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基层首创精神,点线面结合探索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低碳零碳化发展模式,2021年以来温州市全面推进浙江省低(零)碳乡镇(街道)、村(社区)试点建设,打造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低(零)碳试点。
绿色建筑
低碳改造焕发新生
在双碳背景下,低碳建筑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趋势。乡村农居改造在保留古建筑、古村落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提倡就地取材以及竹木制品的应用。
龙港市三园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既有保留建筑,注重对废旧砖瓦、木材等乡土建材就地回收再利用,在建材选择上优先选用低碳环保材料,再现“渔夫传奇”乡村风貌。经初步测算,以拆除重建方式实施改造的,砖混木瓦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1/3左右,其通过砖瓦、木材回收带来的减碳量相当于建材生产阶段产生碳排放量的12%;以修缮加固方式实施改造的,碳排放强度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10%左右。现阶段,三园社区通过低碳化拆建,相较于拆除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实现碳减排量1070吨。
龙湾区瑶溪村实施了古建筑低碳迁建工程,瑶溪钟秀园内共有7栋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时期古建筑,均是采取整体迁移的方式。作为近年温州市规模最大的古建异地迁移工程,这些古建筑与瑶溪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融为一体,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形成了一道古建筑群落人文景观,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节省建筑材料,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龙港市三园社区
低碳农居改建
龙湾区瑶溪村钟秀园
省级非遗“麦麦酒”
绿色出行
便捷低碳通行无忧
在交通领域,温州各低碳试点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共享单车、电动车、公交车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同时,加强充电桩的建设,统筹公共资源,推动公交、慢行等绿色出行网络建设。
瓯海区泽雅镇地处山区,地大面广,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村百姓出行极为不便,“车难找人”、“人难找车”的现象十分显著。为此,泽雅镇纸源村党群服务中心推出“卡卡党员顺风车”志愿服务项目,发动党员村干部自发组成党员顺风车队伍。同时农村道路交通出行平台已在微信小程序试运行,目前在册顺风车已超200辆,利用大数据,使人车信息互联互通,缓解山区出行困难,在补齐山区交通短板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交通碳排放。“山区版顺风车”还受到央媒点名表扬。
鹿城区锦园社区全面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建设,将常年处于荒置状态“废地”建设成电瓶车共享车库1个、共享驿站3个,新增电瓶车充电位21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位10个,有效解决了电瓶车、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助力居民开启绿色出行。
低碳意识
深入人心共筑绿色梦
低碳意识是推进低碳化进程的动力,居民低碳意识的提高是形成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鹿城区大南街道创新性制定“衣食住行用育游养”等八方面绿色低碳创建标准,积极推进辖区绿色低碳示范创建工作,目前参与绿色低碳生活创建人数已累计达103万人次。现已建成大南街道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体验馆,打造魔法互动墙、光伏发电、触控投屏、动感单车、场景游戏等六大体验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展示绿色产品、体验低碳生活、宣讲绿色低碳理念等,切实增强公众互动,全方位展示绿色低碳经验。
鹿城区大南街道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体验馆
来源 |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处、温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龙湾分局、瓯海分局、龙港分局
编辑 | 李安琪 初审 | 金雨桐 审核 | 周洛嫣
长按二维码关注温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