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事72: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文摘   2024-08-26 21:00   英国  

1517年10月31日,万圣节的前一天,34岁的神职人员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连同一封信寄给了美因茨大主教阿尔伯特·德·勃兰登堡,随后,他还将《九十五条论纲》贴在了维滕贝格诸圣教堂的门上。

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维滕贝格诸圣教堂

刻有《九十五条论纲》的诸圣教堂的纪念门

马丁·路德像

1517 年纽伦堡印刷的《九十五条论纲》,现藏于柏林国家图书馆

这篇《论纲》很快被转载和翻译,并传播到了德国和欧洲各地。

《95条论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内容展开:

反对赎罪券:路德强烈反对教会出售赎罪券的做法。他认为,赎罪券不能真正减轻罪过或拯救灵魂,只是教会为了敛财的手段。论纲强调,赎罪的唯一途径是通过悔改和信仰上帝的恩典,而不是通过金钱购买。

质疑教宗的权威:路德质疑教宗是否拥有赦免罪过的权力。他认为,教宗无权赦免任何人的罪过,因为只有上帝能够赦免罪过。教宗的职责应该是宣讲福音,而非贩卖赎罪券。

强调信仰的重要性:路德主张,基督徒的救赎只能通过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和上帝的恩典来获得。人们应当依靠内心的悔改和信仰,而非外在的宗教仪式或购买赎罪券。

反对教会对信徒的控制:论纲中,路德反对教会利用赎罪券和其他手段来控制信徒。他强调,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权利,不需要通过教会或教士的中介。

批评教会的财富积累:路德批评教会通过出售赎罪券等手段积累大量财富,而这些财富本应用于帮助穷人和有需要的人。他认为,教会应该以服务信徒为使命,而不是追求世俗财富。

总体来说,《95条论纲》是对当时教会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强烈批判,呼吁回归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它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突小突
时间是不可或缺的挂钩,历史事件的花锦就挂在这个挂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