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第二次“高考”

职场   2024-10-09 23:02   贵州  

(点击上方,关注复转人生,获取更多资讯)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通知书陆续送达到考生手中,2024年的高考也就此落下帷幕。

我家娃在他人生的“大考”中虽然发挥有些失常,但也算幸运地被一所“211”院校录取。

回想起从高考的紧张三天到查询成绩,从志愿填报到查询录取结果,短短一个多月,作为高三家长,仿佛又参加了一场高考,过程是煎熬的,刺激的。

几家欢喜几家愁吧,孩子无论考得如何,都是对其寒窗苦读十余载的一次检验。

但高考录取绝不仅仅只看分数,你所取得的分数,应该与你所报的院校和专业相挂钩。“三分靠成绩,七分靠志愿”,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本身。

作为一个绞尽脑汁研究和填报2024年高考志愿一个礼拜的家长,趁着自己记忆力还没消失,赶紧给战友们归纳总结一下,希望对明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战友有帮助。


搞清楚高考填报志愿的“潜规则”

不管干什么,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概念。对于高考报志愿来讲,必须搞清楚它的“潜规则”。


 “什么是物化捆绑”?

教育部规定,2024年全国所有新高考的省份(除了新疆、西藏不执行新高考),都是执行物化捆绑(专科不受限制)。

所以今年高一升高二的家长要注意了,孩子选科的小三科,其中的两科必须要选的是物理和化学,物理和化学,物理和化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呢,以2024年在天津招生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例,不限科目要求的专业数13271,占比43.43%,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专业数12678,占比45.46%,物理(1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专业数1631,占比5.59%,化学(1门科目必须选考方可报考)专业数132,占比0.45%。也就是说,选物理和化学,至少有95%的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是可以选择的。

所以,一定要选择物化,除非孩子喜欢文科(2024年高考对于文科孩子确实不友好,竞争激烈,专业选择不多)或者对物理化学有一门学起来确实困难的。


 “什么是提前批?

提前批主要是一些特殊院校和特殊专业,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军事、公安、政法、航海、飞行、小语种、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体育类、艺术类等院校和专业等。

提前批次录取的时间比正常录取批次要早,一般在正常录取开始之前完成录取工作。

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往往对考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达到一定的高考成绩,还可能需要通过体检、面试、政审等环节。而正常录取批次的院校,通常只需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相应的分数线。

此外,提前批通常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不是很多,通常是可以填3个左右的学校,有些类型甚至只能填1个学校,

而正常录取批次则有多个志愿可以选择。如果考生在提前批次被录取,则不能再参加后续批次的录取。但如果考生在提前批次没有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其参加后续正常录取批次的录取。

如果孩子想将来进体制、文科生冲名牌大学、家里在某一领域有资源的话,提前批的一些院校和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像在今年,很多省份提前批的一些警校、学院提档分数都超过了一些“985”,原因大家都懂得。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实行新高考政策省市的一种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它允许考生在同一录取批次中填报多个平行的院校志愿。

这些志愿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意味着它们都被视为第一志愿,但仍然存在先后顺序。

在投档录取时,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的原则,即先按照考生的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然后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院校进行投档。

如果考生的分数满足多个院校的投档条件,只会被投档到排序最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院校+专业组”方式(上海、北京、天津等):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下设置6个专业志愿,普通本科A批次每次可以填报50个平行志愿,有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二是“专业+院校”方式(河北、山东等):1个“专业+院校”为1个志愿,普通本科批次每次最多可以填报96个平行志愿,没有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

举个例子:

天津考生A的高考成绩在全市的排名位次是第100名,那么A要等排在他前面的99位考生投完档后才能轮到A按照他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投档。

投A 的档时,如果A前面报的志愿都已录满,会按照A报的志愿顺序继续往下检索,直至投到A报的志愿里没有录满的院校专业组。

如果A在该校专业组所报的6个志愿中有未录满的,A会被投档到该校相应的专业,A投档成功;如果A在该校专业组所报的6个志愿录满,但该校的这个专业组其他专业没录满,A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A会调剂到该校专业组的其他专业,A也投档成功。

