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母亲出生在偏僻的十里坪镇碾子坪村寨沟,那里虽然偏僻,但风景旖旎,山峦如黛,水波不兴,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让人印象深刻。犹记得嘎婆家门口那口水井,水井边缘长满了青苔和杂草,水质浑浊不堪,每次去嘎婆家和母亲一起打水时就会闻到水井里那股令人作呕的腥臭味,有时甚至能看见几只小虫子在游动,小的时候看到时只觉恶心,长大后才明白母亲生活的不易,兴许是那艰难困苦的环境磨炼了母亲刚强勤劳的性格。
母亲有兄弟姐妹5人,母亲排行老三。母亲就只上过一年学,就只认得特别简单的一些字。听母亲说那时候嘎婆、嘎公还很支持她上学,但那时候的她少不经事,只知道拿着粗布缝缝补补,还说人家那些人不上学,日子不都过的怪好的。母亲说其实当时她学习成绩还不错,老师还挺喜欢她,老师还给她发了个三好学生奖,结果她把奖状卖给同学卖了2元钱。老师去家里找她上学,她躲在床底下不出来,或者就爬上松树不下去,老师走后,她又回家。就这样硬是不愿意上学的她,嘎公、嘎婆和老师也都拿她没办法。从此知识的大门被她阻挡于她的世界之外。
可怜的母亲只出过一次远门—西安,还是在有才爹的陪同下去的,因为父亲和哥哥常年在外打工,她不识字怕迷路,她只得寻求家族里有文化的爹爹陪同。虽然她不识字,但她的生活篇章却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智慧。她的语言是行动,是表情,是那些简单而直接的日常交流,她的教育是生活本身,她的经历让我深深懂得了知识对人一生发展的巨大意义。
在那个没有文字的天地里,母亲用她的双手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她的手指,虽然粗糙,却能巧妙地修补衣物,做各种漂亮的带有绣花的布鞋、棉窝窝,制作美味的食物,抚摸我的头发时是那样的温柔和静美。她的智慧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源自于生活的点滴经验,来自于对家庭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小时候,家里住的是那种泥土房屋,房顶是由瓦铺设而成,一到下雨天就会经常漏雨,下雨天是父母亲经常吵架的日子,母亲总会偷偷抹眼泪,希望我和哥哥能有不漏雨的房子住。母亲是个任劳任怨特别能吃苦的人,她总希望有一天能不再住在大山垴上,远离山沟,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在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里,我们家的粮食是父亲9个兄弟姐妹中最多的,母亲总是天还没亮,就背上锄头、背篓,吆喝上父亲上地干活去了,母亲在金色的麦浪中那格外坚韧的身影和那黝黑的皮肤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记忆最深刻是那年夏天,那天乌云密布,仿佛天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劳作蓄积力量。母亲穿着一件旧雨衣,头戴草帽,手持锄头,踏入了泥泞的田里。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裳,却浇不灭她内心急切的火焰。她弯下腰,用力地翻动着泥土,每一锄下去,都像是在和田地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雨越下越大,母亲的身影逐渐模糊在雨幕中,模糊在我的视线里。但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农活,反而更加卖力地干着。她知道,这片土地需要她的呵护,需要她的汗水去滋养。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执着。周围的世界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母亲挥舞锄头的声音和雨滴落在地面的声响。那声音,是我听过的最美的乐章,也是妈妈心中最动听的歌谣。她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编织着希望的网,即使风雨交加,也从不言弃。干完农活妈妈直起腰来,望着眼前那片被雨水滋润的土地,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她知道,自己的付出终将换来金黄的麦穗和丰满的果实。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秋天的丰收场景,看到了我们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她辛勤劳动成果的幸福模样。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无私奉献,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对家庭的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母亲勤劳的双手努力下,我们从大山垴上搬到了我小学学校旁边,住上了下雨天漏雨少的房子。
