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事71: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文摘   2024-08-22 19:01   英国  

1516年,38岁的托马斯·莫尔最著名的作品《乌托邦》完成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莫尔和一位名为拉斐尔·希斯拉戴(Raphael Hythlodaeus)的旅行者进行对话,讨论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各种问题,如政治腐败、不公正的法律、剥削穷人等。拉斐尔对现行制度进行了激烈批评,指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君主专制的弊端。

第二部分:拉斐尔描述了他在遥远的乌托邦岛上的见闻。在这个虚构的岛屿上,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于当时的欧洲。乌托邦岛上的居民实行财产公有、宗教宽容、平等教育,并且没有战争和贫困。这个社会被设计成人人平等、人人有份的理想社会,居民们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莫尔通过《乌托邦》探讨了理想社会的可能性,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评。他设想的乌托邦社会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主张财产公有,反对个人财富积累,倡导平等与正义。这种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反叛性,挑战了封建社会和教会的权威。

尽管《乌托邦》中的社会制度看似完美,但莫尔并未明确表示他完全赞同这一设想。事实上,乌托邦(Utopia)这个词源自希腊语,意为“无处”或“不存在的地方”,暗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不可实现性。因此,许多人认为《乌托邦》既是一种对理想社会的幻想,也是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一种工具。

突小突
时间是不可或缺的挂钩,历史事件的花锦就挂在这个挂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