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成长沙龙(第十期)| 家务活

文摘   2024-11-19 21:48   江西  

家务活

家长成长沙龙(第十期)




本学期至11月14日已持续开展了十期“正向教养”家长成长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家庭教育指导师伍小梅老师主持,家庭教育指导师唐艳梅老师主讲,有20多位家长积极参与,齐聚莲塘一中家庭教育实践基地。

“家务活”主题分享

家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家务活也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唐老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解释了推进家务活的四个步骤和四个提示工具。

推进家务活的四个步骤:

一是花时间训练——在孩子6 岁之前与他们一起做家务;

二是共同做头脑风暴,列出一份家务活清单;

三是设计有趣的方式轮流交换做家务活;

四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家庭会议上进行友好的讨论,让每人都能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

四个提示工具:

一是觉察孩子在与我的互动经历中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信念;

二是不要期待孩子喜欢做家务,要和善而坚定,并且在训练和激励方法上要有创造性;

三是在家庭会议上,你的孩子可能会计划做一周的家务活,但当他们对这个计划失去兴趣时,不要感到沮丧,而要把“家务活”再次放到议程上,让他们想出一个新的计划;

四是要避免奖励,以便你的孩子形成内在激励(如责任感、贡献等)。

唐老师特别指出,看似简单的家务活,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锻炼生存技能,发展社会兴趣,获得能力感和内驱力。在为家庭做贡献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更有使命感和归属感,并能促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学习怎样与他人合作,形成良好的自尊。

父母帮助父母解决问题

志愿者家长带来的养育困扰为“怎么帮助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家长们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讲事实,谈感受,说需要”,“和孩子约定,谁吃得最晚谁洗碗”。

志愿者家长选择了“先肯定孩子的行为,父母再提出自己的诉求”“向孩子示弱,请求孩子的帮助”“和孩子约定,制定家务活值日表”等建议进行新的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志愿者家长选择扮演孩子。第一轮扮演中,孩子的感受为烦躁,想法是妈妈没看见自己的劳动,决定以后还是只洗自己的碗。在第二轮的扮演中,孩子的感受为轻松,想法为妈妈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妈妈很诚恳也很尊重自己,觉得自己有能力分担家务,决定以后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负责做家务。

妈妈的第一轮感受是失望,想法是孩子好不懂事,妈妈划破手指让他洗碗,他却只洗自己的碗,好自私,决定以后还要想办法让孩子做家务,要让孩子懂得为他人付出。妈妈的第二轮感受为欣慰,想法为孩子其实挺懂事,自己以前大包大揽,剥夺了孩子锻炼做家务活的机会,决定以后按约定和值日表,大家各负其责做家务。通过角色扮演,志愿者家长很有启发,反思自己以前很吝啬对孩子的鼓励,以后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正向反馈。

通过十期的学习与实践,有不少家长反馈自己更轻松自在,孩子做事变得更积极主动,亲子关系得到改善。父母放下焦虑,孩子便更松弛;父母相信孩子,孩子便更能自我负责;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更愿意亲近父母。


END


一审一校:魏敏涛

二审二校:孔柳泉

三审三校:熊云文



广

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江西省莲塘一中
莲塘一中官方微信,致力于推送学校权威信息,展现校园生活,传播校园文化,联系校友,弘扬正直、包容、求实、创新的莲塘一中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