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低成本方式化解家暴困境?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06-20 15:33
云南
我是宇宙的传声筒
对于家暴,多数建议是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旦发生,要立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实际咨询中,我发现对于面临家暴困境的人来说,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往往复杂得多。如果两人刚在一起不久,没有孩子,不牵涉太多共同利益,这种情况相对简单,该离就离。而大多情况是,暴力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或者刚开始不严重,受暴的一方选择原谅、隐忍。等暴力持续升级,真的考虑离婚时,双方已经结婚多年,有孩子,有共同财产。并且可能部分女性在结婚后就回归家庭,经济上一定程度依赖对方,难以立刻撕破脸离开。还有一些情况,是受暴者对施暴者依然有很深的情感依赖,不舍得就此离开。所以面对家暴,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陷在纠结、迷茫中,或者想往前走,却没有力气。今天我就结合一个来访者案例,讲一讲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帮助自己脱离家暴困境,或者提前预防。第一,缓和矛盾,让自己不再遭受暴力,有过渡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第二,以尽可能和平、和谐的方式结束或持续这段关系,毕竟闹得难看大家都不好过;要达到这三个目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家暴是如何发生的,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生活中并没有明显的冲突矛盾,对方的控制欲极强,在心情不好或喝了酒时,或只是因为没有按照他的心意说话、做事,就使用暴力。更有甚者,可能没有任何缘由,上一秒还很甜蜜,下一秒突然拳脚相加。这种情况,施暴者的精神状态是有严重扭曲的,一旦遇到,立刻报警、远离。然而问题就出在,遇到这类人时,很多受暴者却做不到反抗和立刻远离。要么是在经济生活上,要么是在情感上很依赖对方,通常情况是两者都有。受暴者可能从小成长在控制感极强的家庭氛围中,不允许对长辈有一点点反抗。一旦表现出叛逆,就会立刻被暴力镇压,可能是语言暴力、肢体暴力等等各种暴力形式。在这样极度窒息的环境下,人内在的攻击性就被完全压抑了。而攻击性,是每个人内在都有的正常本性,是我们的生命活力。一个能安全、自由地表达攻击性的人,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界限,活得快乐且充满力量。人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充分表达攻击性,来走出父母的树荫,完成人格的独立,于是就有了青春叛逆期。而很多人并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即便成年了,也依然对父母、家庭有很深的依赖,并且是一边想要逃离、一边依赖,拉扯得很痛苦。压抑的攻击性并不会消失,当不允许向外表达时,它就会反过来攻击自己。严重的,会让人陷入深深的无助,时刻活在被伤害的恐惧中,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很危险。显化到外在,就是遇到和父母同样极度控制和伤害自己的伴侣,却无法反抗也不敢逃离,不管表面再怎么顺从,都无法改变对方的暴力行为。因为内在那股压抑很久的巨大攻击性,其实一直在能量上与对方纠缠,相互攻击。有时候即便逃离了,还是会被同样的人再次吸引,可能会在新的亲密关系,或者是在职场上重现这样的控制和霸凌。因为潜意识中,人会想要重复创伤经验,一方面是对爱的连接的渴望,一方面是给自己创造机会完成当初未结束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再次遇到和父母类似的人,来完成自己当初没有完成的人格独立。这其实是身心的一种自我修复机制,因为我们无法忽视伤口向前赶路,必须通过面对来修复它,如此才能真正获得内在的幸福与安宁。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明白的是,核心在于——活出内在那份健康的攻击性,完成经济与人格的独立,改变自己与外界的能量互动模式。这是更加常见的情况,也就是肢体暴力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生,而是在这之前,双方之间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暴力。包括语言暴力,通过一些行为相互打击、威胁、恐吓等等。比如我后面要讲的来访者案例,咨询过程中她说,老公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结婚后他们常常有矛盾争吵,虽没有肢体冲突,但彼此之间也产生很多隔阂。直到后来因为一件事情,两人的矛盾十分激烈且无法调和,于是发生了家暴。这样的情况,看似是在长期的矛盾考验下,对方原形毕露。然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内在都有暴力潜质,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这场实验,目的是探究人的虐待心理倾向是先天还是后天。