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故事】洛桑尼玛点赞“家门口就医”

文摘   2024-11-02 09:03   青海  
10月21日,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中医院内,洛桑尼玛缓缓走进大厅。大厅宽敞明亮,墙壁上挂着温馨的健康宣传画,导诊台的护士微笑着向他打招呼,热情地询问他的需求。
“大爷,您看什么科?我先帮您在手机上挂个号!”一位护士热情地询问。

“谢谢你,小姑娘,我今天复查腰和腿,再拿点药继续调理!”洛桑尼玛回应着,眼中充满着赞许。服务热情、高效便捷是他对医疗改革的直观感受。

洛桑尼玛曾在草原放牧,老了之后,儿子给他在市里买了房,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却时常被腰痛、膝盖疼痛所困扰。

曾经,同仁市医疗条件有限,洛桑尼玛每次身体不适,都要历经数小时车程,前往省医院看病。挂号处总排着长队不说,候诊更是漫长等待,来回奔波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更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他时常感慨:“看个病怎会如此难!”

洛桑尼玛的看病经历得到了同仁市中医院院长王晓明的印证:医改前,同仁公立医院发展滞后,很多患者不得不踏上漫长而艰辛的求医之路。

为扎实推进全市医院综合改革和医共体建设,2022年2月,同仁市委、市政府决定有效整合医疗机构的人、财、物,充实组建市级中医院,并与同仁市下辖13个乡镇卫生院共建县域内医疗共同体。

医疗改革的春风就这样悄然吹进同仁,当地群众就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宽敞明亮的大厅,整洁的病房,国内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集建档、挂号、缴费为一体的数字化终端,无不彰显着同仁市医疗条件的巨大改善。

如今,洛桑尼玛总是夸赞:“现在看病太方便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如此好的医疗服务。我也缴纳了医保,今天的检查项目和药品都在报销范围内,省了不少钱,真是经济又实惠,让人心安!”

王晓明是同仁市医疗改革的见证者。在他看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医疗条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疗技术创新,这些都是医改的题中之义。

现在同仁有了市级医院,很多患者可以就近获得便捷的医疗服务,不用再到州、省内医院或者省外就医,减少了时间、经济成本。市级医院的建立分流了大医院的患者,如此一来,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治疗,大医院集中精力处理疑难重症,通过分级诊疗制度提高了医疗效率。

“现在,咱们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比州级、省级医院高,这也是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分级诊疗,鼓励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就诊,避免出现小病涌向大医院的现象,改变了大医院医疗压力大、小医院无人问津的局面,合理分配、利用了医疗资源。”王晓明说。

医改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流向同仁市,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质量。“近年来,我们引进优秀医疗人才,加强与国外医生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群众在家门口看好了病,我们也学到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9月,通过同仁市中医院牵线搭桥,“重走白求恩路——青海行”代表团的14位外国专家为医院的患者义诊。市民李悦的脑积水宝宝辰辰就受益于此次义诊。当外国专家看到辰辰的情况后,仔细地进行诊断,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慢慢地,辰辰的病情逐渐好转。

此外,通过东西部协作,医院与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携手合作,成功建设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和“远程影像中心”,能够在24小时之内,对所有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和影像报告作出精准诊断;通过天津援青、省内三甲医院帮扶等措施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同仁市中医院的诊断水平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王晓明表示,同仁市中医院承担着全市十万余名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一方面,将定期在乡村开展义诊活动、“传帮带”提升乡村卫生院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另一方面,重视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来源:黄南报

同仁市中医院
同仁市中医院/同仁市人民医院 本院目前开设科室中医科 综合内科 皮肤科 内分泌科 妇科 儿科 口腔科 内镜中心 功能科 放射科 检验科等,欢迎前来就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