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至12月19日,我校携手南昌县唯创社会公益家庭教育导师团已持续开展了十五期“正向教养”家长成长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万美兰和饶晓芬两位老师主持,家庭教育指导师唐艳梅老师主讲。
“关注解决办法”主题分享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主题分享,第二阶段为父母帮助父母解决问题。
唐老师就前十四期“正向教养”课程内容作了简单回顾,并特别强调“正向教养”养育工具并不是单独存在使用的,各种工具是相通且高度关联的,这些工具使用有效的前提是接纳、理解、相信孩子,我们的学习绝不是为了套路孩子。唐老师用一个“向左走、向右走”的体验活动阐明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当家长言行不一致时,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像家长一样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二是会很迷茫,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以身作则、引领示范作用很重要。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挑战,家长和孩子有时难免会陷入情绪状态,大家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怎样让感觉好起来,怎样走出情绪状态,家长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唐老师指出积极暂停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支持、走出情绪状态的方法。唐老师强调训练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家长感觉不好的时候做示范,在事先和孩子商量的情况下,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
关注解决办法需要遵守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四原则。为了使家长们更好地掌握四原则,唐老师邀请全体家长分成两两一组进行体验活动,一人扮演父母、一人扮演孩子。通过体验活动,家长们很受启发,面对养育挑战,当家长遵循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四原则时,很多棘手问题都找到了解决办法,同时,在与孩子商量解决办法的过程中,父母也给了孩子很好的示范作用。
父母帮助父母解决问题
志愿者家长带来的困扰为“怎样帮助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家长们通过头脑风暴共提出“平静接纳,建立关系,再解决问题”“和孩子约定玩手机时间,让大家感觉都好起来”“积极关注孩子的进步”“理解、接纳”等6条建议。志愿者家长选择了“相信孩子有自律的能力”“家长有效缓解自己的焦虑”等建议进行新的角色扮演。通过几轮角色扮演的体验,志愿者家长发现自己平时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面对的学习压力,也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妈妈不尊重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想与妈妈交流,更不想按妈妈说的做。志愿者家长表示在今后一周将运用所学知识,更多地关注自己、缓解自己的焦虑,相信孩子,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家长们纷纷反馈学习成果:有的家长分享说,读高中的儿子以前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谨小慎微,不愿靠近父母。现在,孩子感受到妈妈学习后的和成长变化,愿意把妈妈当成朋友和玩伴,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家庭氛围变得轻松、和谐。
还有家长分享通过学习收获很大、受益良多,渐渐找到处理多孩关系的方向,每天早上都会停下来拥抱孩子,当与孩子有冲突时,积极暂停,在情绪状态下不沟通,试着慢慢放下自己的焦虑,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
一审一校:魏敏涛
二审二校:熊云文
三审三校:孔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