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速递 | JAC:昆明理工大学葛振华课题组 通过天然矿物原位相分离增强硫化铜热电和机械性能

文摘   2024-06-19 11:15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导读>>


全文已在线发表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先进陶瓷(英文)》(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期刊,免费下载。欢迎阅读、分享!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Citation:

Yan X, Ge Z, Feng J et al. Highly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opper sulfides via natural mineral in-situ phase separation.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4. 

DOI: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4.9220885

文章二维码 | 请扫码阅读






2、研究背景>>


热电材料是一类能够在热能和电能之间实现直接相互转换的新能源材料。现如今传统能源日渐枯竭,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亟待控制。以热电材料作为核心元件的热电器件拥有稳定、无活动部件、无噪声、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其在工业余热回收、废热发电、半导体制冷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硫化铜作为潜在的p型热电材料,由于其无毒无害、成本低廉且环保的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3、文章亮点>>


本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策略,利用天然矿物脆硫锑铅矿(FePb4Sb6S14)来优化Cu1.8S材料,通过原位相分离和点缺陷效应增强其热电性能和力学性能。首先,添加天然脆硫锑铅矿的目的在于在Cu1.8S基体中产生源自脆硫锑铅矿分解的原位第二相(微米PbS、Sb2S3和纳米级FeS)和点缺陷,用于降低热导率。其次,Fe元素的有效掺杂提高了Cu1.8S的电传输性能。Fe2+占据Cu+的位点引入电子,中和Cu1.8S基体中过多的空穴,从而提高Seebeck系数和功率因子。结合较高的功率因子和低的热导率,最终在773K时ZT值达到了1.1比纯样品在该温度下的ZT值提高了1.4倍。最后,Cu1.8S复合材料中存在多尺度的第二相弥补了气孔对力学性能的恶化,且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的强化,比原始的Cu1.8S样品更为优异。

本项工作首次使用复杂的天然矿物作为掺杂剂,并提供了一种通过原位相分离形成多尺度第二相的新方法,以提高硫化铜的热电性能,有望在其他热电陶瓷材料中推广。




4、研究结果及结论>>


4.1物相分析

通过XRD扫描图谱分析了室温下Cu1.8S+x wt. % FePb4Sb6S14块体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如图1(a)所示,所有样品的主要衍射峰与菱方相Cu1.8S的PDF卡片相匹配。图1(b)所示,随着FePb4Sb6S14添加量的增加,衍射主峰逐渐向低角度偏移,说明晶格发生了膨胀,这是因为烧结过程中FePb4Sb6S14分解导致硫挥发加剧。以上表明矿石的引入,并没有改变Cu1.8S的相结构







图1.  (a) Cu1.8S+x wt. % FePb4Sb6S14 (x = 0、0.25、0.5、0.75)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b)放大的XRD图谱,(c)晶格参数




4.2元素价态分析

通过XPS分析了Cu1.8S+x wt. % FePb4Sb6S14的块体复合材料中各元素的价态。如图2所示,在引入FePb4Sb6S14后,样品中Cu元素为+1价,S元素为-2价、Pb为+2价,Fe为混合价态+2价和+3价,Sb为+3价







图2. (a) Cu1.8S+0.5 wt. % FePb4Sb6S14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 Cu 2p图谱,(c) S 2p图谱,(d) Pb 4f图谱,(e) Fe 2p图谱和(f) Sb 3d图谱


4.3介电性能和可缩微极限

通过EMPA和TEM分析了Cu1.8S+0.5 wt.% FePb4Sb6S14复合样品的微观结构。图3与图4表明,在Cu1.8S基体中产生多种源自脆硫锑铅矿分解的原位第二相(微米级PbS、Sb2S3、纳米级FeS和Sb2O3)和点缺陷,用于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利于优化其热电性能







图3. (a) Cu1.8S+0.5 wt. % FePb4Sb6S14样品的背散射电子(BSE)图像。电子探针(EPMA)面扫描结果(b) Cu,(c) S,(d) Pb,(e) Fe,(f) Sb





图4. Cu1.8S+0.5 wt. % FePb4Sb6S14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图像


