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通信框架 --- 智能汽车车载通信架构浅析

汽车   2024-12-23 08:34   上海  

我是穿拖鞋的汉子,魔都中坚持长期主义的汽车电子工程师。

老规矩,分享一段喜欢的文字,避免自己成为高知识低文化的工程师:

所谓鸡汤,要么蛊惑你认命,要么怂恿你拼命,但都是回避问题的根源,以现象替代逻辑,以情绪代替思考,把消极接受现实的懦弱,伪装成乐观面对不幸的豁达,往不幸上面喷“香水”来掩盖问题。
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让内心的烦躁、焦虑、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时间不知不觉中,快要来到元旦。2024快要结束,2025又开始新的忙碌。成年人的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渡自己的灵魂,独自敲击一些文字算是对这段时间做一个记录。

一、智能网联概述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方面功能体验日益丰富,用户体验与技术迭代相互牵引,推动智能电动汽车在物理层物理层面,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向更轻量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汽车软硬件解耦及功能按域集中的发展趋势,面和链路层面发生进一步的技术演进。链路层面,高速通信网络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稳定、互联设备更多的方向演进,为车端应用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随着物理层面与链路层面的技术整体提升,智能电动汽车所需的车载通信技术也进一步迭代,车内总线通信与车载无线通信均有提升,智能电动汽车成为万物互联新的接入点,也成为移动的数据库。

1、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了集出行、娱乐、信息获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空间。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驾驶和乘坐体验,还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2、物理层面的技术演进

在物理层面,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轻量化发展是智能电动汽车技术迭代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趋势旨在通过优化硬件设计和提升软件效率,实现汽车系统的更高效、更灵活运行。随着软硬件解耦及功能按域集中的发展,汽车内部的各个系统可以更加独立地运行和升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3、链路层面的技术提升

在链路层面,高速通信网络的高效、安全、稳定以及互联设备数量的增加,为车端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不仅使得车辆内部的各个系统可以更加高效地协同工作,还使得车辆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例如,通过车联网技术,车辆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天气预报等,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出行建议。

4、车载通信技术的迭代

随着物理层面与链路层面的技术整体提升,智能电动汽车所需的车载通信技术也迎来了新的迭代。车内总线通信技术的提升使得车辆内部的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可靠,为各种智能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的提升也使得车辆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更加便捷、快速。

智能电动汽车作为新的接入点和移动数据库

智能电动汽车作为万物互联的新接入点,不仅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还可以通过车载的智能设备和传感器收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驾驶习惯、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可以为车企提供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和车辆性能分析。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如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

此外,智能电动汽车还可以作为移动的数据库,存储并处理大量的数据。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车企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例如,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和喜好,智能电动汽车可以自动调整座椅角度、音响音量等,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二、智能电动汽车车载通信技术

车载有线与无线通信共同搭建车内网、车际网与车云网,实现多渠道信息交互。

车载通信技术以有线和无线可以划分为车内总线通信和车载无线通信两部分,其中车内总线通信以汽车线束为载体,以不同形式、不同速率连接车内各域控制器、网关、MCU,构成车载网络,即车内网。

车载无线通信可按照通信距离划分为短距离无线通信与长距离无线通信。其中,短距离无线通信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一公里,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对等通信等特征,以不同形式实现遥控、互联、识别等功能,最终实现车机与路端、交通弱势参与方之间的互联,形成车载自组织网络,即车际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由移动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组成,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以4G为主,逐步向5G发展,车机与信号基站、云服务、移动设备终端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共同构成车载移动互联网络,即车云网。

车载通信技术是现代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关键支撑,它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实现了车内、车际以及车与云端之间的多渠道信息交互:

1、车内总线通信:构建车内网

车内总线通信,作为车载通信技术的有线部分,主要以汽车线束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它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速率的连接,将车内的各域控制器、网关、MCU(微控制单元)等关键部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车载网络,即车内网。

车内网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车内各部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例如,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等都可以通过车内网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和指令传输,从而确保车辆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2、车载无线通信:构建车际网与车云网

车载无线通信则主要实现了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根据通信距离的不同,车载无线通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短距离无线通信和长距离无线通信。

(1)、短距离无线通信:构建车际网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一公里,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对等通信等特点。它主要通过蓝牙、Wi-Fi、Zigbee等不同的技术形式,实现车辆与路端、交通弱势参与方(如行人、自行车等)之间的互联。这种互联不仅提高了交通的智能化水平,还大大增强了行车安全性和便捷性。

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车辆可以实时获取路端设施的信息(如交通信号灯状态、路况信息等),并与其他车辆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共同形成一个车载自组织网络,即车际网。车际网的出现,使得车辆能够更加智能地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2)、长距离无线通信:构建车云网

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则由移动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组成。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以4G为主,并逐步向5G发展。这些技术使得车辆能够与信号基站、云服务、移动设备终端以及卫星定位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交互。

通过长距离无线通信,车辆可以实时上传自身的行驶数据、位置信息等至云端服务器,并从云端获取路况信息、导航服务、娱乐内容等。这种车与云端的互联,不仅提高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还为车主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同时,通过与移动设备终端的互联,车辆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故障诊断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多类型车载总线通信技术协同组合,推动整车通信架构轻量、高效发展

