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交替,气温起伏不定,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在校园这样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做好传染病防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秋冬季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秋冬季节,由于气温下降、空气干燥、室内活动增加等因素,中学生容易遭遇以下几类疾病的侵袭:
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传播更快,中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主要引起胃肠道炎症,发病急。常见症状为呕吐、腹泻。同时,可能伴有恶心、腹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初期可能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一般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同时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症状。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清洁双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关键时机,保持手部清洁能有效去除病菌,减少感染风险。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及时丢弃到有盖的垃圾桶内,避免二次污染。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如新鲜水果、蔬菜)、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类)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适量运动:坚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打球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着凉。特别是在早晚温差较大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寒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染疾病。
避免聚集: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超市、车站等。如需前往,务必佩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降低感染几率。在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地方,也要注意教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定期清洁:对居住和学习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如擦拭桌椅、扫地、拖地等,减少灰尘和病菌滋生。
消毒处理:对于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可定期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保持通风:一方面,通风能够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污染物的积聚,从而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实现自然杀菌,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增添一道健康防护屏障。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积极预防传染病,健康快乐地度过秋冬季节。
一审一校:张 蕾
二审二校:熊云文
三审三校:孔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