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事68:伊拉斯谟《愚人颂》

文摘   2024-08-16 23:25   英国  

1509年,43岁的伊拉斯谟完成了《愚人颂》

伊拉斯谟肖像画,小汉斯·霍尔拜因1523年绘,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伊拉斯谟是世界上第一位公共知识分子,他出版古典作品和希腊文的《新约》,记下了关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机智对话《讨论会》;编写了政府指南《基督教骑士手册》;收集整理了古代的谚语和格言集《古谚集》,使普通人也能学习古典知识,尤其是与他所做的大量像文章一样长的注解一起阅读的时候。他还留下大量信件,这些通信的现代出版编辑阿伦把他称为“话痨大师”。他在各个阶层都有很多相识,而且比他同时代人都拥有更多的生活经历。他不仅有学问,还充满知性的幽默,既温和又诙谐。他写作一向手快,而且拥有真正的书写癖,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

1728 年法国版《愚人颂》封面

《愚人颂》中伊拉斯谟认为,愚行分两种,有益的愚行和纯粹的愚蠢,前一种愚行是真性情,后一种包括放纵、相信奇迹的愚行。愚行是快乐,是轻松,愚行对幸福不可或缺。纯理性、无激情的人宛若石头,没有感觉,没有感情,这种人对自然流露的情绪熟视无睹,爱心和怜悯都无法使之心动。这种人看穿一切,准确掂量一切,绝不宽恕别人,只对自己满意。“一切感情都属于愚蠢,这一点恰好把贤人从愚人那边划分开来;贤人受理智支配,而愚人则为感情所左右。贤人把自己整个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光阴全都花在探求学识上,他失去了一生中最幸福的那部分时光,整天在没完没了的不眠之夜、辛劳和操心中度过;而在剩下来的时光里,他也未曾尝到点滴的快乐滋味。他始终都很节约,过着贫困的生活,一副可怜相,脾气暴躁、严厉,对己过分苛刻,和同伴难以相处也不受欢迎。他脸色苍白,身体消瘦,病魔缠身,双眼迷糊,未老头先白。他从来就没生活过。令人感到更愉快的知识门类是那些与愚蠢更加紧密相连的门类,而最幸福的人则是那些与任何学问都不打交道的人,他们唯一遵循的只是自然。”

以上摘自三联生活周刊:“《愚人颂》出版500周年” 作者:薛巍


突小突
时间是不可或缺的挂钩,历史事件的花锦就挂在这个挂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