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这个栏目,计划保持一周更新一次,让我尝试用民族志的写法来深度分析一下我的日常生活,表达我眼中的香港(在香港生活学习刚好一周年,材料很充实💪)。
香港(平价)火锅真难找啊
来香港之前,我是绝对的火锅星人。在武汉念书的时候,基本保持着一周1-2次火锅的节奏,来了香港后,每天都在被香港火锅店的价格劝退。
特别是,酱料区竟然没有北方火锅的麻酱,韭菜花,和酱豆腐,差点意思。
https://i.ytimg.com/vi/MU9s19AuUJY/maxresdefault.jpg
最近总算是找到了一家可以二刷的牛肉火锅店,虽然是清淡的潮汕风味,但还算满意。
想到很久之前在武大梅园呷哺呷哺和同学聊天,一致认为吃火锅是最拉近人际关系的一种美食仪式。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不用太迁就别人的口味,同时热气腾腾的场面自然为聊天氛围增添滤镜。
火锅让开心加倍,也让伤心减半。
和好朋友围着火锅各种倾诉,即使是冰冰冷冷的话题,在火锅里滚一圈,也变得温温暖暖。
香港就很不一样了。
刚来香港,食堂里较为严格的分餐制就让我有了不好的预感:果然这里是分享类食物的荒漠。
相比需要在一锅里混吃的模式,一人一份,各吃各爱更受欢迎。
更重要的是,大家只要顾好自己碗里的调味,不用想着一锅里先下什么后下什么,调料怎么调,帮别人下这个等别人捞那个......
太不独立了,也太不高效了。
可能这就是香港火锅难得的原因。
面也少见
烹饪过程麻烦的食物在香港都得面临猝死的危险。
比如:面。
北方爱面,南方爱米,香港地区爱方便面。
我有次在食堂误点了一碗淮山面,发现竟然是方便面,还是煮过了头的感觉,有被30左右的价格吓到,也被略逊红烧牛肉泡面的口感吓到。
所以我开始在校园外努力找面。
收获甚微,可以说是没有。
方便面占领了这个区域。
于是我开始依次怀念:
1)武汉的热干面,红油酸豆角混着一口面,顶饱,好吃。
2)陕西的油泼面,滚烫的油泼在辣椒上,大老远就是扑鼻的香味。
3)河南的烩面,黏黏糊糊一碗,面片都是现煮。
...........
https://i.ytimg.com/vi/mlM8PrsZr5o/hqdefault.jpg
直到最近我终于发现,香港最好吃的面是:
日本拉面。
没想到,最后竟然是日料。
此处需要引用:
https://foreignpolicy.com/2009/11/19/how-sushi-went-global/
How Sushi Went Global
当然很大可能是料理包,因为出餐速度真的很快 (大约三分钟)。
没有(正经)辣椒
吃面想配点辣椒,发现一股子工业辣椒的味道。
找到一家川菜(十二味),吃一口正宗麻辣的香锅,都要感动好久。
这里的辣椒对我来说都过于温柔了。
光看量,辣椒很充足。
但是味道有一种被驯化得很礼貌的奇怪感觉。
之前吃重庆火锅,辣椒猛烈地像是把人要烧了,没吃几口肉菜,就被辣饱。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1114/89d506110d914fecb82cfbc432d67b20.jpeg
香港辣椒,更像是走了个形式。比如刚吃的麻辣鸡翅,换成红烧鸡翅,也非常合理。
辣椒素能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而産生愉悅,也能促進新陳代謝。
辣椒这种好东西在香港就行不通了。
想想以前经常吃辣味的我自己,一天都会很兴奋。
吃之前期待,吃的时候被辣到,吃完了回味无穷。
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辣味吃的少很多了。
好像逐渐学会长期保持冷静的状态。
冷静地工作,生活学习。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