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 | 低(零)碳试点:生态农业引领向绿新生

政务   2025-01-10 16:25   浙江  
编者按

为鼓励基层首创精神,点线面结合探索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低碳零碳化发展模式,2021年以来温州市全面推进浙江省低(零)碳乡镇(街道)、村(社区)试点建设,打造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低(零)碳试点。


作为农田、森林的主要分布区域,乡村试点的产业普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也是农业领域减碳增汇的主战场。温州各试点积极探索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实施规模化生产、生态循环种养、绿色有机种养等方式,有效降低农业领域碳排放。







北塘花果飘香田园综合体

乐清市北塘村大力探索“头雁领航、产村融合”模式,打造“一年四季花果飘香”的田园综合体,把乡村的资源、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经济优势。北塘花果飘香田园综合体占地面积1300亩,涵盖农业种植园、花海等项目,目前已形成以草莓为龙头产业,其他种植果蔬四季持续供应的农业产业链。园区内基础设备齐全,田间路网、沟渠完善,配备微喷和内镶式滴灌系统,实行肥水同灌。园区引入循环农业的理念,推广秸秆返田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种地与养地有机结合,打造循环种养模式;大力推广生物防治,使用生产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塑料薄膜,减少化肥使用;同时结合智慧系统,加强生态循环农业监控。下一步,基地将充分整合资源要素,制定新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田园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农耕文化博览园、花海、山上游步道等各项产业项目,全面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乐清市北塘村花果飘香田园综合体






永兴数智都市农业园

龙湾区永兴街道积极建设“永兴数智都市农业园”,项目位于永兴街道永民村和永乐村,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创建以“数字农业示范+研学文旅体验”的发展模式。目前,农业园核心区3000亩已实现数字化改造,构建了全域数字化农业管理“一张图”,通过引入种植管理系统、全域数字管理系统、AI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等技术,形成一个涵盖种植、加工、物流、营销、交易等全产业链的数字大脑,有效提升水稻生产效率、降低农药化肥依赖,推动农业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项目以“艺术田园”“博学田园”“智慧农田”为载体,规划设计稻田景观带、数字农业展示中心、教育研学基地,以这片农业稻田为教学场所,植入劳动教育、粮食科普、农业实践、科技拓展等功能,融合千年水稻文明与现代乡村美学为一体。农业园现已布局形成“乡村萌宠”“清莲煮茶”“户外婚庆”等业态,计划引入田园集市、欢乐农田、农情体验等项目,打造“零污染生态农业园”。

龙湾区永兴街道数字农业中心





霓屿紫菜现代产业园

洞头区霓屿街道牢牢抓住紫菜这一富民产业,推动紫菜现代园、紫菜文化体验馆等14个项目建设,建成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管理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创成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洞头紫菜获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从“浙江省紫菜之乡”到“中国紫菜之乡”的华丽升级。通过推进紫菜粗放型加工向清洁化、标准化加工转变,提质发展传统养殖,同时大力发展紫菜、贝类和鱼类的复合养殖,构建形成以藻类、贝类增殖为主题的海洋牧场-霓屿紫菜现代园,实现了传统的耕海牧鱼模式向新型环境友好的碳汇渔业转型。据统计,霓屿街道紫菜养殖面积达2万亩,总产量达3万吨,总产值突破2亿元,深加工企业产值达1500万元。

洞头区霓屿街道万亩紫菜养殖图



来源 |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处、温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龙湾分局、洞头分局、乐清分局

编辑 | 李安琪   初审 | 金雨桐  审核 | 周洛嫣


长按二维码关注温小保



温州生态环境
环保宣传与环保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