实验招募了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囚犯,一组扮演狱警,对囚犯进行管理。然而在实验开始的第二天,囚犯们发生了骚乱,狱警们为了镇压,就打破了这一规则。但实验没有叫停,后来的几天,狱警的暴力行为越来越激烈,甚至出现侮辱和虐待。最终,在第六天时,本来计划进行两周的实验不得不提前终止。结束后,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们,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很多都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在回归正常生活后,依然做出了侮辱和虐待的行为。这个极端的例子,和婚姻的情况当然不同,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点:环境和关系,是能塑造一个人的。现在的社会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带有原生家庭的创伤,夫妻之间,更是常常相互投射对方为父母,触发彼此的伤口。没有合理的协调矛盾的方法,不知道如何面对被触发的痛苦,在长期相互指责和攻击的环境和关系里,人会逐渐显露出他的兽性。一个哪怕是先天反社会人格的人,在滋养的关系和环境中,也能活得安宁幸福,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两个原本正常的人,在长期相互对立、消耗的相处模式下,也会变成“狱警与囚徒”。说这些并不是为施暴者开脱,而是我们需要以更加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所以,对于长期矛盾积累升级为暴力的情况,不得不承认,这是双方共同经营婚姻关系的失败,所导致的结果。要改变暴力模式,必须从日常相处的矛盾中,找到问题所在。我们之前说第一种情况,是受暴者完全压抑了自己内在的攻击性。而第二种情况,也有攻击性的压抑,只是没有完全压抑,而是被扭曲地表达。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环境,往往都压制性比较强,并且伴随有语言或肢体形式的暴力。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彼此潜意识里都种下了很深的压制者——反抗者的互动机制和模式。这样的模式下,人往往无法以平等的姿态来面对矛盾,不是把自己放在压制者的位置,就是放在反抗者的位置。当自己的需求、期待得不到满足时,会下意识地成为压制者,觉得都是对方的错,以指责、怒骂,甚至侮辱、贬低、威胁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不满。反抗者的那一面则是非常敏感,当别人看起来不高兴,或者以各种方式流露和表达不满时,不管是不是针对自己,内在会立刻觉得被否定和攻击,进入应激的防御状态。要么激烈对抗,要么消极回避、隐忍、积攒怒气,然后在某个时刻失去理智,彻底爆发。关系经营得很糟糕,就是因为双方一直处在这种压制者和反抗者的角色互换中,进行权力斗争。很少以平等的姿态真实表达需求,客观、理智地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婚姻中,有不满、矛盾很正常,都是吵吵闹闹,而有的夫妻却能越吵感情越好,就在于他们能够平等、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能理解了暴力发生的底层心理原因,要解决问题,就要从这个底层入手。为什么说是低成本的化解方法?低成本就是——靠自己。靠自己不是说放弃法律武器和别人的帮助,而是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法律并不健全,没有人能24小时全天候地陪伴和保护自己。在有外界援助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明白: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外在,自己才是帮助自己摆脱困境的第一责任人。法律是守护底线的,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关系中一旦出现暴力的端倪,就应该立刻采取行动化解,不要让冲突上升到需要报警的程度,才开始重视。并且,要承认一点,就是在家暴的关系中,双方都不好过,各有各的痛苦。我们无须为他人的痛苦负责,但要为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负起100%的责任,即——如果我想结束这个痛苦,那么我就要主动做出改变,而非期待着对方先改变,我才能得救。否则就成为了命运的被动者,总是等着别人给台阶,把喜怒哀乐、甚至人身安全都交托在别人手里。所以,不管是一味顺从,还是指责、控诉、威胁等等要求对方低头的强硬方式,都不可取。打老婆的男人都是懦夫、怂包等等这些话,听来出出气就好,别拿它去审判和攻击对方,这样只会火上浇油,不解决问题。毕竟再恨他,他能改变吗?找人骂他一顿、报复他,他就能改过自新吗?不要轻易去审判任何人,只有处在警察、法官、领导等绝对权威的位置上,审判才会有用,否则,只会激起更剧烈的冲突。如果你的目的是了断关系,并让对方得到惩罚,那就果断地取证、报警、咨询律师,让法律来审判他。而如果你还对这段关系抱有希望,或者,想化解这背后的深层课题,疗愈自己,以后不再创造相同的情境,那就得明白——对方也需要帮助。我的这位来访者在一次家暴发生后,就自己搬了出来,她想要给老公发一段话沟通和孩子相关的事情,发之前她给我看了一下。我建议她把里面指责、抱怨的语言都改掉,以更加平和以及理解对方的口吻来表达。她说觉得很委屈,也很气愤:凭什么他打了我,我还要去顾虑他的感受!