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JTLU ✦
引言
“心意·智造”(Printing³)通过无人展柜展示和售卖3D打印产品,源自智造生态学院对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的教育模式——融合式教育的初步探索。“3D打印所需的知识横跨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大二到大三的多门核心课程,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有趣、直观地了解智能制造,也能让参与项目的同学探索、实践商业化落地的全过程。” 智造生态学院代理院长朱雨逸老师说道。同时,朱雨逸老师也敏锐观察到校园内部对定制化、创新型产品的需求,于是决定以此为基础设立一个能真正落地的融合式项目。
成立一个3D打印项目需要准备什么?
钱智杰,是2022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他很早就对3D打印产生了兴趣,在大二申请SURF研究课题时,便跟着智造生态学院的郑羽帆老师进行研究。但是在参与SURF项目时,他更多的是开展3D相关的科研,并没有太多机会能够实操3D打印。直到这个项目的出现,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3D打印机,这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兴趣。
钱智杰补充道,自己在选择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时就看重这个学科融合了商科与工科课程,“太仓的创业家学院就正好符合我的期待”。他说道:“所以在朱雨逸老师跟我聊起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对这个项目非常的感兴趣,立马询问是否可以加入。”
图为钱智杰同学
自立项以来,智造生态学院就着手为项目准备坚实的基础支持,包括设备、资源以及启动资金。智造生态学院的制造实验室被誉为“装备齐全的宝库”,拥有全校最多种类的3D打印设备,涵盖了从基础型号到高级多功能打印机的一应工具。项目核心设备——拓竹(Bamboo Lab)3D打印机,以其高速、多色打印功能和开源系统,成为项目团队探索阶段的重要助力。钱智杰,心意·智造项目组长,兴奋地提到:“只需要在A栋里转一圈,就能找到所有需要的设备。” (A栋为智造生态学院的主要教学楼栋)
万事俱备,钱智杰与朱雨逸老师开始招募项目成员。钱智杰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我希望招募一些多元化的同学,既能做设计,也能管理,还能有商业化思维的人。能有3-4名这样的团队成员,一定就能把项目办成” 。很快,朱雨逸老师在学校专业群发布招募信息,招募到了六位同学。
图为 “心意·智造” (Printing³)无人售卖摊位启用仪式团队合照
其中一位成员,凌艺桐,虽然起初她错过了首次招募的机会,但她对3D打印的浓厚兴趣促使她主动联系朱老师。凌艺桐不仅具备机械制图的专业背景,还自学了相关领域知识。面对陌生的3D手办建模挑战,她毫不畏惧,花了一晚自学相关软件操作。钱智杰对她的努力和进步深感敬佩:“她能在一夜之间掌握,真的很了不起。”
图为在凌艺桐首次学习3D手办建模成果
从朱雨逸老师的一个点子,到学院资源的倾力支持,再到团队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心意·智造”一步步将灵感转化为现实。这不仅是智造生态学院用教育创新推动学生成长的真实写照,更是创业家学院融合式教育模式的典范,而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校园开放日的首次亮相
8月14日,项目团队成立后,成员们开会选举了钱智杰作为项目组长。对3D打印充满兴趣的钱智杰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责任,他觉得:“我就是对这感兴趣,愿意花时间。”
尽管项目刚刚成立,钱智杰却不愿错过任何一次曝光机会,尤其是学校安排的开放日。他明确表示:“我得把活动办得好,这是我最短期的目标。”于是,他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然而,事情远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顺利。为了能够展示个性化和定制化的3D打印作品,钱智杰希望每个成员都能快速掌握3D建模,并完成有学校特色的设计作品。他将建模任务分配给团队成员,自己则包揽了项目中的其他事务,以避免让成员们分心。
然而,经过两周的努力,团队成员的反馈却并不理想。凌艺桐解释道:“成员们建模出来的成品,完全达不到售卖的标准。” 面对时间的压力,钱智杰意识到必须调整策略。他决定先找一些现成的设计模型进行打印,确保展位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尊重每个成员的初步成果,依然展示他们的作品。
除了3D打印的挑战,钱智杰还要面对摊位布置、选品等诸多细节。选品时,他特别关注与观众的共鸣:“选择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动漫角色或者最近热门的黑神话悟空。” 他根据打印效果不断调整,淘汰不合适的产品,确保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
为了吸引更多互动,团队还在展位旁设计了抓娃娃机。参与者只需扫码加入微信群,就能免费抓一次娃娃,而娃娃全是他们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小物件。活动当天,展位人气爆棚,600多名师生加入了他们的微信群,现场售出了1200元的产品,线上订单又有800元。
图为团队参与校园开放日
技术和商业问题可求助创新工场和浦创汇