“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一定要勾选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如果A选择了不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A会被该校退档,该校之后的志愿也不能投档,等待A的只能是志愿征询。这就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的原则。


提前做好高考志愿的“A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在高考填报志愿仅仅一周时间内就决定了孩子以后的人生方向的话,作为家长是不合格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就是个不合格的家长,等到报志愿的时候一边恶补高校和专业的知识,一边研究志愿,短短五天时间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觉,十分的狼狈)。

在孩子高二期间就要做好填报志愿的功课,根据孩子的平时成绩,对应往年的招生位次,对有意向的高校情况、专业设置和有意向报的专业就业等情况进行提前了解,在校园网站上查,在那些“贩卖焦虑”的高报机构里听,梳理有用的信息,对各高校各专业往年的招生位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关注每个高校的排名、所在地域、王牌专业、学科评估、保研率、就业方向等。

一定要搞清楚有意向报的专业的概念,了解这个专业将来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发展趋势,因为有一些高校近几年对专业的名称做了调整,比如土木建筑和智能建造是不是一个专业等等,毕竟在短短几天里就决定孩子的未来,不能被那些高大上的专业名称所迷惑。

孩子在这个时候没有时间和你讨论他将来的想学的专业(他对这些专业和他的将来也没有太多的认知),作为家长只能做足功课,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序罗列好学校和专业,等孩子高考结束后在征求孩子的意见进一步交流研究。


尊重孩子意见填报好“优志愿”

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考的好与不好,孩子是努力了,一定要多鼓励,报好志愿。如果家长此时已经搞清楚了录取规则,提前做好了志愿计划,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志愿需要填,我应该怎么选?我应该怎么办?”的茫然困惑。


 第一步,梳理分数段范围内的院校及专业。

院校总体是稳定的,位置变化一般不大(今年哈工大、大连理工比较火,在很多省份位次上升了不少,这都与招生宣传、专业组设置和自媒体推广有很大关系)。

一定要重点关注位次。高考成绩出来后,先从一分一段表中找到孩子在全省(市)排名,比如孩子今年考了615分,全省(市)9000名,把排名记录下来。从一分一段表找到去年9000名对应的分数,比如去年9000名是600分,你就在这个分数的基础上上下浮动20分,分数范围定在580-620分。对照前期做好的志愿计划,这个分数段内去年提档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就是你要考虑报的志愿。

如果孩子考的比较理想,一定要结合当年公布的“985”“211”人数;当年强基计划人数;结合往年提前批次分数,估算出当年提前批录取分数在你孩子前面的人数;这样就能估算出你在“985”“211”的大概位次,结合去年录取情况就可以圈定你要报的“985”“211”院校。

2024年是实行“物化捆绑”的第一年,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一没参考二没经验,着实让家长们费了不少脑细胞。我家孩子总位次8000多名,同分的有200多人,在选择“物化”的总成绩位次6000多名,以哪个位次去报志愿,怎么算录取位次的院校,让我和孩儿他妈煎熬了好几天。


   第二步,尊重孩子意愿缩小院校及专业范围。

结合孩子的选考科目,排除不符合项选项之后,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讲清楚志愿范围内的院校及专业、院校所在地域、专业就业前景等,让孩子充分考虑,帮助他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比如首先直接排除孩子不喜欢且不愿就读的专业,如数学成绩不好的考生,通常喜欢排除经济学、金融学;不喜欢英语的考生,通常喜欢排除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其次通过院校地域,直接排除不愿就读的地区。


第三步,梯次搭配合理填报志愿。

按照“冲、稳、保、垫”的思路由高到低把意愿院校及专业排好序,分数高的院校前置,分数中等的居中,分数低的后置。

“冲”是孩子位次达不到录取,但有些专业过于“冷门”可能有捡漏的机会。“冲”要合理的“冲”,分析计算哪些院校及专业能够放手一搏,参考往年录取数据,冲“专业+院校”的那些“冷门”专业孩子能接受的,冲“院校+专业组”里的不好的专业孩子也能接受的,甚至都得做好被调剂到更不好的专业的心理准备。

