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历史,了解美国为什么把中国的崛起视作“威胁”?

教育   2024-11-18 20:03   四川  

内容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导语:

为什么美国会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阻挠?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指出,由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全球霸权地位,使得一些美国人深植着“美国天下第一”的观念。因此,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反应是从多个层面进行阻挠和打压。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维持其领先地位。


1、中美早期关系为什么还不错?因为美国认为中国会西化


自1978年起,中国在较为平稳的国际局势中逐步崛起,此过程中一个核心促进要素便是中美间相对和谐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美国对中国持有看法的基础建立在两个核心预设之上。


首要预设是,中国在经济层面大幅落后于美国,几乎不具备挑战或动摇美国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的可能性


其次,也是更为关键的预设,美国认为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将会西方化


美国的基本观念是,现代化即等同于西方化。因此,美国预设中国会逐渐演变为类似西方的国家,外观与运作方式趋近于美国,比如采纳西式政治制度。


美国主观臆断地认为,若中国未能沿此路径发展,其崛起之路将会受阻,难以为继。


2、转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


2008年爆发的西方金融危机粉碎了美国对中国的两项预设,标志着转折点的到来,这一变化实属始料未及。


自1931年算起,美国尚未遭遇过如此规模的金融危机。彼时,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均陷入了深重的困境。


坦白讲,西方至今仍未完全摆脱那次危机的阴影,经济增长持续乏力,而疫情的爆发更是加剧了这一态势。从某种角度来看,西方经济仅是在艰难维系



与此同时,中国在这期间的表现截然不同。


诚然,中国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波及,但其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了与过往相似的水平


时至2014年,依据世界银行采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标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在此期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了三分之一。显然,两国的发展轨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不得不提及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便是政治。


原本西方预测金融危机将在中国爆发,结果却反而在西方自身上演。同样,西方原本以为政治动荡会席卷中国,但事实却是在西方内部发生了。


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尤其是来自美国及其他地区的传统劳动阶层群体。这股情绪催生了民粹主义的抬头,构成了一个对西方经济与政治格局具有深远影响的关键时刻。



结果是,不仅限于政府层面,西方各国机构对于来自中国的“挑战”日益感到不安。这位自1972年起便建立合作关系的伙伴,逐渐被视为一种潜在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安感愈发强烈,导致对中国的敌对态度不断升级。到了2016年,随着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对中国的敌意更是达到了顶峰


3、美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中国崛起


为何美国难以接受中国的崛起?又为何它将中国的崛起直接视为一种威胁?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深入探究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美国的。


美国历经数个世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自1945年以来,它更是拥有了无可匹敌的全球霸权地位。

在许多美国人心中,尤其是深层意识里,美国是世界的领导者,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想法不仅存在于总统、国会议员等高层,也广泛地被普通美国民众所接受和信奉。



他们自视甚高,坚信自己应当处于领导地位,拒绝接受他人的指挥,更不容许自己屈居人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纵观历史长河,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永远占据榜首。以中国为例,它曾历经百年的屈辱,昔日的辉煌被其他国家所取代。英国的经历亦是如此,而美国未来恐怕也难逃这一命运。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走弱的趋势初现端倪。然而,美国对此始终持否认态度,直至今天仍未改变。试想,若美国总统宣称:“我国正步入不可逆的衰退,必须调整步伐,以适应一个全新的国际格局。”这样的言论无异于自我宣判绝境。美国显然还未准备好接受这样的观点。


面对中国这一所谓的威胁,美国的应对措施本质在于对中国发起攻势,力求加大中国崛起的阻力。其目标,若可能,则是遏制中国的崛起;若不可行,至少也要拖延这一过程。正因如此,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不久,便迅速挑起了贸易战


贸易战爆发之后,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贸易战与科技战进行的同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愈发强硬且直接,其在多个领域向中国发起攻击的现象愈发明显。

4、美中新“冷战”与美苏冷战有三点不同


当前的全球格局及美中关系,或许可以贴切地比喻为新一轮的“冷战”态势。


然而,我们采用“冷战”一词,并非意在将当前局势与昔日的美苏对抗直接等同。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三大本质差异。


首要差异在于,美苏分别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体系,彼此孤立,互不交融,各自构建了独立的国际秩序框架,一边以美国为主导,另一边则以苏联为核心。


反观中国,其情形截然不同。中国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融合程度极高。在某些关键领域,如国际贸易方面,中国的参与度甚至超越了美国,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作为重要的进出口国家,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远超美国。


无论美国如何表态,特朗普政府如何策划,他们都难以将中国从全球经济的庞大网络中抽离。因为中国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它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极深,与众多国家的联系错综复杂,强行剥离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方面,苏联在经济领域始终未能与美国匹敌,其经济规模最多只相当于美国的约六成,甚至可能更低,仅仅接近半数。


然而,中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早在2014年,依据购买力平价标准衡量,中国的经济体量便已经超越了美国


普遍预测认为,在未来的几年间,或许是五年之内,这一时间框架部分取决于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若以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标准,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


若我们将时间轴进一步延伸至2030年前后,全球经济的图景或将大致呈现为以下状态:



这些数值仅为预估,并非确凿事实。然而,它们透露出一种趋势:至2030年,中国可能会占据全球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份额。届时,其经济总量预计会是美国的两倍之多。以这一预测为基准,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出美国约20%