我跟她说:因为在孩子这件事上,你要达到你的目的,而激怒他对此并没有好处,只会给自己增加障碍。这里所说的练习,主要有三个,就是接下来要讲的化解方法的关键。我们之前说了,纠缠在家暴关系中无法脱身,底层原因是对内在攻击性的压抑,以及扭曲表达。被压抑攻击性的背后,往往是很深的恐惧。比如:被伤害的恐惧,被抛弃的恐惧,伤害别人的恐惧……大多数人内在升起恐惧的感受时,会下意识地躲避和压抑,不敢去体验,所以导致我们的内在都压抑了很多恐惧的情绪。而基于对恐惧的压抑,我们又会进一步压抑自己的更多生命面向。但其实恐惧只是一个情绪,是人体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化学反应。当我们不愿意体验这个情绪时,大脑就会下指令打断反应,导致很多激素沉淀在身体里,沉淀得多了,身体就堵塞了。身体为了自我修复,就会找机会重新发起反应,人就会变得胆小,一点小事就容易害怕,越害怕越压抑,不断自我对抗直至麻木。到麻木这一步,就不止体验不到恐惧了,连开心、喜悦这些正向情绪也没有了,人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对于想要活出自己健康的攻击性、化解家暴困境的人来说,释放恐惧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人并不是害怕事物本身,而是害怕眼前事物触发起的——自己内在的恐惧感受。我们真正恐惧的是恐惧这个感觉本身。而释放,就是允许自己全然去体验完那些压抑的恐惧情绪。可以做一个练习,就是把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写下来,或者对着空椅子说出来,想象这些事情真的发生,会怎么样。过程中恐惧出来,就把注意力放到身体上,去感受、观察这个叫做“恐惧”的感觉,允许自己身体发凉、颤抖、喘气、哭泣。当外在事件触发出内在恐惧的时候,最适合做这个练习。当允许自己全然面对、穿越,身体的化学反应告一段落,人就会轻松下来。再回想这个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你会发现没那么害怕了。刚开始可能不熟悉,可以多练习几次找感觉,或者请专业的咨询师、疗愈师帮助自己引导和释放情绪。比如害怕虫子,就去看虫子的照片,看的时候允许恐惧升起、流动、释放,不压抑,逐渐地就不那么害怕了。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练习,不要太激进,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听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担心:如果我不害怕了,那我会不会真的做出什么激烈举动?所以这就到了第二个练习,安全地释放你的攻击性。其实本质上就是释放压抑的愤怒情绪。原理还是一样的,自己找一个安全的不受打扰的空间,回想那些让你愤怒的事情,允许自己全然体验那个愤怒的感受。过程中可以骂出来,吼出来,通过声音来释放,或者摔枕头、撕纸,通过一些动作来释放。可以在网上买可击打的发泄球等工具,练拳击等。现在一些城市里也开始有发泄馆,专门给人摔盘子等等来发泄情绪。这些都是很好的释放内在攻击性的方式,选择自己觉得安全并且适合的就好。有时候通过纯想象,也可以释放很多攻击性,想象把对方暴揍一顿。重点是知道自己只是在释放攻击和毁灭的能量,而非真的做出行动。人是多维度的,每个人都有兽性、人性,也有神性。每个面向都被允许存在和表达,才是一个平衡完整的人。当你敢于直面自己粗鲁、可怕、野兽般的一面,便是允许内在的攻击性有出口去表达,它就不会被压抑成恶魔,反过来控制你。有一句话叫:刀子嘴,豆腐心。嘴巴毒的人因为把攻击性都通过语言释放了,所以心也就柔软了。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先以安全的方式释放情绪,平静下来,再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好像没那么痛苦了,也能以更清晰理智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很多时候人没有办法好好处理冲突和矛盾,就是因为陷在各种情绪对抗中。先处理好内在感受,再处理和解决事件,才是最合理的顺序。发泄情绪的本质还是对抗情绪,想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这个情绪走开,讨厌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而释放情绪是放松、不对抗情绪,允许自己带着觉知全然沉浸于情绪中,去拥抱这个情绪。这样就能打开一个空间,让情绪流动、转化。释放情绪之后,人往往是很轻松的,而非更加沉重。也是一样,多去做这个练习,逐渐找到感觉,建立起新的脑回路,那我们以后负面情绪再来,就知道如何应对了。这里要说明一点,恐惧和愤怒两种情绪,往往是交替出现的,所以这两个练习,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有什么情绪,就做哪个练习。当内在长期压抑的恐惧和攻击性得到释放后,人会变得平和,并且更有力量。不会那么容易被激怒,也不会那么容易激怒别人,自我边界感会更清晰,更独立,逐渐地不那么依赖别人。我们之前说过,导致关系恶化的原因,往往是双方总是用错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从而进入不停歇的权力斗争。指责、抱怨、谩骂、嘲讽、威胁、侮辱、强硬命令等,都是扭曲的表达攻击性的方式,只是相互伤害,不解决问题。你的语言铸就你的世界,所以学会合理表达愤怒,非常重要。第一,只描述客观事实+自己的感受+真实表达需求,不做主观论断,也不否定对方的行为。比如对方长时间不回信息,很多人会说:“你这样就是不在乎我!”这就是主观论断。