经过第一场活动,钱智杰逐渐发现,作为领导者,他不仅要亲自处理所有事务,还得面对团队成员态度的不同。有的同学加入项目是为了兴趣和学习,有的则是为了经济回报。钱智杰的初衷时希望通过兴趣驱动团队成员,而非依赖工资来衡量付出,“我希望大家能安心学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为工资工作。”但随着项目的推进,他意识到如何平衡学习与经济奖励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挑战。
图为C栋1楼浦创汇空间
在此期间,钱智杰的烦恼也逐渐影响到他业余时间的放松方式。大数据推送的项目管理和3D打印相关视频,激发了他对项目发展的思考。他开始意识到,要让3D打印项目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正规化运作,成立公司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
幸运的是,朱院长早在项目立项初期就已联系创新工场,希望能获得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钱智杰提到成立公司和管理的问题,创新工场的首席运营官苏倩老师鼓励他们入驻浦创汇。钱智杰认真准备了申请,经过多轮打磨,成功入驻并获得了实验室资源、办公场所以及分别从两个平台获得的1.5万元和3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为项目的商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助力。
大雨中的坚持与感动:小女孩4小时的驻足观看
时间很快来到了10月,团队受邀参加了西浦国际日活动,第一次将展位从太仓校园搬到苏州园区校区,准备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3D打印项目。然而,活动当天却遇上了大雨,现场的情况变得相当混乱。由于天气原因,打印机无法正常展示,抓娃娃机也无法使用,展位的布置显得杂乱无章。由于没有准备“Plan B” ,团队感到非常不安。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团队决定把不必要的物品撤掉,只保留展示的产品。随着雨势逐渐减小,下午两三点时,展位前终于迎来了更多观众,也恢复了正常的展示。
图为团队参与国际日活动照片
尽管活动一开始的准备并不顺利,但有一个瞬间却深深打动了钱智杰。他回忆起现场有一个小女孩,她一直盯着3D打印机看了整整四个小时,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打印模型一点点成型,完全不肯离开。钱智杰感受到她的专注和好奇心,他深受触动,意识到3D打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激发孩子们兴趣和创造力的工具。钱智杰说:“相比单纯的理论学习,能够让孩子们亲自设计、亲手制作并看到成果,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 他希望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早早地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工程师的思维和创造力。
谈到工程师思维,钱智杰回忆起自己当时在尝试制作一个太仓校区建筑圆环模型时的经历。起初,他向学长安家宝借了一个圆环模型,但模型在3D打印时并不符合基本操作逻辑。于是,他与团队成员凌艺桐合作,调整了模型的平面,使得打印效果更加平滑。然而,即使如此,第一次打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底部的纹理板使得成品粗糙不平,为了追求更精细的效果,钱智杰更换了光面板,使打印出来的表面更加光滑。接着,他还尝试使用更精细的喷头进行打印,但这又带来了拉丝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钱智杰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查找解决方案、调整打印参数,最终经过五六次的测试,才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经过这些实践钱智杰意识到,3D打印不仅仅是完成一个作品,更是在不断的优化中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钱智杰总结道:“最终,所有设计的落脚点都是服务于人。通过3D打印,哪怕是孩子们也能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
项目成员的去留:每一次变动都是成长的契机
到了11月,钱智杰带领团队已经经历了三次活动,他终于有了停下来反思的空间。这段时间紧张的项目推进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尤其是在团队成员的配合上,他深刻感受到当前的团队管理和运营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为了找出问题所在并做出调整,钱智杰决定与项目成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对项目的看法、对他的领导方式的反馈,以及对自己工作的感受。
谈话后,两名成员选择主动退出。第一位成员希望项目能转向更具工业性质的发展方向,摆脱对学校活动和订单的依赖。然而,作为项目领导的钱智杰认为,这个转变步伐可能过大,尤其是考虑到工业领域的3D打印设备成本较高。第二名成员则更倾向于从事科研工作,认为该项目的商业化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不符。两位成员的离开使钱智杰深刻认识到,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与项目方向的契合度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这次谈话也让他了解到成员想法和动力。他特别提到了徐政炜,他希望能够将自己在暑期创新创业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项目中。凌艺桐则非常喜欢参与各类项目,并在项目中不断思考“如果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项目会是什么样的?”她也凭借自己在建模方面的能力,开始在学校里组织建模培训,逐渐成为项目中的核心力量。她的讲解也得到了团队成员的认可,钱智杰特别提到:“每一次建模的讲解,她讲得都比之前更好。”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不仅加速了团队成员的成长,也增强了项目的整体执行力。
