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D | 邓敏聪等综述: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文摘   2024-11-13 10:5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导读>>


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对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等优点,是下一代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理想候选者。然而,水系锌离子电池使用的锌金属负极面临着枝晶生长、析氢反应和腐蚀等挑战,阻碍了水系锌离子电池更广泛的应用。本综述首先探讨了这些关键问题的基本物理化学机理,然后总结了当前应对这些挑战的主要策略。最后,讨论了水系锌离子电池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为实现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提出方案。

全文已在线发表于本刊2024年第3期,开放获取(Open Access),免费下载。欢迎阅读、分享!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Cite this article:

Li B, Ma Y, Ma J, et 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zinc anodes for aqueous zinc-ion battery.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2024, 2(3): 9370044.

DOI:

https://doi.org/10.26599/EMD.2024.9370044

扫码免费阅读




2、背景介绍>>


当今社会对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使得建立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系统十分必要。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由于低成本、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以及环境友好的特点,水系锌离子电池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锌金属负极具有高质量以及体积能量密度,兼具资源丰富的优势,是水系锌离子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锌金属在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枝晶状晶粒生长,负极/电解液界面处发生的析氢以及腐蚀负反应严重阻碍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





3、图文介绍>>


锌金属枝晶状生长的原因是电场分布以及电解液浓度分布的不均匀(图1)。析氢反应以及腐蚀反应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机理如图2、3所示。







图1.锌枝晶生长的光学观察以及锌枝晶在碱性电解质中的形成机制。





图2.(a)特定浓度的锌离子电位–PH图,(b)析氢反应示意图。





图3.(a)在正极形成Zn4(OH)6SO4xH2O (LDH) 的示意图,(b)负极表面形成 ZnSO4[Zn(OH)2]3xH2O (ZSH) 的示意图。


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调整结构设计、表面改性、电解液优化以及采用合金负极四类方法,进行改性、优化(图4–7)。文章最后总结目前的改性策略所取得的进展,并对每种策略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性措施







图4.(a)原始锌箔与 DCP-Zn 的对比示意图。(b) 在三维碳纤维上镀锌的示意图,显示均匀的锌成核和横向沉积。(c)3D-ZGC 支架结构示意图。(d)Zn@3D-ZGC三维复合负极的横截面扫描电镜图像。(e)原位光学显微镜观察裸锌箔和3D-ZGC负极上的锌沉积行为。(f)3D-ZGC 阳极的详细电压曲线。(g)Zn@3D-ZGC复合负极的对称电池与之前报道的改性负极对称电池比较。(h)柔性碳布和碳纳米管锌负极上的锌沉积示意图。





图5. (a) 锌金属在有亲锌位点和无亲锌位点表面的沉积示意图。(b) Cu-Zn@Zn 和裸锌电极上的锌沉积示意图。(c) DTPMP-Zn 负极的原始阶段和沉积示意图。(d) 裸锌和Zn@InF3 负极在 2 mol/L ZnSO4 中浸泡前后的对比。(e) Zn 和 Zn@InF3 电极上锌沉积形态的原位光学显微镜观察。(f) 在涂有 Sc2O3 的锌负极上的反应过程示意图。(g) N 掺杂氧化石墨烯(NGO)的构型。(h) 锌原子在石墨烯上的结合能示意图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i) NGO@Zn 负极与其他已报道负极的循环性能和电流密度比较。





图6.(a)锌离子溶剂化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b)基于TFSI的电解质中不同浓度的锌离子溶剂化结构。(c)4 C下HCZE中Zn/LiMn2O4全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d)CH3COONH4添加剂改性与未改性电解质中的界面演变示意图。(e)在水系电解质和 ZnCl2/EG 共晶电解质中的镀锌/剥离方式。(f)在DES-4和Z电解液中进行沉积/剥离锌。(g)使用 PAM 电解质添加剂在铜网三维锌负极上镀锌的示意图。(h)能量演化示意图,包括在DES电解质中的锌盐解离、锌沉积和剥离活化。(i)锌离子在DES电解液中的脱溶/溶解示意图。





