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揭秘背后的稀缺心态

文摘   2024-06-29 20:00   中国香港  

推文源文

蒋莹, 胡佳, 冯靓瑜, 任启丹. (2024). 贫困经历下稀缺心态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32(5), 728-737.

各位小伙伴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饥饿时满脑子都是“干饭”无法思考其他,或者在发工资或者生活费前夕,钱包空空时,也是无心工作与学习,一心只想“暴富”,怎么解释这一心理现象呢?正如宋代诗人陈师道所感叹的那样“我独不念此,人穷令智短。”当一个人陷入困境,他的想法就会变得有限,这一切都是因为“拥有得太少”。

稀缺理论(scarcity theory)解释说,我们的注意会被“拥有得太少”的资源捕获,导致对稀缺资源高度关注,忽视了其他信息,造成管窥效应(tunneling effect),正应了那句俗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出现“人穷智短”的现象,是由于金钱和物质的匮乏抓住了穷人的注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与金钱相关的问题,造成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来解决其他问题,容易做出例如过度借贷这样透支未来资源以立刻解决当前困境,但忽视长远发展的短视决策。长期处于贫困的人,由于长久的思维惯性,难以抑制这种注意聚焦,形成稀缺心态,最终影响个体的认知与决策行为,进一步加深贫困。

稀缺心态作为一种思维观念,能够让个体有选择性地组织和编码接触到的信息,“寒门”中持稀缺心态的孩子面临物质环境剥夺和教育匮乏时,眼前的苟且就足以占据全部视线,如何能思考诗与远方?“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由自己的心态选择和过滤后的样子,我们往往从自己独有的视角理解一种经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和反应。例如对智力持有不同心态的儿童在面临挑战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在Dweck的一项实验中,让儿童依次完成由易到难的拼图游戏时,认为智力是天生且不可改变的儿童在遇到困难的拼图任务时,更多地选择放弃,在得到实验者的提示完成当前任务后,也不愿意再有更进一步的尝试;而认为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提升的儿童在遇到困难的拼图任务后会反复尝试,直到正确拼出图案,之后仍会尝试更难的任务。

正是由于我们所持有的心态进一步指导我们采取行为,因此持稀缺心态的“寒门子弟”在面对困境时可能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表现出更差的记忆力,更没有耐心,抑郁、焦虑的风险更高,导致他们无法发挥潜力,也无法作为健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陷入更不利的发展之中,这也就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了。

“拥有得太少”捕获了大部分注意,那如何变得“富足”,使注意“解脱”出来呢?

寒门贵子,贵在心态”。不同心态以不同的方式建构世界,从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应对困境,因此面对相同困境时,不同心态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发展结果。若从内在观念上转变儿童对贫困的认知与信念,让孩子意识到“寒门不寒”,以积极心态应对困境,充分发挥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主体性,提升贫困儿童的行为表现,打破潜在的贫困循环将成为可能。下面提供3条可行的措施:

一、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

生活中,“教育促进平等了吗?” “努力有用吗?” “小镇做题家”等热议话题频发,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全面看待贫困问题,批判性地看待不公平的社会条件,知觉到努力可以改变现状,并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培养批判意识,改变儿童对贫困问题的看法,进而改善后续行为表现。

二、塑造儿童的流动信念

“我走了很长的路,吃了很多苦,才将这篇博士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一篇走火网络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我们看到一个坚毅的灵魂通过努力从小山坳向山顶攀登。在生活中,可以为经历贫困的儿童树立这样的榜样,教育儿童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身份背景等因素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鼓励他们接受挑战,塑造通过努力可以让未来生活得更好的信念,从而坚持学业积极投入学习。及时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才能,体会到成功的自豪经历会提升孩子积极的自我评价,让他们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自信、坚定地大步向前。

三、培养儿童固定化的习惯

常常感叹“要是和吃饭一样简单就好了”,为什么“吃饭”简单呢?因为它是自动自发、不需要付出努力的习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为孩子预留学习的空间,固定学习的时间段,列出学习清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节约认知资源,使有足够的认知资源去解决问题,抵制诱惑,提高行为表现。将注意从稀缺中解脱出来,寒门学子面对风浪,也能逆流而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全文PDF)

一只传播学咸鱼
武汉大学传播学本硕➡️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在读博士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