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文首先从电滞回线组合优化的角度概述了钙钛矿基铁电储能陶瓷的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系统讨论了不同成分组合对储能特性的调控作用(图1)。并且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该组合优化策略将为新型高性能铁电储能器件的应用开辟一条实用新途径。
介质电容器通常包括由介电层隔开的两个金属板。电容器的储能性能通过其电容(C)来评价,电容主要由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表面积和厚度等因素决定(图1a)。评估电容器的储能性能需要将储能密度(W)作为关键参数。大多数介电材料的极化强度(P)与施加的电场(E)呈非线性关系,导致极化-电场分布(通常称为P-E曲线)中形成电滞回线(图1b)。
图1.(a)在外部电场下电介质中偶极子极化。(b)电滞回线示意图。
根据电滞回线特点,介电材料可分为四种类型:顺电体(PE)、铁电体(FE)、弛豫铁电体(RFE)和反铁电体(AFE),每种材料都具有独特的铁电特性(图2)。线性电介质的极化与电场呈线性关系,偶极子随机分布,具有击穿强度高、介电常数低的特点。常见的线性电介质主要包括氧化物或氮化物,例如TiO2、CaTiO3、SrTiO3(ST)、SrZrO3(SZ)和BaZrO3。另一方面,非线性电介质表现出自发偶极子。当材料中的偶极子平行排列时,它们会形成铁电体,例如BaTiO3、BiFeO3、K0.5Na0.5NbO3(KNN)和Bi0.5Na0.5TiO3。铁电体具有高自发极化,从而导致高介电常数。然而,高剩余极化和低击穿强度的存在限制了它们的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在反铁电体中,偶极子与相邻偶极子反平行,正如在AgNbO3、NaNbO3和BNT(高温下)等材料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反的极性相互抵消,导致剩余极化为零。反铁电表现出高能量密度但能量效率低。弛豫铁电体介于有序和无序之间,其特征是通过破坏铁电域的长程有序而形成的极性纳米区域(PNR)。PNR之间的弱耦合有利于电场下的域切换,从而产生又长又窄的电滞回线。弛豫铁电体比铁电体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并且与顺电体相比具有更高的最大极化。
图2.在外电场下的不同极化响应。
近年来,利用掺杂和复合策略以及薄膜和多层技术,在增强钙钛矿基铁电陶瓷(包括铅基和无铅陶瓷)的储能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这里,研究团队从组合优化的角度将钙钛矿基铁电陶瓷分为七种类型,以定制电滞回线,并全面讨论不同成分组合对储能特性的调控作用。组合优化的概念是最大化击穿强度和最大饱和极化,同时细化电滞回线,从而增强钙钛矿基铁电陶瓷的储能性能。图3说明了钙钛矿基铁电陶瓷的七种组合优化,即FE与PE组合、FE与FE组合、FE与AFE组合、AFE与PE组合、RFE与PE组合、RFE与FE组合以及RFE与AFE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当组元组合时,属性通常不遵循“1+1=2”。例如,铁电体和顺电体得到的组合物的Pm比原始铁电体小,Eb不会比原始顺电体大。
图3.七种组合优化策略。
组合优化的理念是能够将每个组元的互补优势发挥到极致。通常,极化和击穿强度在电介质材料中是互斥的。盲目地增加一种组分的含量并不能使组合达到高击穿强度或极化。必须找到极化和击穿强度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同时也是体系中各组元含量的平衡点。因此,定制更优化的电滞回线是提高储能性能的有效途径。尽管RFE或AFE陶瓷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存储密度,但效率低和介电损耗大的问题难以突破。因此,结构设计工程也很重要,核壳结构、晶粒尺寸设计、氧空位定制等方法有助于高性能储能陶瓷的发展。另外,对于开发综合储能性能的电介质材料的研究仍然比较少,如同时具有高储能密度与效率、无疲劳、耐高温、耐高频的陶瓷材料以面向未来多方向、多领域的应用。
第一作者:戴苏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弛豫铁电介质及器件。
通讯作者:吴小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新型碳材料、非金属矿物及固废材料化利用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
通讯作者:吴云翼,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储能系统与控制、氢能。曾作为研究员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工作。近年来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研究、调试、运行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专家。近三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EI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获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专利奖二等奖、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电力创新奖一等奖。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先进陶瓷)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2023年期刊影响因子为18.6,在SCI“材料科学:陶瓷”分类的31本期刊中排名第1。本刊就此成为SCI“材料科学:陶瓷”分类中首个影响因子突破15.0的期刊。
期刊主页: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226-4108
深圳大学黄妍斐等: 最新辐照固态电解质论文,电池循环超3000小时
黄镇东教授和Jang-Kyo Kim教授等: 强配位相互作用稳定非晶态Sn-Ti-乙二醇化合物的储锂性能
西北工业大学王建淦教授等: 普鲁士蓝类似物高效析氧反应的电化学重构秘密
康飞宇/杨全红/李峰/吴丁财等综述: 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与能源应用
苏州大学李亮教授等: 效率超过25%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综述
中国石油大学臧晓蓓等: 钴、镍共掺杂二硫化钼助力全pH条件下高效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岗等:异原子掺杂调控石墨烯/硅烯异质结负极材料的界面储锂性能力,实现高性能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华科大张五星/薛丽红等: 面向锂离子电池的低膨胀高性能硅酸钙复合纳米硅负极
北理工白莹/吴川/李雨等: 电解液最新策略,增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中南大学方国赵等综述:面向锌基电子器件的锌负极新结构研究进展
中科大陈涛、合工大罗派峰等:以硒化锑为底电池的钙钛矿/硒化锑新型叠层太阳能电池
李炫华/曹琦/尹剑波/蒋龙等研究论文:聚离子液体体相修饰使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到24.62%
苏州大学王照奎/娄艳辉等综述:钙钛矿层的沉积技术实现大面积光伏模组
西北工业大学陈睿豪/王洪强等综述:适配叠层光伏的倒置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界面工程
张旭宁/张弘/周惠琼/张渊:非富勒烯太阳电池界面材料的稳定性研究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是清华大学主办的全英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2023年9月创刊,清华大学康飞宇教授担任主编。作为一本瞄准能源材料前沿领域、国际化的多学科交叉期刊,聚焦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面向全球发表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研究进展,推动能源科学和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诚邀与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文章投稿!2025年前免APC费用!
包括但不限于: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安全评估、 电池回收、材料表征和结构解析、 碳足迹和碳税负等主题。
文章类型: 研究论文、综述、快报、专家观点和研究亮点。
期刊网址: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5-3315
投稿平台: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emd
邮箱:
energymaterdev@tup.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