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魔专栏」色域用印象主义涂模型
文摘
2024-08-20 23:30
中国台湾
涂模型会画“氛围”“整体滤镜”的确实少。而上图每张都有一个不同的蓝绿黄、紫红黄、蓝紫红氛围。
更“真实”的光不是死白球vs.纯绿草,各个物体各个孤立的正确颜色,而是环境中所有颜色光碰碰撞撞的总和。
了解了光和颜色的构成,西方美术佬能总结,更复杂的光和环境画起来反而更简单,因为所有(大部分?)光只是红绿蓝三个光组成的,当它们三者一起还只会变白变灰,所以真实生活的光总是汇聚成一个“和谐”、“完整”、“简单”的色域gamut:更真实的生活的光确实复杂,但也更和谐,想来是因我们的动物大脑进化把普通的生活看成和谐淡定的感觉。当西方美术史想画更现实的风景和色彩,需要的不是先研究10万个像素的刺猬颜色,然后全部巧夺天工地精准调黄。而是,从一套能概括色彩的颜料,或说一个色域里,涂比较亮的刺猬白毛和暗的刺猬眼睛。色域是啥?“色域”gamut在色轮上划出一个作品最纯的颜色的边界。原理1.准确的色轮,是基于准确的对光(和颜料)颜色变化的记录。原理2.颜料混杂时发生的减色和加色,和红绿蓝光的相加相减是一致的;
原理3.生活中的光和色彩也是红绿蓝光的相加和相减。现实的风景不可能让我们同时看见鲜艳强烈的黄光和蓝光,最多只有鲜艳的绿光、黄光、红光。那么,当我们想画任何自然的风景,我们的思维可以是:先找风景里最纯的几个色相,这些最纯的颜色是调不出来,必须用那么纯的颜料才能画的。而读者你、原作者、和我,在画的过程中搞点什么别的方便的颜料,没人能来远程制裁……但一开始选少颜料的意义就是把色彩框在一个和谐且完整的色域里。而且如果用得多的话我们/观众就能直接看出来了。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咱不出门,又如何掌握环境和氛围。答案是…把一个更典型的风景色域的端点,用作最初的颜料,更“坚决地”套在我们无聊日常的物体上:而我们可以注意到,这蓝紫红雪人,和绿橙人坦克,“本身”是不鲜艳的白雪人,灰军服,而最初的颜料和色域的端点都是所处风景里最鲜艳的“冷暖”两端的颜色。夸张的色域的端点,也作为最初的颜料,一开始就划定了颜色的范围。而“冷暖”不见得有个什么温度,此时西方美术史还在画的现实的“冷暖”无非是蓝天的光更蓝、土的颜色更黄橙。
笔者,是个模佬,从涂模入坑,发现各种“画画美术颜料”卖的都是最鲜艳的颜料。我那会儿当然是懵逼的。这咋么用啊??我得画什么彩色卡通用得上这些鲜艳颜料?
求求卖漆人把正确的肤色啊、军服色漆卖给我,让我填上去吧。因为西方美术史到今天,新人入门的路都不是琢磨物体的真空球形鸡正确颜色,但此专栏还是从远古时代的轮廓和分块填色一路写来Y。专栏上篇还提到,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用“选少颜料”和完整的色域去理解。哪些作品呢?比如没发展到融为一体的氛围光的老分块填色,和美术史之后又更解放的路数。当笔者水平更差,无论我涂什么,无论我画得细还是不细,我的色域都是无脑、极端、破碎、彼此孤立的。我:“我先填一个黑甲,然后往右边呢我要蓝色~蓝蓝蓝蓝越来越蓝!罩袍呢我要红色,来个紫-红-橙的过渡。哎呀我这色彩真丰富呀!”反过来讲,选少颜料,在少数颜料划定好的范围内恣意地调色,色彩才真的更轻松又丰富。是要跟上图这些常规保持队形,还是整点别人不轻易探索的色彩,全凭读者的思考和取舍。然后下篇我们看个不用色域和选少颜料画模型的实例,哈哈哈。但事成之后又把选少颜料的思维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