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求远,向新而行建国实验小学思辨课题组开展系列课题助推活动

文摘   2024-11-27 20:32   四川  

   

为更好地推进《小学中华智慧故事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进程,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和教师业务交流,近日,建国实验小学思辨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课题助推活动。



且行且思  明方向

课题组组长周勇莉老师组织课题组主要成员召开月工作会,围绕本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汇报了本学期以来活动开展情况及下一阶段课题研究计划,同时提出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商讨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后期研究指明了方向,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且思且辨  共成长

课题组成员陈千英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11课《一块奶酪》。课堂紧扣“思辨”主题,开展任务驱动学习,以“你觉得蚂蚁队长的表现怎样?可以打几分?”为中心问题,让孩子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陈老师这节课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贯穿教学始终,教学思路清晰流畅,教学方法丰富灵活,教学氛围轻松愉悦,让人如沐春风般感受到思辨教学的魅力。









杨雪老师执教的《海滨小城》,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采用“找-品-读-悟”的方法体会到庭院的特点,感受景物之美。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公园,街道两处景点,。最后从整体上感知小城的美。整节课教师起着引领作用,学生多思、多悟,从教到扶再到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且教且研  互勉励

课后点评中,王廷廷老师感触颇深,她说陈芊英老师的课堂,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辨,既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让学生既能思也会学。陈泽容老师点评到,陈老师这节课的创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一个统领课堂的思辨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辨析,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学生不仅会思,还能说。刘明英老师说,授人以渔,扶得自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对三年级的孩子至关重要。杨雪老师在课堂上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抓住关键句分析课文的方法,在放手让孩子把习得的方法用到后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去,从扶到放,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在学中摸索,思中掌握。张润老师接着说道,杨雪老师的课堂,张弛有度,亲切自然。教学中以单元要素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句,突破教学重难点。黄雪琴老师指出,老师们要深研文本,心中有数,才能应对,才敢放手。学生要反复接触文本,读着读着自然而然就有疑问了。思到位了,辨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副校长杨志刚指出,“思辨求远,向新而行“,希望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努力发挥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继续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辨的品质,不断把“思辨”往学习内核的纵深处推进,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辨,在思辨中成长。

学其所长,研其所得,课堂教学只有在教与研的碰撞中才能呈现更加生动的艺术魅力。我们未来的语文教学,更需高度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获取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为其长远发展奠基。

END

编审〡凌继端

责编〡朱    艳

编辑〡林     勇

撰稿〡吴陈林

红韵书香
学校对外宣传及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