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笑点密集但细思恐极

幽默   2024-07-15 19:20   浙江  


作为沈马CP的事业粉,《抓娃娃》我是一定要看的。


如果没有看过《楚门的世界》和《起跑线》,必然会为电影的设定惊艳。但因为看过,前半段反而有点尬。


这个尬不是说它不好笑,本世纪最默契的搭档出手,怎么可能不好笑?只是故事的发展和节奏,几乎都在意料之中。


当然,这不怪电影。怪我看了太多电影。


笑点是密集的,演绎是成功的,很多东西是不可深究的,因为不可深究,只能用幽默去消解,当时消解了,事后却越想越难受。完美印证了那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比如马继业。


为了培养马继业的财商,马成钢把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交给他,小学生,贪玩,买了平板,想着用7天无理由退还的规则,过把瘾再退,结果马成钢为了让他长教训,半夜派人把平板泡水,这下平板退不了,生活费也没了,孩子就只能趁着上学间隙捡瓶子。


因为贫穷和邋遢,马继业成了被霸凌的对象,看着孩子趴在地上,无助的哭泣,身为父亲的马成钢当然心疼,但也许更多是“这下你长记性了吧”的欣慰。


即便后来真相揭开,马继业知道原来自己是富二代,也考上了自己心仪的体育大学,仍然会在长跑比赛中因路边的瓶子改变方向。那一刻,他的眼里没有比赛,没有重点,没有冠军,只有可以换钱的瓶子。


但让人伤感的不是他为了一堆加起来还卖不了10块钱的空瓶子放弃冠军,而是即便他放弃高考,放弃比赛,他的人生,仍然是康庄大道,有父母的基业摆在那里,他只需要快乐就好。


就像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即便是个连字儿的都认不全的文盲,马成钢也能拿出几百万的建校费把他送去国外镀金,只要不跟父亲闹掰,他就能拿着信用卡红尘作伴,潇潇洒洒,随随随便便就登顶喜马拉雅。


而真正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实实在在苦难和挫折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却会因为苦难造成的自卑,怯懦,习惯性忍耐被打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合时宜的标签。


要求一个挣扎求生的人,保持体面的姿态当然不合理,但事实就是,没有人不喜欢落落大方,礼貌周全的人。人们会体谅你不容易,也会嫌弃你不得体。

比如马大俊。


作为一个被放弃的大号,电影设置了他黑化的悬念,但并没有给他黑化的空间。他本质是一个良善的傻白甜——


把同父异母的弟弟忽悠进酒店,先是请他吃了一顿大餐,又打算下手给他搓澡。


结果呢,亲爹怀疑他因为嫉妒要对弟弟下手。


有些怀疑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他想告诉弟弟真相,不管是出于对父亲的报复还是被蒙蔽的弟弟的不忍,又或者,看着父亲为了培养弟弟,不惜创造出一个“新世界”的嫉妒。


他的父亲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对他自然也望子成龙,我想,在他小时候,一定也很想追随父亲的脚步,得到父亲的认可。但走着走着,他发现自己不是父亲期待的那块料,也就认命了,反正即便是父亲眼里的废物,也会被他一生一世的庇护,比起很多人,已经算是好命。


当马大俊终于爬上山顶,在暴风雪中怒吼:马成钢,我不再需要你的认可了。我由衷地为他开心,因为当你通过努力做成一件事,你心里会自然而然地认可自己。这时候,别人的否定就不会轻易动摇你。


说起来,马成钢的两个儿子,一个被他放弃,放逐到异国他乡,一个在认清真相——并且是用他亲手培养的技能找到真相后,离开他,但两个儿子的成长和出走,都没有让他明白那个最简单的道理:


孩子只是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并非为你而来,他在你身旁,但并不属于你。


所以在结尾,他口不择言的诡辩:你以为是我们操纵了你的人生吗?你也操纵了我们的人生啊。


却忘了,在这场培养游戏里,大人自始自终都有选择权,而孩子,是被蒙在鼓里推着走的人。在他生出独立意识,长出可以飞翔的翅膀前,他没得选。


所谓的接班人计划,原本就是悖论。


起初一切都尽在掌握,是因为孩子还小,而随着孩子长大,你的接班人计划越成功,意味着这个孩子越优秀。


优秀但愚蠢,这可能吗?


既然不可能,他一定会发现你创造的这个世界的bug,为了掩盖一个bug,会产生更多的bug,为什么?因为你请的演员,他不想加班。


所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其目的,应该是让娃娃具备抓住自己人生的能力,而不是一生一世都,被你抓住。


那不是舐犊,是噬犊。

郎中中了没
这世界盛大又动荡,瑰丽又诡异,而我,是你的人间小药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