车载总线通信的演进基于汽车电动化程度的提高,连接范围由基本控制系统到主要控制系统,再到如今各电子控制系统间的连接。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上搭载了多个ECU,分别控制不同功能模块,各块与总线直接或组合后间接连接。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车载总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多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技术协同组合,已经成为推动整车通信架构轻量、高效发展的关键。

在智能电动汽车中,多个ECU(电子控制单元)分别控制着不同的功能模块,这些ECU需要与总线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连接,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控制指令的下达。随着汽车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化,车载总线通信的连接范围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基本控制系统,到主要控制系统,再到如今各电子控制系统间的全面连接。

在众多的总线通信技术中,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以其高可靠性、实时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在智能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CAN总线主要用于空调、显示、故障诊断等领域,未来还将向更多骨干网络延伸。而CAN-FD(CAN with Flexible Data-Rate)作为CAN的升级版,在数据传输速率上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如上图为车载总线基本结构、技术对比以及演进过程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则多用于灯光、座椅等传输相对稳定且速率要求不高的位置中。LIN总线具有低成本、简单易懂、易于实现等优点,非常适合于这些对成本有一定要求的控制系统。

车载以太网作为新一代的车载通信技术,以其轻质量、高速率、强兼容性等优势,在智能电动汽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车载以太网主要应用于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的连接,这些部件对数据传输速率和实时性要求极高。虽然车载以太网的成本相对较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中高端车型将首先实现车载以太网的大规模上车应用。

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车载总线通信技术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协同化的特点。各种总线通信技术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更加合理的组合和优化,以实现整车通信架构的轻量化和高效化。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车载总线通信技术也将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三、车载总线无线技术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中,短距离无线通信传输速率更快,多用于车内设备与车身附近场域的数据传输和连接,如车身定位、解闭锁等;实际应用范围多有交叉,Tier1和主机厂也更多倾向于适度冗余配置,以保证更稳定的体验。长距离无线通信一般指移动通信网络,以4/5G为代表,主要提供通信、导航等功能,服务智驾智舱功能。

不同的通信技术所覆盖的范围与能力稍有交叉,在实际车端应用中也并非 井水不犯河水”,比如车端T-80X配备有多种通信能力,用户感知到的车身功能体验实际上是多种通信能力共同配合完成的结果。亿欧智库认为,当前仍处于 技术引领需求”的阶段,新技术的出现并不会一蹴而就地取代传统技术,而是在多种技术共存的同时,由新技术激发出更具创造性的功能体验。

1、短距离无线通信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载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NFC(近场通信)等,因其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低功耗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车内设备与车身附近场域的数据传输和连接。

车身定位与解闭锁: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车辆可以准确地识别并定位车内的设备或人员,从而实现智能解闭锁功能。例如,当车主携带智能手机靠近车辆时,车辆可以通过蓝牙或NFC技术识别手机,并自动解锁车门。

车内设备互联: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车内设备之间的互联,如娱乐系统、导航系统、空调系统等,从而提高驾驶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技术的覆盖范围和能力有所交叉,Tier1(一级供应商)和主机厂通常会选择适度冗余配置,以确保更稳定的用户体验。这种配置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还可以为未来的技术升级预留空间。

2、长距离无线通信

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4G/5G移动通信网络为代表,为车辆提供了广泛的通信和导航功能。这些功能对于实现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高级功能至关重要。

通信功能:通过4G/5G网络,车辆可以与云端服务器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实现远程监控、远程升级、远程故障诊断等功能。同时,车辆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车辆或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实现车车协同和车路协同。

导航功能: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为车辆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服务。通过接收来自卫星或基站的信号,车辆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精准导航和路径规划。

技术共存与创造性功能体验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仍处于“技术引领需求”的阶段。新技术的出现并不会立即取代传统技术,而是在多种技术共存的同时,激发出更具创造性的功能体验。

->技术融合与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和长距离无线通信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例如,通过5G V2X(车联万物)技术,车辆可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实时通信和交互,从而进一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用户需求驱动:未来,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关注用户需求。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驾驶习惯和需求,主机厂和Tier1可以开发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功能和服务,从而推动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

总结

智能汽车车载通信架构主要由车内总线通信和车载无线通信两部分构成。车内总线通信主要依赖汽车内部的线束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将车内的各个域控制器、网关以及微控制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可靠的车载网络。车载无线通信则进一步扩展了智能汽车的通信范围,使其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更加广泛的信息交互。

对于通信架构未来发展趋势,简单陈述如下:

1、高速通信技术:随着5G-A、6G等高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无线通信的速率和带宽将得到大幅提升,为智能汽车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通信支持。

2、存算一体芯片:存算一体芯片将计算和存储单元完全融合,提高车载计算平台的算力和能效,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3、软件定义汽车:通过整车SOA软件架构,实现汽车软件的标准化、可复用和快速迭代,增强汽车功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4、安全保障技术:建立涵盖功能、预期功能、网络、数据、通信、算法等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智能汽车在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

搁笔分享完毕!

愿你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车载诊断技术
分享车载诊断技术,包括车载网络(CAN、CAN FD、DoIP等)、诊断协议(14229、15765、13400、15031、22901等)、主流软件使用等;目的:1、分享基础知识;2、在车载诊断细分领域提供一个技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