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卫永丨写于军校毕业25周年聚会

职场   2024-10-12 22:23   贵州  

(点击上方,关注复转人生,获取更多资讯)


这次学校毕业25周年聚会,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又坐了回绿皮火车。

细想起来,这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又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两个小时的车程,使得我有机会重新回味下,当年返校回家时,乘绿皮火车,所带给我的美好记忆。

与绿皮车最美的相遇,要追溯到1996年9月,在南下求学的过程中,从杭州东站坐车前往广州。

那时,杭州作为较大枢纽站点,停泊着南来北往的列车。

从站台上往下看,都是清一色的绿皮火车,车子一般有二十来节车厢。每节车厢长约三四十米,并在每节车厢的中间都有一块白色标牌,注明起点与终点的站名。在标牌的上方是车厢的中部,一般都按上了透明的玻璃窗,上下各一半,可以自由滑动,以利于开窗换气。

我跟着站长快速来到列车,只见车厢内的布设也是左右座椅均匀排列,分别为三人座与两人座,在座位的上方,一般是用钢管通过插槽固定而制作而成的行李架。

那次,我的座位就在靠窗边的行李架下,挨着列车员而坐。

这也有幸受到列车员的全程关照,每到一地,她都会详细介绍起当地的人文故事与富饶特产。特别是接连经过江西与湖南这两块红色革命土地时,她总是会用包含深情的语言,生动地说起伟人在革命进程中,所发生过的感人事迹,也很自然地聊到主席与两地方之间渊远流长的故事来;最后为鼓励我,还特地朗诵起了《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从她的述说下,我不仅真切感受到“脚下土地的厚重”,同时也体会到青年需承担的责任,它不断激励我勇敢前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促使我顺利通过学前的强化训练与体能测试等难关。

这个结果,追踪溯源,我想与这次绿皮火车的际遇、与那位列车员给我的勉励是绝对分不开。

而,在绿皮车上最难忘的故事,定是1998年8月,坐车时所遇到的那份经历。

当时,长江正遭遇百年不遇的洪峰,全国人民都在为抗洪救灾而努力。而我们是学生,同时学校驻地又远离灾区,因此,我们没承担任此次救灾任务,我们也按计划按时离校返乡。

恰巧,在火车上,坐在我们身边的有来自湖北的老乡,并且还有三位读幼儿园的小朋友。

刚开始,只见小朋友们不时地朝我们这边望望、笑笑,当时,我们也没太在意。

直到后来,三位小姑娘托她们的父母要我们签名时,我们这才问起了缘由。

原来,战友们在湖北抗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小朋友们,使得她们对军人有无比的敬佩之情。

趁机,我们也与她们分享了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些精彩故事,讲起了学校组织40公里野营拉练时的情景。

同学们5点整起床,经过简单洗漱,整装出发,一路相继走过公路、山路、水路,但令人难忘的事,是在拉练开始后不久,有同学因为脚底起泡,走路出现异常情况,行军速度也变得迟缓,但大家还是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硬是靠互相鼓励、相互搀扶,走完了全程。

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小朋友们听得入迷,听完都为我们不倔的精神,竖起了大姆指。

后来,这三位小姑娘,真的被当时我们的叙述所感动,进而发生了心里效应,她们当中有人也选择了军人这一份职业,成为我们的同行。

这又绝对是绿皮火车带给我们的缘分,存续着那份记忆,让生活着了色、添了彩,让绿色梦想延续,为我们当时的行为而自豪。

同样,绿皮车上,最温馨的画面,是在1999年的放寒假时的回程上。

那时我们的放假时间正好与农民工返乡时间重叠,再加之广州历来是劳务输入大省,每年此时上车返乡的人流量特别大。

此时的硬座车厢,座位与车上人数相比,比例严重失调,车厢里从头到尾都是人,显得特别拥挤。那接踵而至的人群,让人想上趟洗手间,也变得是异常奢望。

可就在那种情况下,车厢里,突然传来小孩刺耳的哭声和人群杂乱的吵闹声,凭着职业敏感,我们箭步向前,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

得知,两人是由座位而引起争执,进而产生矛盾。面对此景,车厢里的同学,便想出一个办法,由我们为主体,成立临时秩序维护队,协助列车管理员管理车厢内秩序。

我们把小孩、妇女、老人作为重点照顾对象,优先安排座位,其它人员则一律轮流站与坐。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车厢内变得寂静无声,大家也相安无事,而更可喜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秩序变得越来越好,最后,大家交谈甚欢,其乐融融的氛围随之形成。

记得,有一位老人在下车时,使劲抓住我的手说,“小伙子你们真有办法。”

我心里由衷感慨道,老人认可的绝对是那份对军人的信任之情,同时更多是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希望我们一如既往保持好作风好传统,多为人民做实事好事……..

沉思中,抬头望车窗外,灯火渐明,此时也听到列车员正拿着扩音器说道,前方到站杭州南,这也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远远看见老朋友在车站上不断地向我招手,情景相融,“绿皮火车”带给我的感觉还是那样的美好如初!恐今生难忘!

复转人生
分享故事,服务战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