或者质问对方:“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就是否定对方的行为。其背后都是把对方投射为坏人、施暴者,把自己投射为受害者,拉着对方一起陷入压制——反抗的游戏。“你一直没有回我信息(描述客观事实),我很担心,又有点生气,觉得自己被忽略了(表达感受)。如果下次你看到信息,但是没时间跟我聊,方便的时候也告诉我一声,这样我就不担心了,好吗?(表达需求)”这是一种平等的姿态,既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和理解对方,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对方的同意。而不是把负面情绪和问题都甩给对方,审判、指责,要对方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为我的痛苦负责,我看见自己的真实需求,并真诚地表达。”这是一种更有力量的沟通方式,成为关系的主动者。很多时候人不愿意在对方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总是用强硬的方式来掩盖,明明想要爱,却把对方推开。但其实放下防御,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暴露脆弱的一面,反而能促进心与心的连接,会让彼此都更强大。刚刚说了,指责、抱怨,会把对方投射为坏人、罪人。但是没有人想当罪人。当被审判的时候,一般人都会下意识地进入自我防御,不会如你所愿地承认错误来做个好人,而是努力证明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所以要想关系和谐,我们不要总是投射对方为坏人,而是要去投射和激发他良善的一面。最好的做法就是:倾听、理解,替他找原因,给他一个成为”好人“的台阶,而不是把他拱上成为”坏人“的绞刑架。比如对方态度恶劣,可以说:“我知道你最近可能压力大,心情不好,才会这样对我说话,我理解,我不会把这些话当真。”比如对方不尊重你的意愿,可以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担心我,但你放心,也请你相信我……”要是能当好人,谁愿意做坏人呢?这就是主动地激发对方良善一面的做法。除此之外,生活中在小事上互相肯定、赞美、表达感恩,都是激发对方良善的好方法。没有人是完美的,人性有黑也有白,关系中,我们是要支持彼此活出更好的那一面,还是相互勾引出对方内在的恶魔,就取决于我们如何主动地去经营。更多知识和方法,可以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学习和练习。当然,要做到以上的正向表达,是需要一颗平和的心的,所以再强调一下,不要在激烈的情绪中和对方沟通,或做出任何决定。暂缓一下,先去释放情绪,处理好自己的感受,感觉比较平和了,再去沟通。上面讲完了家暴发生的底层原因和应对方法,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看具体可以怎么应用。为了保护隐私,我不方便透露太多细节,只是简单讲一下关键点。我把这位来访者称为A女士。她在找我咨询的前几天,被老公暴力对待了,并且这不是第一次。她仍然处在强烈的情绪中,愤怒、恐惧又纠结,不知道是不是该就此离婚,又担心会失去孩子的抚养权。她是我的课程学员,我让她别急着做决定,先用课程里的练习去自我转化、提升能量,以便有更稳定的核心支撑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后来,她说待在家里感觉不安全,想搬出去,也想以这样的行动告诉老公这件事的严重性,不能再次不了了之。在这里我们发现她的一个模式,就是内在有强烈的想要突破限制、往前走的冲动,却总是瞻前顾后,被太多恐惧束缚住。这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在原生家庭里被压制了太多攻击性,没有完全实现人格和边界的独立。于是我让她多去做释放恐惧的练习,想象如果搬出去,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会怎么样。然后,A女士就开始一边做练习调整自己的状态,一边联系中介看房子。中间犹豫和退缩再次冒出,我就让她去感受内在,做出和以往不一样的、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的决定。我对她说,其实,搬不搬出去,你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只是在借着这个事情,走自己内在的过程,突破一些限制。最终她还是坚决搬出去,但涉及到一些关于孩子的问题。我建议她不要直接一走了之,而是跟老公沟通,询问他的意见,防止矛盾激化,让搬家这件事能顺利进行。对此,她又愤怒、又恐惧,但也明白这样是更合适的做法。我让她改掉了里面指责、抱怨相关的语言,站在更加理解对方、并且想要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表达。我让她在心里提前演练一下,晚上老公回来,如何与他当面沟通这件事,中间有恐惧、愤怒,都在练习中释放掉。我强调了两个点,第一是过程中不要用以往的方式激怒对方,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第二是对老公说明,她搬出去不是为了惩罚、威胁,而是给彼此一个空间,好好冷静思考关系中问题,以此来改善关系。后来,她老公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就同意了,两人也没有发生争吵。和老公分开的这段日子里,A女士每天都通过练习释放和疗愈自己、提升能量。