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庙“王事”知多少
作者柏涛先生:江都区仙女镇人,多年致力于仙女镇历史文化研究和乡土文学创作。文章散见于《扬州文史》《扬州晚报》《江都日报》等省内外报刊杂志。著有《涛声集》《八窍珠出世》。
仙女镇从最初的村庄,到如今扬州第一大镇,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史籍上,来过仙女庙的帝王很少,帝王与仙女庙的故事倒是有几则,可供里人乐道。传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逃避王莽追杀时,一路南下,来到蔡家庄(现仙女镇)一带。追兵紧跟其后,正走投无路时,他忽然看到一座破庙,于是藏身其中,躲过一场杀身之祸。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登基,他想起在蔡家庄躲过追兵,破庙救了他一命,于是下旨重修庙宇,宏大规模,并敕封此庙为“救生寺”。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此庙原在仙女镇运盐河北。三国时期,曹操次子曹丕220年接受汉献帝禅位,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魏。东吴孙权自立年号,魏文帝曹丕三次出兵伐吴,驻兵蔡家庄至仪征一带,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但是三次兴师都被长江所阻,被迫撤军。曹丕临江观兵回马广陵时,感慨万千,在马上作了题为《临江观兵》的长诗,表露出偃武修文、与民休息的思想。蔡家庄和仪征曹庄两地百姓感激曹丕罢兵息争,虽三次出兵而未发生战争,因以设庙奉祭。明《嘉靖维扬志》卷十一记有“魏文帝庙在江(都)县蔡家庄”。清《雍正江都县志》也有记载:“魏文帝庙在城东蔡家庄,今曰曹公庙。”《九域志》载有:“魏文帝幸广陵,因立庙,今名曹公庙,一在蔡家庄,一在仪征县曹村。”至清末庙废。元朝末年,起义军群雄割据。张士诚实力雄厚,是朱元璋统一全国的阻碍。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冯胜猛攻高邮。高邮是张士诚发迹之地,战斗并不顺利。朱元璋多次从应天(南京)亲临前线,终于攻克高邮。其间,他多次经过蔡家庄,发现此地风水至佳,有龙脉之象。为保朱氏江山,他登基后派刘基来蔡家庄。刘基在蔡家庄西做了一些道术,以斩断此地龙脉。这便是当地龙脉传说的由来。现仙女镇第一家私人园林天匙园中有“龙脉传说”烤瓷板画嵌在院墙上,图文并茂。到了清代,故事就多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亲莅河干”,察访苏北水务。第二年下旨:芒稻闸永远不许下闸板,了断运河上一段公案。这段公案就是盐官要关闸蓄水方便行船,水官要开闸放水以免里下河水灾,双方一直在朝廷上争论不休。此碑立于七闸桥河西,1937年被日军拆毁。传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当地有个墩头寺香火鼎盛,又对庙中传说很好奇,于是吩咐大臣随行一游。当乾隆看到墩头寺飞檐碧瓦,红墙钟楼,古木森森,气势不凡,便为寺庙题字,留下“古墩头庙”墨宝,僧人勒刻石额,保存至今。此庙址在双沟墩头,如今已复建庙宇。清道光皇帝效仿祖先出宫私访,传说曾来到扬州城东运盐河南岸的砖桥地界。当时砖桥有个白马寺很著名,地址在仙女镇童河村,庙宇恢宏,前有广场。晚间,道光一行三人借宿寺院。方丈并不知情,安排照应,十分热情。谁知,时到三更,来了劫匪,方丈手提器械保护客官,天亮后又送出山门。道光回京后,御赐砖桥白马庙每年二百两香油钱,数月后,白马庙收到京城送的银两,方知那天相救的是道光皇帝。今白马庙已不存。同治十年(1871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皇帝敕封仙女庙杜康二仙女。同治皇帝批准敕封杜仙加“灵感”二字,康仙加“广庇”二字。此事的来由是传说太平军破扬州后,准备夜袭仙女庙,并向东扩展。谁知军队到万福桥时,见对岸灯火闪耀,乐奏声声,香烟袅袅,有两顶轿子正在岸边经过,忽然间又全部消失无踪。太平军认为这是仙女保佑当地百姓,于是取消行动,又回到扬州。此事传到张之洞耳中,于是就有了同治下旨加封的事。此圣旨原保存在仙女庙中殿梁上,至民国后期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