母亲对我是很温柔的,几乎很少打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言语批评。母亲是没有时间管我学习上的事的,那时候放假了都是背着作业和母亲一起上山,母亲干活,我就在旁边找个大石头或坐或趴的写作业,记得有一次数字5硬是让我写成了倒着的7,母亲气得直接上手揪住我的耳朵问我在学校老师是怎么教的,兴许是母亲太用力,兴许是女娃子太娇气,我当时就哇哇大哭只喊疼,边哭边喊让母亲给我赔耳朵。还有一次,在家里玩儿,一不小心把花生油桶给弄倒了,油泼的到处都是,那时候家里房子是泥巴房,泥巴地油一泼,全渗进泥土里了。不像现在是地砖,平整光滑,还能想办法补救用东西偷偷铲起来,当时已经吓坏了,只想赶紧毁尸灭迹,清理现场,因为那时候的油都是自己拿种好剥好的花生或者芝麻去油坊打的,我深知那一桶油需要耗费多少母亲的辛勤汗水和经历。慌里慌张的用扫帚把有油的地方使劲儿来回的清扫,再把泼的剩下的油桶赶紧盖好,心里默念了几百遍:但愿母亲想不起来,但愿母亲发现不了。母亲农活回来后,我赶紧给母亲泡上热茶,又去生火做饭,母亲还是眼尖发现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母亲并没有打我,只是询问我是不是把油弄泼了,我说是的,我没注意。母亲说以后干啥慢点,不要慌里慌张的,我连连应答。
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强大的女性,一个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母亲。在我们那个重男轻女的村子里,母亲毅然决然支持我学习,到处借钱东拼西凑供我上学,让我不再经历她所受过的没文化的苦。
还记得初三毕业那年,对上学这件事毫无概念可言的我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或者就是躺在沙发上看那几年流行的偶像剧,直到中考成绩出来后,离一中录取线差5分的时候,我才像被什么重击一下一样的清醒,那时候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是没有任何规划的。母亲看到我的成绩气的大哭,边哭边说:“你说你呀,在哪儿仔细点,一个选择题的事就考上了,难道以后要跟我一样出了社会受不识字的苦吗?”母亲平时为人善良活道,那天中午的阳光像火烤一样,热浪滚滚,让人感到无比的闷热,一个骑摩托的叔叔到家里借水喝乘凉,母亲热情的给切了西瓜泡了茶,闲聊中母亲说起我中考成绩,还问起叔叔有没有什么办法和路子,母亲那时候是见人就问的,一心想让我继续念书,学个名堂出来。那叔叔说一中里有他认识的一个老师,错5分的话可以交借读费进学校,母亲一听高兴极了,记了那个叔叔的电话,那个叔叔走时,母亲还把才挖的新鲜土豆给人家了一大蛇皮袋。母亲高兴地给我说:“这下上学有希望了,还得给你爸商量下,还不敢给你爸说实话,只能给你爸说学费贵的很……”
母亲给父亲打电话说女儿中考成绩出来了,离一中录取线差5分,父亲说那就去富水职中上吧,母亲诓骗父亲说道:“你宝贝女子想去一中上,在门外睡了好几天了,不吃不喝的,说是不让她去一中上学,她就一直睡在外面不回来……”父亲听到后说:“没考上一中就算了,咱们村里也没几个女娃子上大学的,女娃子上那么多学也没啥用,等上大学了再以后跑的老远的,不是白养了?”母亲说:“可是她想上,非睡在外面不回来咋弄?”父亲那头半天没见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那你去打听打听看有什么法子进一中没有?”母亲一听到父亲说这话终于舒展了眉头,赶紧说:“打听了,交些借读费就能进。”父亲听完怔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就让她去上一中吧,给她说,去了要好好上,可别再上大学的时候又错那一两分的,可再没办法了……”母亲连声应答着。父亲给母亲汇了5000块,可是还是缺不少钱。母亲把家里竹板隔楼上被老鼠咬了小缺口的一沓现金摸索出来,数来数去也才1000来块,母亲急的只得问邻居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到处借,那个时候每个家里基本上都是有上学的孩子,借了一大圈东拼西凑的才凑够上学的钱。钱凑齐了,那天晚上吃完饭母亲把我叫到跟前,把钱交给我让我数一数,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也不会数,数着数着,哗啦一声,钱从我的手上滑下去,撒的满地都是,母亲看我把钱撒了一地没有训斥我,只是慢慢地说道:“去借钱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支持你上学的,都说女娃子念那么多书有啥用,都是给别人养了。你爸他们弟兄家没一个娃上成学的。而且你看,你不认真,错那5分,然后你爸的辛苦血汗钱和我看尽了人家眼色,低声下气地去问人家借的钱才凑够,这钱就像屋门前那河里的水一样哗啦啦的流走了,去学校了可要好好学,你妈这一辈子吃了多少没文化的苦头……”边听母亲的絮絮叨叨,边捡拾地上撒落的红票子,我的眼泪突然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啦啦的不停地流,砸在心尖上,砸在手背上,疼的我不知所措,重重的泪珠好似在警告我要记住母亲的碎碎念,以后要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让母亲失望。高中三年时光是汗水浇灌的岁月,也是那一份爱的碎碎念带来的压力冲击和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希望岁月,承载着一份压力与希望,终于考上了大学,没有让母亲失望。