因此,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崛起势头,并且拥有深厚的根基,它在众多领域内,尤其是科技领域,彰显了其雄厚实力。


至于第三点,苏联在与美国的对抗中犯下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军备竞赛。该国试图在军事领域与美国一较高下,为此投入巨额资金,导致大量资源浪费,这种做法无疑是灾难性的。


而中国则不会步其后尘。中国并不像美国或苏联那样过分强调军事力量,而是更加侧重于经济的发展。


5、新“冷战”的结束,取决于美国的转变


关于“冷战”及美中之间的紧张态势,我们难以断定其将持续多久。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紧张态势得以缓解的关键在于美国态度的调整

美国固执地坚持其全球唯一领导者的地位,但这已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唯有当美国认识到需与中国携手共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之时,当前的对立氛围与关系才会有所转变。这构成了中美关系迎来新篇章的先决条件

6、西方国家在疫情中对待中国的态度极不光彩


在应对全球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对中国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


当时,中国正全力投入到疫情的研究和控制工作中,努力了解病毒的特性,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却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隐瞒真相、不重视人民生命等,这种无端指责实在令人遗憾。



此刻,中国正身处巨大的挑战之中,作为首个疫情爆发的国家,其处境尤为艰难。然而,自2020年1月末以来,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的表现令人瞩目,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这些统计数据是基于每百万人口的确诊病例数。观察得知,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可能是全球表现最出色的国家,尽管它是最早遭遇疫情的国家之一。


至于那些严厉的批评者,如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他们在1月对中国进行了无情的指责,毫无同理心可言。他们原本拥有额外的两个月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向中国学习抗疫经验。然而,看看他们现在的表现,实在令人不忍直视。



此次疫情或许首要地成为了一场对治理能力的大考。不容置疑,中国已从根本上成功应对了这一挑战,提交了一份卓越的成绩单。反观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期间,遗憾的是,其表现显得颇为不力。


而如今,中国正逐步摆脱疫情的阴霾,积极开拓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的唯一国家,仅有中国


7、中国的崛起之路不靠战争


再提一个角度。自1978年中国踏上崛起之路以来,它实际上并未卷入任何实质性的战争。这是中国经历巨大崛起与转型的阶段,从零起点跃升至如今能与全球经济最强大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回顾美国,或是德国、英国、日本的历史轨迹,这些国家在各自的崛起过程中都广泛参与了战争。换言之,中国在此发展阶段的进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自我约束。


8、目前的国际体系无法长期存在


当前的国际架构难以维持长远。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往昔大相径庭,是一个急剧变迁的世界。


回溯至1980年,全球经济的心脏地带位于大西洋中部。



历经三十余载的渐变,由于中国及东亚其他国家的持续崛起,经济重心逐渐东移。至2008年,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赫尔辛基和布加勒斯特以东的位置。在此期间,西欧与美国主导了全球经济的舞台。



展望2050年,这一中心预计会迁移至印度与中国边境附近。



一旦经济中心真正转移至此,由美国和西欧等少数特权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将难以为继。



因此,构建一个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势在必行。关于这一新兴国际体系,其核心将是中国,其人口占全球总数的18%。相比之下,当前体系的核心——美国,其人口仅占全球的4.3%。这意味着新体系在人口代表性上远超旧有架构,更加体现人类整体的多样性


换句话说,我们正见证着一个从少数群体掌控的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广泛代表全球利益的体系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已初见端倪,并将持续深化。


9、西方掌控世界的时代要结束了


中国的兴盛,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共同构成了对西方世界的重大挑战,可视为西方所面临的生存层面的困境。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西方一直处于全球的主导地位,视世界为其势力范围。全球的主要组织体系皆出自其手,西方不仅是这些体系的核心,其民众也长期扮演着世界管理者的角色。目前,英语作为西方的代表语言,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全球治理层也多为白人面孔。


然而,这一局面即将成为过去,因为它已难以维系。

在西方,一场反对歧视与偏见的运动正在兴起,且这股潮流不仅限于美国,它是全球性的,涵盖了不同种族、肤色、语言、文化和文明的崛起


这是一种倡导包容的文明趋势,而西方对此尚显手足无措。


最后,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未犯错,或将来不会犯错,事实上,任何国家都会犯错。中国正处于成长为大国的初级阶段,仍在不断学习与进步中。但中国的学习能力之强,是有目共睹的

点击观看完整演讲视频↓


内容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干选



课程推荐



从历史到未来,中美关系在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着眼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01

课程主题


《从美国大选看中美关系新走向与中国外交新方位》


02

课程要点


美国大选后的世界政治新生态

大选结果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态势

未来中美竞争的三个空间

世界变局与中国外交新方位


03

师资介绍


李 巍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04

课程安排


11月23日(周六)09:00-16:30

重庆咨询大厦A栋3楼(江北区五简路2号)


05

课程咨询


电  话:023-63072522






1+N


商儒管理
商儒管理,于2002年在北京创办。我们一直根植中国本土商业实践,整合国内外一流学府和智库的学术智慧及专家资源,持续专注地服务于大企业大集团的组织学习和干部成长,助推组织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以高质量学习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