她反思了自己在关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容易情绪失控,也由此看见了很多内在的创伤。后来有一天,她跟我说,回想起被打的这件事,她忽然觉得没那么痛苦了。在之前,一想起自己被家暴,她就会特别难过,觉得像天塌一样难以面对。而现在,感觉这件事跟两个小孩子生气打架,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并不是说能够接受被暴力对待,而是自己能以更强大的姿态来面对冲突了。确实,当核心脆弱的时候,一点冲突和矛盾都容易击垮自己,这时候别说解决问题了,连支撑自己都很难。而当能量提升、核心变得强大,不论遇到多大的事情,我们都能在风浪中保持内在的安定,更轻松地化解困境。又过了一段时间,A女士定的房子租期要到了,她开始犹豫要不要续租。其实她内在并不真的想离婚,但是又觉得这样什么也没得到,灰溜溜地搬回去,很不甘心。我又问:那经过这次短时间的尝试,你觉得可以得到的是什么?说完她又觉得,这也是不现实的,几年积攒的矛盾和养成的模式,不可能几天内就改变。所以我又继续问她,她又说,通过这段时间,希望她和老公都能冷静反思,看到各自的问题。我说:把注意力都收回到自己身上,这段时间你和老公之间并没有沟通,他会怎么想,是怎样的感受,不是你能控制的,放下这个期待,只看自己。最终我们得出结论:通过这次短暂的分离,她所得到的,是一次应对和处理矛盾,更深地看见自己和陪伴自己的练习。就好像有一栋大房子,里面堆满了几十年的垃圾和灰尘,不是几天就能打扫完的。但这几天里,她学会了如何打扫,并且成功地清理了一个房间。这是很不错的进展。当初搬出来,并不是为了威胁、对抗,让老公低头,而是借着这个过程,突破自己内在的一些点。而回去之后,还得继续打扫。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栋大房子,这件事没有人能替自己做。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就在于,对自己和他人有太高的期待,只想要结果,而没有足够的耐心经历过程。当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接纳眼前的状态,反而就能从当下看到背后的礼物。明白这一点后,A女士表示想要约老公好好沟通一次,跟他达成一些共识与协议。我跟她说,达成协议是必要的,但在这之前,有一个关键点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倾听。这段时间来,她一直在陪伴和处理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而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当她有了足够的力量能稳住自己,就是时候也倾听一下对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了。于是她编辑了一段能量平和、正向的话发给老公,约他下班后聊一聊,对方同意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和穿越,A女士面对情绪、矛盾的态度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也更加知道如何与对方正向沟通和表达。后来,她跟我反馈,沟通进行得比她预想中要顺利,她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老公对她说了很多,她明白了在矛盾爆发的时候,她情绪失控、歇斯底里的样子,让老公感觉自己被视为有深仇大恨的敌人,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暴力。同时老公也承认自己动手确实做错了,处理矛盾的方式太幼稚。并不是说所有问题就此彻底解决,但这次穿越,是他们看到问题、改变经营关系的模式的开始。在整个事件中,大家可以看到,A女士是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她主动思考解决方法、寻求帮助,也主动地做出行动与改变、寻求沟通……我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和支持她。因为这份敢于突破的勇气,以及为自己的痛苦负起责任的决心,她拿到了想要的结果,开始成为一个关系的主动经营者,为自己的幸福负起责任。未来或许还有很多挑战,但是,她已经拥有了应对的能力,明白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重点是让自己过得幸福且有力量。当她不断地疗愈自己、活出自己,改变与外界的能量互动模式,也是帮助对方,在关系中共同疗愈。1. 给自己空间释放情绪、调整能量非常重要,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感受和提前演练之前,不要贸然做出行动和决定;2. 沟通中,去激发出对方良善的一面,不要攻击和审判对方;3. 做好长期成长的准备,改变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发生,放下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不切实际的期待,耐心打扫自己的房子。以上所讲的方法和逻辑,也是自我成长的实修过程,不止适用于家暴困境,也适用于人生中各种痛苦的境遇。生命中来到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照出内在那些未整合的部分,成为更完整而丰满的自己。往期内容已收录在源一的好书品读专栏中,持续更新,欢迎订阅~源一
IHNMA国际认证催眠导师
身心疗愈 | 天赋解读
与你一起 活出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