4.4 热电性能分析

通过FePb4Sb6Se14的引入,在基体中产生了多种第二相,大大降低了载流子迁移率,并且Fe2+ 掺杂显著调节了Cu1.8S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图5 (d)所示,Cu1.8S+0.5 wt. % FePb4Sb6S14样品的功率因子提高到1590 Wm-1K-2。此外因为多种第二相和多尺度的晶格缺陷的存在,增强声子散射,大大地降低了热导率。最终该样品在773K时ZT值为1.1。







图5. Cu1.8S+x wt. % FePb4Sb6S14样品的热电性能图:(a)电导率,(b)Seebeck系数,(c)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d)功率因子,(e)热导率,(f)ZT值


4.5力学性能分析

引入FePb4Sb6S14过后,原位析出具有较高硬度的第二相(PbS、Sb2S3、FeS),并且这些第二相弥散分布在Cu1.8S的基体中,增强其力学性能。如图6所示,通过显微硬度分析测量了样品的平均维氏硬度和杨氏模量,Cu1.8S + 0.5 wt.% FePb4Sb6S14样品的维氏硬度和样式模量分别为0.87和40.27 Gpa,均优于纯Cu1.8S的性能







图6. Cu1.8S(a , b)及Cu1.8 S+0.5 wt. % FePb4Sb6S14(c, d)的硬度和杨氏模量,以及所有样品(e , f)的平均硬度和杨氏模量。


5、作者及研究团队简介>>


葛振华,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云岭英才计划”云岭青年人才。在Science, Joule, Nature Comm.,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EES,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Mater. Today,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论文被引5500余次,H-index 40。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青年项目、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先进陶瓷)期刊简介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先进陶瓷)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2022年期刊影响因子为16.9,在SCI“材料科学:陶瓷”分类的28本期刊中排名第1。本刊就此成为SCI“材料科学:陶瓷”分类中首个影响因子突破15.0的期刊

期刊页: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226-4108

往期回顾
伊廷锋教授等: 构建源自金属有机框架的铝掺杂Na3V2(PO4)3正极材料,实现高性能可充电钠离子电池

深圳大学黄妍斐等: 最新辐照固态电解质论文,电池循环超3000小时

黄镇东教授和Jang-Kyo Kim教授等: 强配位相互作用稳定非晶态Sn-Ti-乙二醇化合物的储锂性能

西北工业大学王建淦教授等: 普鲁士蓝类似物高效析氧反应的电化学重构秘密

康飞宇/杨全红/李峰/吴丁财等综述: 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与能源应用

苏州大学李亮教授等: 效率超过25%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综述

中国石油大学臧晓蓓等: 钴、镍共掺杂二硫化钼助力全pH条件下高效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岗等:异原子掺杂调控石墨烯/硅烯异质结负极材料的界面储锂性能力,实现高性能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华科大张五星/薛丽红等: 面向锂离子电池的低膨胀高性能硅酸钙复合纳米硅负极

北理工白莹/吴川/李雨等: 电解液最新策略,增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中南大学方国赵等综述:面向锌基电子器件的锌负极新结构研究进展

中科大陈涛、合工大罗派峰等:以硒化锑为底电池的钙钛矿/硒化锑新型叠层太阳能电池

李炫华/曹琦/尹剑波/蒋龙等研究论文:聚离子液体体相修饰使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到24.62%

苏州大学王照奎/娄艳辉等综述:钙钛矿层的沉积技术实现大面积光伏模组

西北工业大学陈睿豪/王洪强等综述:适配叠层光伏的倒置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界面工程

张旭宁/张弘/周惠琼/张渊:非富勒烯太阳电池界面材料的稳定性研究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第1卷第1期

第1卷第2期

第2卷第1期



Call for papers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是清华大学主办的全英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2023年9月创刊,清华大学康飞宇教授担任主编。作为一本瞄准能源材料前沿领域、国际化的多学科交叉期刊,聚焦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面向全球发表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研究进展,推动能源科学和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诚邀与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文章投稿!2025年前免APC费用!

包括但不限于: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安全评估、 电池回收、材料表征和结构解析、 碳足迹和碳税负等主题。

文章类型: 研究论文、综述、快报、专家观点和研究亮点。

期刊网址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5-3315

投稿平台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emd

邮箱

energymaterdev@tup.tsinghua.edu.cn



Energy Mater Devices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聚焦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发表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研究进展,推动能源科学和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