图7.(a)枝晶抑制的共晶策略示意图。(b)在锌负极(上)和锌锰负极(下)上沉积锌的示意图。(c)通过合金化-扩散协同策略实现无枝晶 GaIn@Zn 负极的示意图。(d)GaIn@Zn 负极的 XRD 图样。(e)25 °C时Ga-In-Zn三元等温剖面相图,重量比为 75% Ga 和 25% In。


4、总结与展望>>


本文重点讨论与锌金属负极有关的枝晶生长、析氢反应和腐蚀等关键问题。金属电极中的树枝状生长主要是由集流体、金属负极和电解液界面上电解液浓度和电场分布不均造成的。析氢反应同时受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控制,而负极和正极的腐蚀机理各不相同。在负极侧,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上升会导致钝化、而在正极侧,氢离子的共掺杂有助于钝化层的形成。虽然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要使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商业可行性,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5、通讯作者>>


邓敏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师从任咏华院士。先后在香港大学的 Institute of Molecular Functional Materials实验室和香港大学-TCL新型印刷OLED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担任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金有机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合成、发光特性的结构调控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以及水系储能。已经发表三十多篇高质量文章,包括Nature Photonic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Rev. 等国外著名期刊, SCI 引用已经超过1300次。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第1卷第1期

第1卷第2期

第2卷第1期

第2卷第2期



Call for papers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是清华大学主办的全英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2023年9月创刊,清华大学康飞宇教授担任主编。作为一本瞄准能源材料前沿领域、国际化的多学科交叉期刊,聚焦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面向全球发表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研究进展,推动能源科学和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诚邀与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文章投稿!2025年前免APC费用!

包括但不限于: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安全评估、 电池回收、材料表征和结构解析、 碳足迹和碳税负等主题。

文章类型: 研究论文、综述、快报、专家观点和研究亮点。

期刊网址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3005-3315

投稿平台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emd

邮箱

energymaterdev@tup.tsinghua.edu.cn



往期回顾
伊廷锋教授等: 构建源自金属有机框架的铝掺杂Na3V2(PO4)3正极材料,实现高性能可充电钠离子电池

深圳大学黄妍斐等: 最新辐照固态电解质论文,电池循环超3000小时

黄镇东教授和Jang-Kyo Kim教授等: 强配位相互作用稳定非晶态Sn-Ti-乙二醇化合物的储锂性能

西北工业大学王建淦教授等: 普鲁士蓝类似物高效析氧反应的电化学重构秘密

康飞宇/杨全红/李峰/吴丁财等综述: 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与能源应用

苏州大学李亮教授等: 效率超过25%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综述

中国石油大学臧晓蓓等: 钴、镍共掺杂二硫化钼助力全pH条件下高效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岗等:异原子掺杂调控石墨烯/硅烯异质结负极材料的界面储锂性能力,实现高性能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华科大张五星/薛丽红等: 面向锂离子电池的低膨胀高性能硅酸钙复合纳米硅负极

北理工白莹/吴川/李雨等: 电解液最新策略,增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中南大学方国赵等综述:面向锌基电子器件的锌负极新结构研究进展

中科大陈涛、合工大罗派峰等:以硒化锑为底电池的钙钛矿/硒化锑新型叠层太阳能电池

李炫华/曹琦/尹剑波/蒋龙等研究论文:聚离子液体体相修饰使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到24.62%

苏州大学王照奎/娄艳辉等综述:钙钛矿层的沉积技术实现大面积光伏模组

西北工业大学陈睿豪/王洪强等综述:适配叠层光伏的倒置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界面工程

张旭宁/张弘/周惠琼/张渊:非富勒烯太阳电池界面材料的稳定性研究

Energy Mater Devices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聚焦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发表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研究进展,推动能源科学和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