图为凌艺桐在主讲Nomad建模课
为项目的未来铺路:从团队管理到跨专业合作的探索
在初期成员变动和项目进展中,钱智杰对团队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意识到,要发展项目,必然需要更大的团队。如何管理这样一个更大的团队,成为了他面临的挑战。幸运的是,钱智杰在创新创业辅修课(ENT)中学到了很多关于领导力和团队管理的知识,尤其是“Leadership and Communication”这门课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中提到的领导人格多样性让他受益匪浅,教授指出并没有最优的领导人格,而是要根据不同情境和团队需求灵活调整领导风格。“这让我明白了领导力并不是固定的标准,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场景和团队的需求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通过这门课程,钱智杰不仅学到了理论和技巧,也扩展了自己的视野,意识到作为领导者,除了关注团队的需求,还要理解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目标,才能更好地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凌艺桐回忆说:“这个时候,钱智杰提到的一个制度叫做OKR,我感觉非常有趣。”钱智杰解释道:“我们现在的项目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分部门方式不同。项目被划分成多个小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不同的工作,比如管理团队、展示团队、销售团队等,每个小团队都会有一个负责人。”通过OKR的引入,团队成员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同时也能更好地协调和配合。
在团队扩展方面,钱智杰开始利用更多的招募渠道,如通过太仓学生发展协会的公众号发布招募推文,吸引更多有志于3D打印的同学加入项目。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参加浦创汇的Masterclass创业课程,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项目负责人和创业者。钱智杰意识到,参加这种活动不仅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建立起与其他项目和团队的联系,促进思想碰撞和合作机会的产生。
同时,他也通过与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老师合作,借助他们的资源和推广帮助项目的发展。钱智杰提到,他与艺科的学生也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可能的合作机会。艺科的学生希望通过3D打印将一些画面呈现出立体感,这为项目带来了新的创意方向。
现在的“心意·智造” 团队已经汇集了来自不同专业学生的智慧:范雨石和徐晗洋,两位来自智造生态学院和智能机器人学院的博士生加入为团队带来了深厚的专业积累,他们专注于技术细节,确保打印质量和流程的可行性;本科生成员熊乐远、聂玺、凌艺桐、许政炜和魏字成等来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他们的加入为团队带来了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运作的双重视角。钱智杰笑称: “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但这正是团队最特别的地方。”
尾声
作为融合式教育的探索前锋,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不仅通过创新创业辅修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还通过创新创业支持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支持。无论是技术资源、设备设施,还是创新工场、浦创汇创新创业平台的帮助,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实践舞台,让他们不仅能在课堂上掌握知识,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尽管3D打印技术目前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但“心意·智造”的梦想远不止于此。团队始终将3D打印视为起点和工具,而非终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计划引入更多创新手段,持续优化服务以满足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在这一愿景的指引下,团队还致力于通过与学校各学院的深入合作,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例如承接各学院或学校整体的礼品采购项目。
记者、编辑:丁莹
新媒体:丁莹
审核:张晓军、许晓旻
创业家学院(太仓)融合式项目|机器人设计与实践的探索之旅
走进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之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