“稳”是大概率孩子能被录取的院校和专业,所以一定要反复斟酌,“专业+院校”的志愿,由高到低把孩子最想上的院校及专业排列好;“院校+专业组”的志愿里6个志愿一定要是孩子最想读的专业,由高到低排列,最后一个志愿一定要保底,而且孩子还能接受,防止被调剂到组内其他未选的专业。一定要勾选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防止滑档。

“保”就是拉开档次,报一些低于孩子录取位次的院校及专业,确保万无一失。

同样道理,“垫”是报更低于孩子录取位次的院校及专业,双保险。

最后,检查核对志愿顺序,查看你所填报院校的招生简章,确保符合选科要求或身体体检条件。

一定要在报志愿开始时就先把所选的所有志愿先在系统上填好保存,再一步步筛选删除,因为报志愿是个反复斟酌筛选的过程,等你到最后确定的时候还会有修改,到最后离系统关闭的时间越近,你会越手忙脚乱(当然学霸除外)。


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高考报志愿,除了那些排名靠前的学霸,其他人都会扎扎实实的焦虑几天,因为报志愿本身也是家长的一场“高考”,一次“赌博”。


花钱找机构报志愿值不值得?

在孩子高考报志愿期间没有亲力亲为的参与整个过程的家长,人生是不完美的。

报志愿确实考验家长的智力、能力和实力。只要提前了解录取投档规则,认真研究院校和专业,算好自己孩子的“录取位次”,报的志愿录取结果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花钱报志愿适用于家长图省心,不差钱,但方案一出来,还得自己操心,机构给出的志愿特点就是一个字:稳。

反正我是不想把自己孩子的前途交给陌生人来规划,重点提示一下:花几百块钱买一张志愿卡还是比较划算,你想要的信息归纳的很全面,至于模拟的志愿,也就那回事吧。

这里也想吐槽一下阳光高考被当做今年政绩推出的智能推荐志愿,和人家的志愿卡一比,差的太远。


冲院校还是保专业?

冲院校和保专业,这两种填报志愿的方式原则上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我们个人的需求和期望。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更看重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名气,而有的人则可能更关心专业的选择和发展前景。

院校的层次和名气,会给孩子提供更大的学习平台,是孩子后续深造或体制内工作的敲门砖;家庭在某一领域能够给予方向指导和资源支持,孩子选择这一领域内的专业,将来能顺利对口就业。

选择冲学校,大概率是录不到自己想要的专业。

无论是冲学校还是保专业,都需要我们在填报志愿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考虑院校所在的城市。

身边有的家长为了冲院校选择了西北的“某农”,甚至去克拉玛依读个“211”。城市位置的差别家长必须考虑,毕竟孩子要在那里度过自己大学至少四年的美好时光。

“高大上”院校的专业家长必须谨慎,2024年在几个省的投档过程中,都出现“名校”需要征询志愿录取的情况,说明现在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注重将来的就业了。


要不要跟风报热门专业?

我们都知道,专业有冷热。

这几年在张某峰老师的“指引下”,2024年电子类、自动化类等专业又成了热门,导致今年很多学生一窝蜂的去报考这些专业。

这些专业本身专业性很强,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去学习的。今年听说当年某省会城市的理科状元700多分考入清华的计算机专业,读了两年跟不上选择了复读,2024年考了680多分又考取了北大。

虽然说这些专业多数都很热门,但是竞争非常激烈,并且有些对于学历的要求非常高,报考这些专业,如果学历以及专业能力不够硬的话,很有可能就业困难。

当大家都意识到某些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些专业已经快饱和了。应该想办法马上进入这个领域,而不是先学习四年相关专业再入行,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可能这个行业的红利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就是接盘(曾经红极一时的土木专业就是个例子)。

所以选择专业,尽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要综合多方面的去考虑,不能盲目报考。比如,家里在某一领域有资源,孩子选择这方面的专业将来应该能很好的就业。

以上即为自己对高考报志愿的一些切身体会和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喜勿喷。

复转人生
分享故事,服务战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