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怡老师近4篇文章

文摘   2024-06-07 22:30   新加坡  

 ✦ 

点击蓝字

关注小曹


“一只传播学咸鱼”为您带来的


传播学前沿观点


来源

网络

No.1  

Mou, Y., Lan, J., & Huang, Y. (2023). Good night versus goodbye? Comparing the mourning remarks of virtual and human uploaders through a data-mining approach. New Media & Society, 14614448231212822.


为了回应虚拟人类的快速增长,本研究调查了年轻观众,特别是 Z 代观众,对虚拟上传者(VTuber)的态度和看法。


研究者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指向“已故”虚拟上传者和已故人类上传者以及人类名人的在线哀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比较。出现了两个显著模式。


对虚拟上传者的悼词与涉及人类名人的悼词大不相同。而对无身体人类上传者的悼词更符合对虚拟上传者的看法,但对于有实体的人类上传者的悼词更符合线下名人的看法。


研究结果表明,年轻观众正在逐渐习惯在线环境中的虚拟存在,并开始根据相似点(在本例中是实体程度)将人类当作机器对待。沉浸在虚拟空间中的年轻一代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生命、死亡甚至人类概念。



No.2  


Pan, S., & Mou, Y. (2024). Framing the Discourse of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A Content Analysis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 Posts from the Postfeminist Perspective. Women’s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1–21. https://doi.org/10.1080/07491409.2024.2331172


鉴于中国推出了三孩政策并目前出生率下降,对怀孕和产后话语在中国社交媒体公开讨论、构架和引导的全面认识仍然缺乏。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在微信公众号上有关分娩的话题的描绘和构架,这些公众号作为一个开放的在线媒体平台,中国用户主要在这里获取每日信息。


采用互补性探索数据分析框架进行内容分析,检查了来自各种微信公众号的155篇有关怀孕和分娩的帖子。分析结果显示出四个一般性和四个问题特定的框架的辨识。


研究揭示了一种后女权主义意识形态植入在微信公众号上有关母性话语中,其标志性特点有两个明显特征。首先,在两种叙事的对比中体现出来:名人理想化和自主普通妇女的描绘。第二,它在国家审查的范围内运作,鉴于中国政府在塑造和限制有关性别、生殖和母性讨论方面的重要影响。



No.3  


牟怡、官奕聪(2023)人机传播中社交线索的使用与效应探析。《全球传媒学刊》第10卷第5期,71-87页。[C刊]


本研究区分了社交线索、社交信号和社交反应三个相关却不同的概念,探析了人机传播社交偏差的原因。


研究发现,社交线索传递时的损耗、带有意图的社交信号编码解码过程的不同以及用户自身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用户最终的社交反应与预期不符。


No.4  


Pan, S., Cui, J., & Mou, Y. (2023). Desirable or Distasteful? Exploring Uncertainty in Human-Chatbot Relationshi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11. https://doi.org/10.1080/10447318.2023.2256554


当今AI驱动社交聊天机器人的高级用户在与这些虚拟代理建立关系时,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和顾虑。


为了系统分析用户的顾虑,并补充当前以西方为主导的聊天机器人研究方法,研究者对在中国在线社交聊天机器人社区报告的用户经历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全面观察。


结果显示出四种典型的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关系不确定性、本体不确定性和性别不确定性。研究者进一步进行了可见性和情感分析,以捕捉用户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响应模式。


最终发现用户对社交聊天机器人的识别是动态和情境化的。研究有助于扩大、总结和阐明用户在与AI代理建立亲密关系时所经历的不确定性和顾虑。


END



往期推荐



匡恺老师近4篇文章

谁用谁省力!专为科研打造的AI提效工具

三个有道德风险的实验


一只传播学咸鱼
武汉大学传播学本硕➡️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在读博士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