母亲是个内心柔软细腻的人,也是孤独脆弱的。上大学路途远,家里离镇上也远,存钱或转账都比较不方便,母亲就会在每件衣服里都缝上一个灵活的带扣子的口袋装钱,从来没觉得那口袋多丑陋或者不方便不舒适,反而那口袋给了我满满的踏实感和浓浓的母爱。大四那年,选择就业和备考的时候,哪里有招考的我都会去试,但也会征求母亲的意见。因为那时候父亲才离世没几年,母亲受到的打击和创伤还没有复原,有一次闲聊中我说我要考宝鸡市的特岗教师,母亲一听愣怔了一下没说话,过了一会儿定眼看看我说:“你爸不在了,你哥哥嫂嫂常年在外打工,就我一个人在家了,我一个人拉扯你侄子,你走远了,我可该跟谁说话,我身边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母亲定眼看我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有些说不出来的难受,再听完她的话,心里突然被什么扯拉的疼,再一扭头就看见母亲眼角的两串泪珠,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只得赶紧说道:“我不考市外的了,我就考市内的工作,不,就考县里的工作,行吗?”母亲一边擦眼角的泪花,一边用她那长满茧子的手抚摸我的脸,应声答好。大四那年一年时光几乎都在图书馆里泡着,只为解决就业问题,只为回到母亲身边,不负时光,不负努力,回到了家乡就业。母亲也是很开心的,父亲离开后,很少见到她的笑容,告诉她工作定下来时,电话里都能听到她的开心。她也是孤独的,时常到半夜突然醒来的时候会听到母亲捂着背角躲在被窝里泣不成声,我知道,她是想父亲了,父亲的位置做儿女的永远也替代不了。而我能做的只能是在工作之余多关心多陪她说说贴己话,放假时帮她做做家务活,所以她再找伴儿时,我是理解和支持的,但是她可能内心深处是带有歉意的,她给我和哥哥嫂嫂解释了很多再找伴儿的理由,她说,儿女再孝顺,很多事情她没有人可以商量,很多内心话她也没处说,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的陪伴你们做儿女的也省心些,你们都要忙自己的事,有个人照拂我,我也少叨扰些你们……
到我谈婚论嫁的时候,母亲的开明让我备受感动和感激,有她的开明和支持,我才过的更加幸福。把爱人领回家里的时候,母亲也没有任何言语为难和测试之类的,她微笑着迎接着我们,用一种温暖而包容的态度,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母亲没有过多询问他的家庭背景或家庭经济情况,爱人后来告诉我说他其实当时很紧张,生怕说错话什么的,后来才发现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母亲很好相处,也很开明。结婚前听过很多因“天价”彩礼而闹掰的,我也侧面问过母亲关于结婚彩礼的问题,母亲说;“那些都无所谓,婚姻不是交易,我也不是变卖女儿,我就你这一个女子,关键你公婆、你爱人对你好我就知足了。”结婚的时候婆家给的彩礼,母亲还准备给我让我过日子用,我怎么都没要。母亲的开明远远超过很多博学多识的文化人。
当我生大宝的时候疼的直喊的时候,母亲在产房外眼泪止不住地流。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当了母亲之后才更加理解母亲关于我小时候的碎碎念,小的时候老听母亲说我小时候瘦的跟小鸡一样,还整天生病,那时候养我她头发都掉完了之类的话的时候觉得很烦腻,当自己养育孩子时才明白母亲有多么不容易,也更加感念母亲的爱。
在今后的时光里,我会更加珍惜那份碎碎念,珍惜那份厚重的爱,用心倾听她的各种碎碎念,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同时,我也会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平凡时光里活出不平凡,让母亲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叶玲,县文联干部。喜欢读书健身,喜欢用文字表抒心意,用语言传递情感,喜欢和正能量的人交朋友。
往期作品
主管:商南县文学艺术联合会
主办:商南县作家协会
主编:姚家明
副主编:杨富安
编委会:姚家明 杨富安 吕盟 任战洲
李军 李富明 黄全均 苏训博 肖丁
编辑:如荧
投稿邮箱:10462249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