就却不亚于花鸟画,他在花鸟画中简练、苍润、遒劲的笔墨特性,充分地在山水画中体现。正如此幅《沙渚鸬鹚》,远景的房屋小桥、中景的水波、近景的沙渚,体现在线条上的粗细、浓淡、干湿、疏密的经营与变化,表现得简练老辣、挥洒自如。屋村乡舍、湖上鸬鹚,这些物象的描绘既根植于真实形象、又不被外在形象所束缚,齐白石“似与不似”的论说在这里得到生动的诠释。
“岐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
——晋皇甫谧《高士传•姜岐》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唐•王勃《滕王阁诗序》
“蒙投辖,愿执鞭。只是盼衡庐,久萦念。”
——明•杨珽《龙膏记•旤媒》
“伊川之东,衡庐在焉,君何不同往耶?”
——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
郎绍君先生讲齐白石书法:“字有画意,是齐白石书法的一大特点。”字有画意,画存书风,齐白石诗书画印相互配合、彰显,形成完整的艺术创造和审美特色。齐白石自谓“书法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齐白石的篆书除直接取法《天发神谶》外,还受到《祀三公山》刻石的深刻影响,更是自70岁后学习秦权,秦权其风格迥异,有较为严肃工整的,笔画方劲健挺,错落有致,生动自然。同时又将目光锁定东汉魏晋南北朝的篆隶碑版和摹印篆。他为了学习刻印,曾用朱笔双勾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由此入门识篆字,于是在篆书上,他一变“篆尚婉而通”的常态,于方整中见生机,在篆隶间抒发自我性情。
本幅篆书“衡庐”的结体近汉篆而又掺隶书用笔,将篆隶融冶一炉,将原来小篆方形起笔改为圆起,转折加重顿笔,纵横涂抹,不与点画细微处斤斤计较,既有秦篆的雄强质朴,又有以古为今的勃勃生气。字的结体随意和行笔流畅,结体的张弛、欹斜、多姿明显得益于他对绘画构图的理解,巧拙之中有着精心的设计,似欹反正。结字大开大合,结体上疏密对比强烈。
相关阅读
向上滑动阅览
旧王孙的无尽江山——中国嘉德秋拍隆重呈现溥心畬巨制《江山无尽》卷
老藤放纵 渴骥奔泉——黄宾虹致陈柱草书《千字文》、李白《草书歌行》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