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 追寻教育的幸福,读《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有感

教育   2024-11-13 18:19   上海  



HUANGPU·JIAOYU

弘扬教育家精神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黄浦教育积极组织教师结合本人在教育岗位上践行于漪教育家思想的事例和成效撰写征文,本期走进上理工附属储能中学,看看应德蓉老师的文章→


追寻教育的幸福

——读《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有感

六月,繁花翠叶满枝头,望着眼前即将毕业的又一届学生,我恍然想起这是我送走的第十届高三毕业生了。三十多年的时光如流水般从眼前淌过,往日的回忆逐渐变得清晰,仿佛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生涩地走上讲台的样子,也看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深深浅浅的足迹。回首过往,不免扪心自问,教师作为职业,于我意味着什么?教育作为事业,于我又意味着什么?心底的追问不时泛起涟漪,让我陷入沉思和回忆。

当我捧起《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一书,朴实而又激荡的文字又一次激起了我的思考,引发强烈的共鸣。于漪老师的名字,从学生时代起,就有所听闻,工作后,更是增加了了解。此刻,一书在手,一气读来,她对语文的挚爱,对于教育的忠诚,流于笔端,发人深省,更有诸多感想翩翩而起。

于漪老师耕耘教坛七十年,平淡的外表之下、朴实的话语之中,蕴含着深深的人格魅力。她获奖无数,其中每一个拿出来都足以让人感喟,但她始终不忘初心,不为名利羁绊,不因鲜花沉醉,低调务实地站在语文教学的前沿,这是何等的心胸和气魄。她不炫耀自己的荣誉,却说每年大年初二学生过来看她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时候,是属于她的教师节。

“幸福”,这个词语深深触动了我,这不也正是我内心的追求吗!从走上讲台开始,我对教育的幸福的理解,也经历过几个层次。从把学生能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的幸福的目标,到把享受课堂上教学相长的快乐作为获取幸福的动力,再到追求教育过程中心灵和心灵的沟通和碰撞作为幸福的源泉。三十多年教育历程一路走来,自己对教育的感悟、对幸福的理解也逐步加深。


幸福来自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当我面对教室里的学生,我想首先应该唤起的是他们对中国文字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其次,应该重视的是思维品质的养成和提升,是人之为人的意识的形成和深入。所以,我在和同学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以教材为起点和基点,努力拓展关注的视野,增加思想的维度,带领学生领略文字的魅力,欣赏思维的光芒。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碎片化阅读,对传统文学形成冲击,如何让传统的文化、经典的文字依然闪烁着它的魅力,这是我在面对教材时一直思索的问题。我想,不必视网络为教学的阻碍,而要让其成为学习的助力。 在教学探索中,网络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精彩的话题和丰富的资源,例如,以往的古典诗歌教学,我会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告诉学生,以达到知人论世进而理解鉴赏的目的,但这样的教法在如今的环境之下显得单调乏味,学生也难以真正融入。我在上课前先布置学生去网络寻找相关资料,再在班级中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利用自己的冲浪经验,去各个平台寻找信息,随之的课堂交流中,不仅有文字介绍、ppt展示,也有各类视频、动画展现诗人的生平、专题的介绍等。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彼此的思维,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台上的人讲得激情,台下的人听得认真,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对一首诗歌的理解,更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网络和经典并不矛盾,这样的课堂,不再围绕一张试卷,不把分数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在师生的互动中获得教和学的快乐与幸福。

秉持春风化雨、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我对工作有了一份割舍不下的喜爱。当内心怀揣这样的情感,每天的早出晚归,不再是一种被迫的痛苦,而是不由自主地内驱所致;每一份作业的批改,不再是枯燥无趣的重复,而是向着目标前行的坚定步伐。有了这样的喜爱,就会专心于每一堂课的设计、每一篇文本的解读,以自己的感悟去引领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去激发学生。或许,语文的课堂,没有数学那样见效,或许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未必能见证卷面成绩的大幅提高,但看到学生逐渐活跃的思维,看到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的兴趣,听到学生有想要报考中文系的意愿,知道有学生最终成为我的同行,我的内心是幸福的。去年,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告诉我,因为我的课,她爱上了文学,而有了现在的选择,此刻,作为教师的幸福是难以言喻的。


幸福来自教学让生命丰盈

于漪老师一生都不愿离开讲台,从青春风华到霜染两鬓,支持她的是对教育的无比热爱,同时,那一份热爱也让她的生命更加厚重和闪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也能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反馈给自身的丰厚的回报。

五年前,当我因病不得不暂别课堂,我才发现,自己对教室的依恋有多么深厚!没有了早起,没有了备课,没有了试卷,曾经无比期待的空闲突然实现,我却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当我梦回课堂,依然是满眼的学生,醒来几多感慨:教学,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亲眼看到学生的成长,是作为教师的幸福,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站在课堂,是我追求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这一切,不需要他人的认可与赞扬来烘托,不需要身外的荣誉或奖励来佐证,是属于自己内心的充盈和满足。历经半年的治疗,经过医生的许可,征得家人的同意,我还是回到了学校。当我终于重新走上讲台,那一刻,面对学生,我竟然有些哽咽,原本非常普通的事情,在此刻,对我而言,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活着,而是活着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喜欢的事情又能带给我丰富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慰藉。


幸福来自教学相长的不断前行

于漪老师提到过,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到这样的文字,不由让我心生感触,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啊,也因而想起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遥想两千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席地围坐,在乐声中自由畅快地交流思想,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自以为是的评论,有的是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有的是平等融洽的氛围,有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念的生动展现,有的是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充分的了解,有的是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如此场景,不正和于老师所说的话契合,不也是我所追求的教育的幸福?

曾几何时,教育在功利目的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学生、家长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在彼此身心俱疲的奔忙中逐渐忘却了教育的初心。而今,从中央到每一个教师,都在重新审视教育的初衷,在“双减”的政策之下,感悟教育的真谛,感受教育的魅力,追寻作为教育者的幸福,尤为重要。

 对教育初心的追寻,永远在路上……

选编自《黄浦教育》杂志(2024年第9期 “征文选登”篇)


文字 | 上理工附属储能中学 应德蓉

编辑 | 潘潘 庄庄

黄浦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打造海派文化的精品教育。这里是上海黄浦教育官方账号,是发布黄浦教育资讯,传播黄浦教育理念的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