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便当送来的时候,阿金不想付钱,想用自己的专业当代金券:
尤其是找5毛这句,很神有没有!从前掉地上都懒得捡起的,现在就一定要,必须要,不要不行,谁都没便宜给谁占。
好光景一晚赚几千块,之后一天赚几百块,现在三十七块半,一盒便当钱,有价无市。
经济下行,鸡都揾不到食。
三十七块半,这个价格甚至称不上贱卖,是明晃晃的讨饭吃,还讨不到。
你以为卖身容易的?
2.
看到电影里这一幕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是贫穷令人忠贞/禁欲。
毕竟在乱搞这件事上,男人没底线,女人没门槛。
对男人来讲三十七块半寻一次欢,跟正在逛超市的女人突然听到广播说全场2块全部2块以及我在购物软件上看到一分钱欢乐购那个冲击力是一样的,就三个字:无脑冲。
犹豫一秒都是对我脆弱人性的不尊重!
但这小哥忍住了:
你腰带可以松,我钱袋不能空。不是不想搞,是没心思搞,也搞不起,生存已成问题,身体需求,算了吧。
这是导演高明的地方。
如何表现大环境下的小人物苦苦生存?不是让他们哭天抢地说没钱吃饭,没米下锅,而是从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生活切面里感受那种荒凉。
头发灰白的大学教授排在长队里找工作,从前他去按摩,一次能叫6个;被裁的中年男人无奈去借高利贷,老婆不堪被讨债跑路了,白天强打精神找工作,睡梦中哭喊着让老婆别走;当年在舞厅最吃不开的阿金都能一个月赚4万块,早早买上大公寓,如今为一份便当也能委身一次又被拒绝。
人们竭尽全力的活着,不知羞耻的活着,但那也只是活着。
你的理想,你的坚持,你的廉耻,并不是你放下了就能得偿所愿,世界不是这样的,它只是自顾自的运行着,而我们只能接受这惨烈,沉重,无奈的现实。
他们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他们是我们。
3.
辞职后,天很快就热了起来。
第一次感受南方湿热的我,就像被泼了雄黄的蛇,用了很久才适应,找工作的想法是一点都没有。
想着出去避避暑,算算无论去哪里,路费绝对比电费多,所以天天躲在空调房里看书看电影写字做视频。
我没有再叫过外卖,偶尔会下楼吃,但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做。
慢慢养成了逛超市的习惯。
逛超市久了,就总结出经验了——
工作日,无论是上午下午,人都不多,即便这个超市在人流量很大商场里。周二除外,因为周二是特惠日,那些商品的价格让人无法拒绝,很多都是均1均2均5均10,所以周二全天人流量都很大。尤其是到了下午六七点,超市的每一条通道都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疯狂的往购物篮/车里塞东西。
在经历了两次疯狂星期二后,我把周二逛超市的时间调整到上午。我不想被人挤,我置身人群觉得窒息,但平时2.5一袋的豆奶,当天降到1.2,我必须趁人少时拿几袋。
我一个住附近的朋友说,她平时都骑电车去附近一公里外镇上的超市购物,那边的菜新鲜,便宜,但周二就一定会来这个超市。
还有,每天下午的6—7点,超市的各类面点,熟食卤味,海鲜日料,水果便当……所有那些当天卖不完就得丢掉的东西,会随着时间或者根据卖相打上85折/75折/5价/一口价。
我观察好几次了。
六点一过,摆满食物的移动小板车旁就位围满了人,一看是原价,要么在那周围徘徊,要么去别的区先逛一逛,等到售货员拿着机器开始贴打折价签的时候,呼啦一下,人都围了过来。你以为这么会过日子的都是中老年人吗?不是,好多看起来是刚毕业的小朋友。大家就静静地等着售货员贴价签,一边等一边寻觅自己中意的食盒。
像我们这个时间去逛超市的人,心里只有一个原则——用最低的价格拿到想要的食物。
也就是说,比起挥霍,大家更在意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去支撑生活。所以下午六点半冷气十足大放价的超市,成了附近居民的香饽饽。
4.
我呢。
一天一餐,通常是一块牛肉,一两种蔬菜,再放点菌菇或豆制品,用番茄和红酸汤一起煮,很合我的口味。
早晚喝豆浆或牛奶,偶尔配玉米红薯。水果就去超市小推车买一口价的,通常是熟透不能再放的,很甜很好吃,重点是好便宜,五块钱一盒,吃两天。
隔天骑行,每天做操。
我是这样想的,好好吃饭,按时运动,对皮肤和身体有好处,也有利于我减肥。更重要的是,能让体质变好,少生病,省钱就是赚钱。
经济环境一时无法改变,那对个人来说,照顾好身体,休养生息的同时,默默蓄力,在选定的方向走出自己的路。
我很开心在三十岁前找到方向。
电影里华仔是这样启发阿金:
所以,朋友们。
万丈高楼平地起,努力一定揾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